廣西:融入一帶一路服務開放大局

本報記者 許鋒利 李東陽

近年來,廣西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廣西的“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個紮實”新要求,全面實施開放帶動戰略,以“南向通道”為載體,以重大項目和標誌性工程為抓手,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有效服務國家開放發展大局。全區“南向、北聯、東融、西合”開放發展新格局初步形成,中新互聯互通“南向通道”建設全面加快,重大合作平臺和重大項目建設不斷夯實,開放型經濟水平大幅提升,北部灣經濟區開放發展風生水起,珠江—西江經濟帶和左右江革命老區建設穩步推進,旅遊開放合作進一步深化,廣西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通道、有機銜接“一帶一路”的重要門戶和服務西南中南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作用日益凸顯。

廣西:融入一帶一路服務開放大局

“加工貿易倍增計劃”帶動外貿快速增長

改革開放以來,廣西積極同世界各國尤其是東盟國家開展貿易活動,1991年廣西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首次突破10億美元大關,2008年首次突破百億美元大關,2017年達到3866.3億元,是1978年的212.4倍。尤其是“十八大”以來,廣西堅持“優正貿、提加貿、穩邊貿”,深入實施“加工貿易倍增計劃”,促進了外貿擴規模優結構。2013-2017年,廣西進出口貿易從2035.9億元增長到3866.3億元,年均增長17.4%,超過全國平均14.7個百分點,總額接近翻番。第一輪“加工貿易倍增計劃”提前一年實現,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出口穩步增長,助推全區電子信息製造業工業總產值增長2.6倍。

“加工貿易倍增計劃”是廣西搶抓新一輪國際產業分工調整和產業轉移重大機遇、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推動外貿發展與工業升級的有力支撐,是加速廣西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的重要抓手。加工貿易倍增計劃實施以來,以高新技術為重點的加工貿易產業快速發展,2015年,廣西加工貿易進出口首次突破100億美元,“加工貿易倍增計劃”進出口目標提前一年實現。加工貿易實現工業產值超過千億。

在第一輪“加工貿易倍增計劃”成功完成之後,2016年6月,全區開放發展大會明確提出實施第二輪“加工貿易倍增計劃”。據廣西商務廳介紹,2017年廣西加工貿易進出口804.3億元,同比增長25.5%,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5.8個百分點;加工貿易出口結構更加優化,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加工貿易出口額分別達321.4億元和245.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9%和48.7%,佔加工貿易出口的比重分別達75.1%和57.3%,分別比2016年提高8.2和5.2個百分點。

2017年,廣西電商交易額達到7000億元,相比於2013年的1266億元,年均增長53.3%,最終消費對全區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50%左右,成為拉動廣西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

南寧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平臺上線運行,在全國首創了集跨境電商、國際郵件、國際快件“三體合一”的中國-東盟跨境電商監管中心正式運營,實現了對跨境電子商務進出境物品的全程信息化管理。

東興、憑祥等邊境城市依託國家開發開放試驗區以及邊民互市貿易的優惠政策等優勢,大力發展沿邊跨境電子商務,初步形成集物流、支付為一體的沿邊跨境電商新模式。阿里巴巴“一達通”、至簡雲圖等跨境電商綜合服務企業落戶廣西,為廣西和東盟企業提供通關、退稅、外匯、物流、融資等線上一站式綜合服務。

廣西是全國口岸大省,開放口岸數量居全國第3位,擁有國家一、二類口岸25個,其中邊境口岸12個,海港口岸6個,航空口岸3個,內河口岸4個,另有中越邊民互市貿易點26個,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口岸開放格局。2014年起,廣西建立了以自治區分管副主席為召集人的口岸聯席會議制度,及時研究解決和協調配合口岸開放建設和通關便利化的重大事項,成為強化部門間協調配合,進一步提升口岸工作效率,促進口岸通行安全便利的重要抓手。

廣西是西部地區首個啟動並建成“單一窗口”的省份,也是首個將交通運管納入“單一窗口”建設的省份。積極探索中越、中馬“兩國一檢”通關新模式。中越跨境勞務合作試點有序開展,出臺《廣西中越跨境勞務合作試點工作方案》,印發實施《廣西沿邊重點地區越南入境務工人員管理暫行辦法》。截至2018年3月底,崇左市(憑祥市)、防城港市(東興市)共辦理越南人員入境務工、停留手續11.9萬人次。

重大合作平臺建設引領對外經濟合作

改革開放以來,廣西對外投資從1980年代的0.18億美元增長到2017年17.1億美元,增長近100倍。廣西企業“走出去”地域覆蓋亞洲、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等5大洲的8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廣西備案或核准境外投資企業及境外機構667家。尤其是“十八大”以來,廣西深入推進國際產能合作,積極引導優勢產業和龍頭企業有序“走出去”,成效較為明顯。2013-2017年,全區對外直接投資從7.8億美元增長到17.1億美元,年均增長21.8%,開創了“兩國雙園”的“一帶一路”產業合作新模式。

隨著中國—東盟自貿區建成升級和國家“走出去”戰略的深入實施,廣西目前以東盟市場為重點的“走出去”業務呈現出四個特點:一是增長速度快,二是投資目的地比較集中,三是投向行業分佈較廣,四是投資來源以大城市為主。

2017年,廣西對外投資實際投資額13.55億美元,在全國32個省市自治區中,廣西位列第14位。截至2018年6月底,廣西對外投資涉及80多個國家,共684家(含境外機構)辦理投資備案或核准手續。中方協議投資額達到100.38億美元。其中,東盟國家為廣西對外投資最大投資地,佔58%以上。

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是中國和東盟10國政府經貿主管部門及東盟秘書處共同主辦的國際經貿盛會,迄今已成功舉辦14屆,共有67位中國和東盟國家領導人、2900多位部長級貴賓出席,66.1萬名客商參會,發表了《南寧宣言》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促成中馬“兩國雙園”等一大批重大項目,推動中國—東盟文化、體育等多領域交流合作,成為落實貿易投資便利化有效平臺,在中國—東盟合作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已成為廣西的亮麗名片,正在構建成為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發展的服務平臺、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多領域交流的公共平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合作的核心平臺。

2016年4月國務院批准《中國—東盟信息港建設方案》以來,中國—東盟信息港建設成效明顯。根據《中國—東盟信息港建設總體規劃》,2018-2025年將重點建設90多個項目,總投資超過750億元。先後與阿里巴巴、華為、中興、中國建設銀行等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已建成或投運項目30個,正在推進建設項目42個。

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2015年啟動建設以來,各方面建設全面加快。成功舉辦中國—中南半島國際經濟走廊(南寧—新加坡)合作發展圓桌會,達成五點“南寧共識”。成功推動憑祥-河內等多個聯接廣西邊境與越南的互聯互通項目列入中越兩國簽署的《新時期深化中越全面戰略合作的聯合聲明》和《中越2012-2016年經貿合作五年發展規劃》項目清單。

作為中馬兩國領導人直接倡議和推動的政府間重大合作項目,中馬“兩國雙園”開啟了中國與東盟國家互設產業園區先河。經過5年多建設,中馬欽州產業園和馬中關丹產業園建設進入提檔加速期。欽州園形成以棕櫚油、燕窩、清真食品、生物醫藥、電子產品等為主產業集聚。關丹園區首個入園項目年產350萬噸現代鋼鐵廠實現投產,一批輪胎、鋁型材加工、玻璃項目簽約入園。

“南向、北聯、東融、西合”開放發展新格局初步形成

改革開放以來,廣西利用外資從無到有、由少至多,有力地促進了全區經濟社會發展。40年來,共有93個國家或地區的11149家外資企業在廣西投資。全區實際利用外資從1980年的0.3億美元增長到2017年的8.2億美元,年均增長9.4%。尤其是“十八大”以來,廣西大力實施“引資強貿”工程,成功打造“跨國公司暨世界500強八桂行”等品牌招商活動,引進世界500強企業達31家,出臺了《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外商投資環境進一步優化。

近年來,尤其是“十八大”以來,廣西緊抓國家實施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機遇,以產業園區為載體,全面推進與粵港澳臺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承接轉移和共建珠江—西江千里綠色生態走廊等建設,“東融”取得明顯進展。2017年,桂港澳貿易額達38.8億美元,在2012年基礎上實現翻番,年均增長18.5%。截至2017年,香港累計在廣西投資設立企業6796家,實際利用外資86.86億美元,佔廣西實際利用外資的45.1%。澳門累計在廣西投資企業341家,合同澳資額5.91億美元,實際利用澳資額3.87億美元。截至2017年底,廣西批准在香港投資項目144個,投資總額17.6億美元。在澳門投資項目3個,投資總額232.3萬美元。

桂臺進出口貿易總額由2016年的92.1億元人民幣上升至2017年的121.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2.0%。截至2017年底,臺灣在廣西累計投資企業1328家,項目投資總額19.93億美元,實際使用臺資7.26億美元。2017年9月“廣西海峽兩岸產業合作區”開園,已有勁高科技等19家臺資企業進駐或簽訂協議,意向總投資80多億元。

2017年,廣西利用與香港開展CEPA合作的優勢,積極向香港各界推介南向通道,力推香港發揮港口、物流等方面優勢參與南向通道建設。香港政商各界迅速回應,積極與廣西聯繫溝通,融入南向通道建設。2017年12月,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桂期間,自治區黨委書記彭清華向林鄭月娥特首介紹廣西推動南向通道建設等情況,得到林鄭月娥積極反饋,表示將深入研究香港參與南向通道建設,助力發展。

廣西緊緊抓住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發展和中新互聯互通南向通道建設的機遇,以重大項目和標誌性工程為抓手,積極推進“南向”戰略,全面深化與以“東盟”為重點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成效較為顯著。2017年,廣西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2100.2億元,廣西與東盟貿易額達1894億元,佔外貿進出口總額的49%。東盟已經連續17年成為廣西第一大貿易伙伴。東盟國家累計在廣西投資設立企業560家,合同外資金額34.26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金額23.21億美元。

在“北聯”和“西合”方面,廣西以中新互聯互通南向通道建設為載體,全面加強了與重慶、貴州、甘肅、四川等省市的合作,廣西對西南中南地區的戰略支點作用進一步增強。聯合雲南等省份,全面加強了與越南、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等湄公河國家合作,開拓了一批新興市場。

中新互聯互通南向通道建設取得積極進展

南向通道是落實黨的十九大關於“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開放新格局的重要實踐,是我區貫徹“三大定位”新使命和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首要戰略抓手。自2017年3月以來,在國家部委的的大力支持下,桂渝黔隴等省市的共同努力,在“建機制、通瓶頸、啟運營、暢通關、出政策” 等方面取得了階段性進展。

2017年4月,廣西與新加坡簽署了共建中新南寧國際物流園、加密航線、通關信息平臺等合作備忘錄。2017年8月,渝桂黔隴四省區市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建立了機制化合作關係。2018年4月,渝桂黔隴與四川、雲南、陝西、青海、內蒙古、新疆等10省區市聯合發佈了重慶倡議。廣西區內形成了自治區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指揮,分管領導全力推動,相關部門、設區市和企業參與的推進工作機制。

渝桂黔隴四省區市大力推進沿線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打通交通運力瓶頸,欽州港東站貨場擴建一期工程於2017年7月底投入使用。2018年,廣西將推動52項重點基礎設施項目,集中力量加快欽州港東站集裝箱中心站、欽港鐵路支線擴能改造等12項重點瓶頸項目建設,進一步提升南向通道關鍵樞紐節點多式聯運水平。

南向通道將“一帶一路”緊密連接,形成了經中國西部連接中亞、西亞、東南亞、歐洲完整環線。2017年9月,北部灣港至重慶海鐵聯運班列實現常態化運營。截至6月底,渝桂班列已累計發行232列,並通過渝新歐班列成功連接中亞、歐洲大陸。2017年11月,北部灣港到香港和到新加坡的集裝箱班輪航線相續開行,截至6月底,已分別累計開行203.5班、71班。開通了中南半島跨境公路運輸以及南寧(憑祥)—越南河內集裝箱直通班列。

2017年4月1日起,廣西北海、欽州、防城港之間貨物轉運不再需要辦理轉關手續。2017年8月,桂渝黔隴四省區市海關、檢驗檢疫部門共同簽署支持持中新互聯互通南向通道建設《合作備忘錄》。2018年,南向通道沿線省份將深化通關一體化合作,對現行的整體通關時間再壓縮1/3。

2018年4月20日,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南向通道2018年中方聯席會議上,桂渝黔隴與四川、雲南、陝西、青海、內蒙古、新疆等十省區市發佈了《關於合作共建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南向通道的重慶倡議》,提出了桂渝黔隴四省區市《合作共建中新互聯互通南向通道2018年工作要點》,西部省區合作提高到新的水平。桂渝黔隴四地簽署了《關於共建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南向通道合資合作備忘錄》,南向通道公司吸收貴州、甘肅平臺公司加入,組建四省區市南向通道建設平臺公司,合作範圍不斷擴展。

2018年3月,廣西成立了中新互聯互通南向通道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形成了自治區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指揮,分管領導全力推動,相關部門、設區市和企業參與的推進工作機制。

目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已將南向通道納入國家“一帶一路”重大項目庫。中國鐵路總公司同意從2017年7月1日起取消廣西沿海鐵路集裝箱運費的固定基價,並給予南向通道集裝箱運價下浮30%。《廣西關於加快推進中新互聯互通南向通道建設工作方案(2018—2020年)》印發,配套出臺了2018年重大項目實施計劃和優惠扶持政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