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補充醫療:虛幻的安全感

經常有人問我,說自己公司、單位給上了企業補充醫療保險(企補醫療),還有沒有必要買商業醫療險和重疾險。

今天精算師八哥就詳細聊聊這個企補醫療到底是怎麼回事,看完你就會恍然大悟。

什麼是企補醫療?

企業補充醫療保險是企業在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的基礎上,國家給予政策鼓勵,由企業自主舉辦或參加的一種補充性醫療保險形式。

首先要明白,企補醫療是對醫保的初級補充、基本補充。

醫保是國家給每個老百姓的最低醫療福利報銷機制,不能突破定點用藥、定點醫院、定點藥房(三定)的限制。

為了防止個人濫用社會整體的醫療資源,醫保要求個人在看病時,自擔一定比例的醫療開支費用,且還有賠付上限。

賠付上限根據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而略有不同,有的地區是30萬封頂,有的是50萬。

政府為了鼓勵企業給員工進行醫療開支補償,會將企補醫療的保費在稅前進行列支;對於個人來說,醫保自費部分的開支還可以由所在公司、單位的企補醫療繼續補償。

企補醫療的不足在哪?

1.企補醫療所報銷的費用,是要在社保名錄內的,對於治療效果好的進口藥、自費藥、私立醫院是不承擔的。

我粗略查了一下,我國目前藥品種類25萬種,醫保覆蓋部分在1萬種最有,大概佔比4%。前陣子的電影《我不是藥神》中治療慢粒白血病的癌症進口靶向藥“格列衛”,就剛剛由醫保外轉移至醫保內。

國家財政有限,也不可能把所有藥品都覆蓋進來,這是由醫保的保障最初級醫療開支的屬性決定的。

說白了,醫保只管社會整體都能有病就醫,至於每個單獨個人治好治壞,那不是醫保要考慮的問題。

你覺得你的命值錢,得了病想要最好的治療,這個願望是好的,但是醫保做不到。

那麼基於醫保名錄內才報銷的企補醫療,自然也無法覆蓋進口藥/私立醫院的開支。

比如上海的質子重離子醫院(私立醫院),治療癌症的治癒率高達90%以上,但是幾十萬的治療費用醫保都不承擔。

目前有很多商業醫療險一年幾百塊錢保費,可以100%覆蓋社保外用藥開支。

2.企補醫療會隨著個人離職而失效,會存在以後因身體健康狀況、年齡偏大的問題導致無法投保商業健康險的問題。

這點好理解,人都離職了,企業當然就不會再給你續保了。

很多人會說,我這輩子就呆在這家公司不出來了,總歸沒風險了吧?

一樣有風險,比如你得了重疾(腦溢血、尿毒症、癌症等),需要在家休養無法工作,好一點的企業可能等到合同期滿跟你解約,差一點的可能直接按照公司出勤章程算,離崗3-6個月自動辭退。

一旦自己主動離職(去創業)或者被動離職,那麼隨著身體健康狀況變差,會導致以後沒有任何商業醫療險允許你投保。

千萬不要覺得公司不會這麼狠心拋棄你,或者你覺得你真得了病公司辭退你的話,你可以去法院據理力爭要求公司補償,我們來看看《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條規定: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用人單位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或額外支付1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2016年,華為的員工魏延政在患重病之際,被華為辭退,當時引起了軒然大波,但是又能如何呢?

縱使你是北大高才生、世界500強的企業、年紀剛過40,又能如何?企業是要盈利的,你真無法工作的時候,你對於企業來說已經不是資產了,而是負債。

抱歉,現實就是這樣。

本質來說,企業不需要承擔你的疾病風險,如果你想轉移大病風險的話,你需要自行購買商業醫療險,把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

3.企補醫療的保額明顯偏低,最好的保障組合也就是:醫療住院2萬元、重疾保額20萬

不要以為保額這麼低夠幹嘛的,一個企業幾百上千名員工,每個人都上百萬保額的話,企業的負擔太重,還要不要運作了?

就像華為魏延政案例中,他得了大病華為給上的企補醫療的重疾保額賠付,只有20萬。

重疾險的保額最起碼要多少合適,這個問題我已經在《不用再聊了,一篇聊透重疾險》中詳細說明了,最好是個人年收入的5-10倍

至少要保障,得了重疾之後,5-10年的失業光景內,生活質量不至於顯著下滑,自己節省一點的話,還可以給家人留點身後錢。

解決辦法

當你明白了醫保是最基本保障,企補醫療是保小病的錦上添花性質以後,你真正需要考慮的就是保大病雪中送炭的商業健康險。

《我不是藥神》中提到的治不了的窮病,其實解決問題的根本在於自己要為自己的醫療開支負責,不能幻想政府、企業能夠有一個一攬子計劃兜底。

如果你想要得到最稀缺的醫療資源,想要人上人的過著最好的治療手段,那勢必需要付出對價:你只需為你自己負責。

真的勇士,敢於面對慘淡的人生。

歡迎聯繫八哥,二維碼在下面,已經有2000多人的社群在等你了。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