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抗戰:「大後方第一生命線」

滇西抗战:“大后方第一生命线”

滇緬公路

長城運河之後又一巨大工程

南洋華僑機工

炸不斷的滇緬路

背景

自1937年全面抗戰以來,日軍先後切斷了我國天津、山東、上海、福建等對外通道,導致同盟國戰略物資無法安全運抵我國。

滇西抗战:“大后方第一生命线”

1941年4月13日,《蘇日中立條約》簽訂;6月22日德國入侵蘇聯,蘇聯衛國戰爭爆發,西北公路完全關閉,雲南成為中國唯一的對外交通通道……

重要談話

1937年8月,龍雲(雲南省主席)到南京出席國防會議。會議期間,蔣介石和龍雲進行了單獨談話,就有關抗戰問題廣泛地交換了意見。

滇西抗战:“大后方第一生命线”

針對日寇封鎖我國沿海對外通道,以及戰局的發展形勢,龍雲提出:國際交通應當預作準備,即刻著手同時修築滇緬鐵路和滇緬公路,可以直通印度洋。公路由地方負擔,中央補助;鐵路則由中央負責,雲南地方政府可以協助修築。

蔣聽後連聲說:“好得很,好得很。我告訴鐵道部和交通部照此辦理,叫他們和你商量,早日著手。”

正是這次重要的談話策劃出了一條後來震驚世界的中國抗戰運輸線。

……

滇西抗战:“大后方第一生命线”

綿延的滇緬公路

滇西抗战:“大后方第一生命线”

滇緬公路路線圖

生命線

“繼長城運河後的又一巨大工程”

滇緬公路從昆明到緬甸臘戍,接緬甸鐵路至仰光。雲南境內部分,昆明至下關段抗戰前就已修通,長411公里;新修的是下關延伸到畹町一段,長548公里,工程甚為艱險。

滇西抗战:“大后方第一生命线”

雲南老百姓僅僅是使用最原始的工具甚至是自己的雙手,在很短的時間內修築了滇緬公路。迤西父老二十多萬,其中包括小腳女人和孩子,都來修築這條公路。

滇西抗战:“大后方第一生命线”

暴雨沖毀了滇緬公路,民工們奮力清除土方。

1937年11月,省政府調集沿線民工,全線展開工程,每天施工民工達14萬多人,其中有漢、彝、白、傣、苗、傈僳、景頗、阿昌、德昂、回等11個民族。

由於各族人民的努力和犧牲,只用了短短的9個月,就將滇西天險闢為通途,這是公路建築史上的奇蹟!

滇西抗战:“大后方第一生命线”

滇西民眾趕修滇緬公路。

它震驚了全世界,國內外人士發出了由衷的讚歎。英國外交部派二秘莫理斯在1938年8月考察滇緬公路後,讚揚工程艱鉅偉大。

《泰晤士報》稱:“只有中國才能在這樣短的時間內做到。”

美國駐華大使詹森奉羅斯福總統之命視察滇緬公路回國發表談話:“這條公路選線適當,工程艱鉅浩大,沒有機械施工而全憑人力修成,實屬不易,可同巴拿馬運河的工程媲美。”

他還說“……修築滇緬路,物質條件異常缺乏。第一缺乏機器,第二純系人力開闢,全賴沿途人民的艱苦耐勞精神,是全世界任何民族所不及的……”

滇西抗战:“大后方第一生命线”

修築滇緬公路時幾乎沒有任何工程機械

滇西抗战:“大后方第一生命线”

滇緬公路上的車隊

滇西抗战:“大后方第一生命线”

騰衝縣修築滇緬公路死亡人員紀念碑

此碑曾立於雲南龍陵縣臘勐鄉,也就是著名的松山戰役的地方。據在此作戰的日本老兵回憶,碑文寫道:“民國二十六年秋,中國爆發了戰爭……我縣奉命在此搶築滇緬公路。參加人員五萬餘,死者二千餘。為了全民族的抗戰,匹夫也流下了血和汗。和流血犧牲的前方將士一樣,我們忘不了這些匹夫……”

紀念碑位於怒江西岸的松山路段。後來日本人在這裡修築了防禦工事,戰鬥中,日本人的陣地和這塊石碑一同消失。可以說,這是滇緬公路上最值得尊敬的石碑。

青史留名

南洋華僑機工

滇緬公路通車後,急需大批的車輛及汽車駕修人員的問題就突出出來了。抗日烽火中成立的“西南運輸處”是當時規模最大的運輸機構。

滇西抗战:“大后方第一生命线”

僑領陳嘉庚先生在新加坡號召華僑捐資支援抗戰

滇西抗战:“大后方第一生命线”

抗日戰爭時期設於新加坡的南僑機工隊總部

它於1938年9月,即滇緬公路通車之際由廣州遷到昆明。新任處長宋子良為解決駕修人員的問題,致電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簡稱南僑總會),委託總會主席陳嘉庚在南洋各地代為招募華僑汽車司機和修理人員。

滇西抗战:“大后方第一生命线”

遮放(今雲南德宏自治州境內)一帶的公路景象。

1939年2月7曰,南僑總會發出《徵募汽車修理、司機人員回國服務》的通告。條件是:年齡在20至40歲之間,有卡車駕駛證或修理機器證明文件,身體健康,略識華文,還要家庭同意。

一時間,南洋華僑積極響應祖國的召喚,愛國熱忱幾近瘋狂。報名參加“南僑機工回國服務團”者十分踴躍。

他們有的是年齡不夠而虛報,有的瞞著父母而秘密報名;

有的有美滿家庭而別妻離子;

有的或中輟學業,或放棄報酬優厚的工作和優裕的生活而選擇苦難和犧牲;

有的並不會開車,便臨時磨槍, “磨”到駕駛證後,從而獲得報名資格;

還有的女扮男裝,被稱為“現代花木蘭”。

從1939年2月至8月的半年間,3200名南僑機工分9批經越南、仰光、香港3條路線回到祖國。

滇西抗战:“大后方第一生命线”

南僑機工的車隊途中宿營

滇西抗战:“大后方第一生命线”

運載抗戰物資的大拖車

他們中,以來自新加坡的最多,其次是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許多人是經驗豐富、技術精湛、一專多能的汽車駕駛員和修理工。

這些遠涉重洋回國的南僑機工,首先來到昆明,進行為期2個多月的培訓,分配到西南運輸處工作,成為該處的駕駛和修理的主力軍。

滇西抗战:“大后方第一生命线”

彝族婦女觀望汽車維修

當時,“西南運輸處”的汽車編為23個大隊,其中有兩個華僑大隊,被稱為“華僑先鋒運輸大隊”。

與此同時,南僑總會還向國內捐贈了310輛汽車(其中緬甸華僑捐贈百輛)、12萬件寒衣物品和5萬粒奎寧。當時西南運輸處奔馳在滇緬公路上的汽車,有畫著老虎萬金油商標的胡文虎的車隊,有畫著輪胎膠鞋的陳嘉庚的車隊,有梁金山的車隊……

這些各具標記的車輛,充分顯示了海外赤子的愛國精神。1940年秋,陳嘉庚帶著八百萬華僑的拳拳愛國之心、殷殷期盼之情,到滇緬公路慰問南僑機工,勉勵僑工們為祖國貢獻全部力量。

滇緬公路千里運輸線上所付出的代價和犧牲是極其巨大的。據統計,從1939年至1945年,南僑機工因翻車殉難,因敵機轟炸掃射而犧牲,因瘴氣及各種疾病而喪生的,共達千人以上,約佔南僑機工總數的三分之一。

滇西抗战:“大后方第一生命线”

行駛在滇緬路上的軍車。

特別是1942年5月4日,日軍竄抵惠通橋西岸,截獲我汽車500餘輛和大批物資,我大批群眾被日軍所屠殺。不少僑工身陷絕境,有的人為不使貨物資敵,把汽車翻入山谷而壯烈犧牲。

南僑機工抗日的光輝業績將永載青史。

滇西抗战:“大后方第一生命线”

1987年7月7日,正值抗戰爆發半個世紀,雲南省人民政府在昆明集會紀念南僑機工的抗戰業績,並在西山森林公園建立起“南洋華僑機工抗日紀念碑”。

滇西抗战:“大后方第一生命线”

紀念碑的基座上鐫刻著“赤子功勳”四個大字。歷史將永遠記住南僑機工們為祖國所作的貢獻。

捨命保通

炸不斷的滇緬路

日寇深深地感到滇緬公路存在的巨大威脅,決心將它截斷,於是用飛機對滇緬公路進行瘋狂轟炸。

南僑機工們在滇緬公路上行駛,常常要與敵機周旋,不少車輛被擊中,車毀人亡。一次,一輛運汽油的汽車被擊中,爆炸燃燒。後來人們來到這輛車前,發現年輕的南僑司機被燒成僅有二尺長的碳人。

滇西抗战:“大后方第一生命线”

1944年2月,

兩位戰地記者站在滇緬公路最高點。

滇西抗战:“大后方第一生命线”

處於畹町附近的中印公路和滇緬公路交叉口

1940年10月日軍佔領河內,調集100駕飛機,組成“滇緬路封鎖委員會”,由大川內傳七少將負責,以滇緬公路主要橋樑為重點目標進行轟炸。

滇西抗战:“大后方第一生命线”

運輸車隊進入古城保山

據統計,日軍以河內機場為基地,出動飛機400架次,轟炸滇緬路的惠通橋、昌淦橋和功果橋。一次炸橋之後,日本電臺叫囂,中國唯一的這條國際通道,“三個月內沒有通車的希望”。

然而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英勇的橋工發揮了聰明才智,挫敗了敵人的狂妄叫囂。他們集中了堆放在路邊的空油桶,製作成一個巨大的“浮筏”,汽車駛上浮筏,用鋼絲繩拖動,來回渡江,日夜不停。

滇西抗战:“大后方第一生命线”

惠通橋的守橋士兵。

後來,他們進一步又找來許多油桶,做成幾個大浮筏,再將它們連接起來,鋪上木板,變成了浮橋。因此,有了“炸不斷的滇緬路”之說。

滇西抗战:“大后方第一生命线”

運輸車隊通過惠通橋

滇西抗战:“大后方第一生命线”

運輸車隊穿梭在怒江邊公路及惠通橋上

日本除了派飛機轟炸之外,還壓服英國對滇緬路實行禁運3個月。當這一切都不能奏效時,日軍大本營下令攻取緬甸,企圖從根本上截斷滇緬公路。

滇西抗战:“大后方第一生命线”

1940年7月,英國在日本的壓力下,暫時中斷滇緬公路三個月。圖為英軍在緬甸境內(畹町附近)拆除滇緬公路橋樑上的枕木。

滇西抗战:“大后方第一生命线”

下面一段英文為史迪威將軍的名言:

“We got run out of Burma and it is humiliating…

We ought to find out what caused it, go back and retake it .

Lt. General Joseph Stilwell”

我們被趕出了緬甸,這是奇恥大辱……我們必須找出失敗的原因,然後打回去。

——約瑟夫·史迪威將軍

滇西抗战:“大后方第一生命线”

1942年,駐大理的中國遠征軍第11集團軍總司令部及中英聯絡部舊址。

滇西抗战:“大后方第一生命线”

1944年7月8日,中國遠征軍總司令衛立煌上將徒步走過惠通橋。怒江對峙兩年以後,中國的反攻大軍終於奪回了這一滇緬公路的關隘。

……

據統計,從1938年12月起至1942年5月臘戍、畹町陷入敵手為止,滇緬公路共運輸抗戰軍用物資45萬多噸,極大的支援了中國抗日戰爭的正面戰場。

「未完待續」

下期預告:鐵骨滇西

本文主體內容摘自 中共雲南省委宣傳部

《滇西抗戰》

雲南人民出版社 2013年8月出版

地圖繪製:東田

文字整理: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