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面山剿匪記:劉忠占山爲王,韓世忠釜底抽薪

白麵山剿匪記:劉忠佔山為王,韓世忠釜底抽薪

(白麵山即今幕阜山,又稱天嶽山)

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由東北女真族建立的金國大舉興兵南犯,所到之處,勢如破竹。僅一年多時間,便直抵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城下。享樂型皇帝宋徽宗見大事不妙,急忙傳位於太子,自己做了太上皇。宋欽宗即位後,自知不是金國對手,遂屈膝求和,俯首稱臣。然而,到了靖康元年(1126年)十一月,金軍再度南下,攻陷汴京。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軍將汴京洗劫一空,然後押解著俘獲的宋徽宗、宋欽宗父子及宗室、后妃、教坊樂工、技藝工匠等數千人北歸。歷時168年的北宋王朝就此滅亡,史稱“靖康之難”或“靖康之恥”。

靖康之難時,宋徽宗的第九子康王趙構滯留河北,倖免於難。後逃到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於當年建立了南宋,成為宋高宗。雖然當上了皇帝,趙構卻猶如喪家之犬,被金兵追著到處跑。直到建炎四年(1130年),金兵暫停南侵,才在臨安府(今浙江杭州)安頓下來。然後於紹興八年(1138年),正式定都於臨安。

南宋政權暫時穩定了,但整個國家依然處在內憂外患之中。不僅北方金國咄咄逼人,而且從北方淪陷區逃到南方的潰兵、土匪,亦趁機作亂。這些潰兵、土匪隊伍,許多是北宋靖康之難時,各地應詔勤王臨時拼湊的部隊。隨著北宋的滅亡,他們成了遊兵散將。南宋建立後,朝廷對他們撒手不管,於是淪為流寇盜賊,或佔山為王,或四處流竄。

白麵山剿匪記:劉忠佔山為王,韓世忠釜底抽薪

(白麵山即今幕阜山,又稱天嶽山)

當時佔據嶽州平江縣白麵山的,是土匪劉忠。劉忠是山東人,早年在家鄉落草為寇。金國南侵時,劉忠帶著一幫人流竄到汴京作亂。北宋朝廷派兵鎮壓,劉忠表示願意歸順,於是參與抗金。劉忠的額頭上刺有花紋,自稱“花面獸”。其部眾則清一色頭戴白氈笠,別具一格。據說《水滸傳》中青面獸楊志的形象,即取材於劉忠。史籍中稱劉忠“勇銳善戰”,估計打仗是一把好手。

北宋滅亡後,劉忠再度淪為流寇,帶著部眾竄至蘄州(今湖北蘄春)。南宋朝廷令其解散隊伍,返回原籍。劉忠置若罔聞,反而於建炎三年(1129年)率部繼續南竄,進入湖南,佔據了嶽州平江縣的白麵山。白麵山位於湖南、湖北、江西三省交界處,地勢險峻,易守難攻。劉忠佔山為王之後,經常在周邊各縣燒殺掠奪,無惡不作。當時的南宋政權尚未站穩腳跟,自然無暇顧及收拾劉忠。劉忠的部眾因此迅速擴大到了數萬人。

白麵山剿匪記:劉忠佔山為王,韓世忠釜底抽薪

(白麵山即今幕阜山,又稱天嶽山)

南宋朝廷決意剿滅劉忠,緣於抗金名將張所之死。南宋建立之初,宋高宗迫於形勢,起用抗金名臣李綱為宰相。李綱拜相後,提名抗金名將張所擔任河北西路招撫使。但李綱只當了77天宰相就被免職。不久,張所也因奸臣構陷,流放嶺南(今廣東)。張所前往嶺南,路過嶽州時,意外被佔據白麵山的劉忠攔截。劉忠欲拉張所入夥,被張所斷然拒絕,劉忠遂將張所殺害。張所遇害後,引起了他的舊部下岳飛的憤怒。張所任河北西路招撫使時,曾破格提拔岳飛為統制,對岳飛有知遇之恩。因此,岳飛啟奏朝廷,要求發兵征討劉忠。

紹興二年(1132年),南宋朝廷派名將韓世忠統兵入湖南剿匪。韓世忠到達白麵山下後,在距劉忠匪巢30裡處安營紮寨,然後派部將解元到匪巢附近觀察陣勢。經過偵查,發現劉忠在白麵山主峰設有瞭望樓,周圍四座山上均有重兵據守,隨時聽劉忠的指令出戰。解元回營後報告韓世忠,若想取勝,必須先取瞭望樓。韓世忠深以為然,決定智取。他派解元率500精兵,趁夜暗進,埋伏於白麵山主峰。然後親率官兵主力從山下發起進攻。劉忠起先憑藉優勢地形,據險自守。一番交戰之後,韓世忠讓官兵後撤。劉忠不知是計,令匪眾傾巢而出,追擊官兵。此時,埋伏在白麵山上的500官兵,趁虛而入,直搗劉忠匪巢,並迅速控制了主峰的瞭望樓,插上官軍的旗幟。劉忠部眾遭官兵內外夾擊,很快潰不成軍,四散而逃。劉忠本人則在混亂中被部下殺死。白麵山匪患遂平。韓世忠剿滅劉忠一戰,後來成了“釜底抽薪”的經典案例。

白麵山即今幕阜山,又稱天嶽山,現已闢為國家森林公園,成了湖南著名的旅遊度假區。(文/謝志東)

白麵山剿匪記:劉忠佔山為王,韓世忠釜底抽薪

(白麵山即今幕阜山,又稱天嶽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