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會扶貧怎麼做 在閩浙商有「三個轉變」

商会扶贫怎么做 在闽浙商有“三个转变”

閩商報

閩商/閩企/商會/財經

從“輸血式”扶貧到“造血式”扶貧、從“分散式”扶貧到“區塊式”扶貧、從“短期機制”扶貧到“長效機制”扶貧,這是董加餘參與福建扶貧工作15年來的堅持和轉變。

近日,福建省扶貧基金會常務理事、福建省浙江商會會長董加餘就商會的扶貧實踐接受專訪。他說,目前在閩浙商有65萬人,企業多達2萬多家,要充分利用這些資源,轉變思路,做長效的“造血式”扶貧。

董加餘回憶說,自己的扶貧初心源於簡陋的家鄉養老院,從過年給困難老人“壓歲錢”到為家鄉修橋修路,董加餘身體力行,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扶貧工作就是這樣,當你有所投入的時候,世間一定會對你抱有善意。我覺得,扶貧這件事不僅能讓自己心靈上得到滿足和寄託,作為一位企業家,它更是一件我需要去承擔的義務和責任。”

2016年當選為福建省浙江商會會長後,董加餘開始在福建開展較系統的“多維扶貧”工作:通過修建學校設施、購置教學用具、資助輟學兒童等方式開展教育扶貧;通過為福建省政和縣醫院購置醫療設備,為永安市、建陽市、大田縣等地的鄉村衛生院購買藥品器械等方式開展醫療扶貧;通過修建養老院、文化廣場、“千企幫千村”等活動,開展鄉村扶貧和公益扶貧等。 “但是,一段時間來,我們一直在反思這十年來的扶貧工作。我們發現,過去的扶貧只扶在表面上,只做當下的扶貧工作,貧困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帶著這樣的困惑,董加餘組織在閩浙商到南平、龍巖、三明等地實地考察調研,終於找到了癥結所在:過去的扶貧只輸血不造血,注重短期成效而忽略長效性。

在這種共識的基礎上,福建省浙江商會確定了新思路和新方向,即要實現“精準扶貧”所需要的“三個轉變”:從“輸血式”扶貧轉變為“造血式”扶貧、從“分散式”扶貧轉變為“區塊式”扶貧、從“短期機制”扶貧轉變為“長效機制”扶貧。

“現在我們正在通過產業扶貧的方式,增強商會在扶貧地區的‘造血功能’。”董加餘說,今年5月,商會核心成員走進了順昌縣大幹鎮,實地考察當地鄉村,6月即與順昌縣人民政府正式簽訂“扶貧戰略合作協議”,實施“12333”工程,即:建立一個浙商產業園掛鉤幫扶2個重點貧困村、每年對口幫扶30個貧困戶、三年內爭取30家企業落戶順昌、三年內落戶企業實現產值30億以上。這意味著,順昌縣正式成為福建省浙江商會在閩扶貧的主陣地,也是“造血”扶貧和“區塊”扶貧的實驗地。

“現在我們要充分利用在閩浙商的群體優勢和資源優勢,做好整合,轉變思路,幫助順昌摘掉貧困縣的帽子,助力福建打好扶貧攻堅戰。”董加餘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