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微文化:走近贾岛

东营微文化:走近贾岛

离房山西七点五公里处的二站村,便是贾岛故里。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追寻着诗人的遗迹,寄托对诗人的敬慕之思,且留下许多著名诗篇。

怀着对贾岛的崇敬之情,我们驱车来到了位于二站村的贾公祠。贾公祠立于二站村的公路旁,是如今当地政府为纪念诗人贾岛,在贾岛村附近修建了这座纪念馆,供后人凭吊这位晚唐最著名的苦吟诗人。

据纪念馆工作人员介绍,贾岛当年就居住在二站村旁边的贾岛峪山沟,山家附近,山沟向正南纵深,顷而转向正西,这向西一段俗称大西沟。沟中杂木成林,山泉隐现。大西沟尽头,贾岛庵遗址依稀可辨。

立于纪念馆门前的贾公祠,恢宏张扬醒目,古朴典雅端庄。从漆红的大门进入其间,处处充满昂扬诗意,著名的“僧敲月下门”诗句,赫然刻在右边围墙的正中间,让人不禁浸润在那一字值千金的“推敲”意蕴里。顺着右手围墙的“故里行歌”让我们真正氤氲在如诗如歌的氛围之中,我们闻到了笔砚墨香的芬芳。目光移至对面的墙体上,一句“诗魂骚韵”折射出古今迁客骚人,多会如此,佳景之地,定可当吟出优美韵律,以飨读者。

东营微文化:走近贾岛

我们边走边看,一座座古典建筑,气宇轩昂,每座阁殿以诗为名,立柱上配以华丽辞藻。如“月下斋”就以“一联刻削房山瘦,二字推敲圣水长。”道出诗人与大师推敲佳话。

崇德怀远阁,写下:一代宗风追无本,百年昌运忆浪仙。反映出今人对诗人的追忆,追思与追随。

还有让我们凭吊的魂归故里祠,“岂因习释疏儒道,确缘游宦远家山”与贾岛墓碑遥相呼应。墓碑上镶崁金黄色的贾岛墓三个字。碑前置放一卷书页面石鼎,供游人膜拜奠祭。墓碑两边还立了两块石碑伴其左右,碑文虽经岁月侵蚀,有些许模糊,然依稀可感前人对贾岛的推崇与颂赞。凭碑吊古,生发多少人间感慨。

缓步走在贾岛墓前,顾盼墓后芳草树木渐渐衰败凋蔽,遥想贾公沧桑身世,不觉悲从中来,岁月流逝,葬尽多少繁华旧事。

东营微文化:走近贾岛

碑后树松如锥,直刺心肺,这何曾不是人们称谓的“贾岛松”的象征?耳边不禁回响他当年来松下消遣的《松下偶成》: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后眠。

日出僧未起,寒暑不知年。

意欲一个夏日夜晚,来到松树下,不知不觉已经在石上睡着了,待到太阳出来时,还未起身,多么惬意啊!

据文史馆金先生介绍:贾岛峪西北不远处有松树岭成锥形拔地而起,岭上有千年古松,人称”贾岛松“所写”松下问童子“就是在这个地方。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松“据说高约两丈,状如泰山迎客松,多根置于山体之中,主干苍劲挺拔,顶端派生两支。一支伸向西北,仿佛向岭下客人招手,一支擎天而上,仿佛撑起亭亭翠盖,松端枝叶茂盛,松果累累,远观近赏,一幅卓然脱俗之姿,俨然贾岛遗风。

金先生还介绍,贾岛岭上,无风时,能听到松间发出飒飒风声,贾岛松的位置决定了三方风口聚会于此。因此在无风的天气,也风吹不断,如果在夏天,置于松下,任凉风习习,好一个神仙享受的绝妙佳境。

金先生打开了话匣子,绵绵不断地给我们介绍着种种神话般的传说,无疑透露出,贾岛故里人对他的种种情愫,他们称贾岛松为神松,贾岛峪为神峪。像神一样地敬重他。每年正月初九,”燕九节“故里的男女老少皆爬上贾岛峪,对神膜拜顶礼。祈祷着太平盛年,祈盼着自己想要的生活和希望。

金先生告诉我们:贾岛松的种种奇异现象,其实是特定的自然环境形成的,故里人给它批上一层层神秘的面纱,寄托出对遗迹的挚爱,还说:天气好的时候,贾岛松的影子能照到北京城,多么美丽的神话般的语言!不过对于现在严重污染的世界,即使贾岛松的影子再长,这种理想中的神话,再也寻不到它的踪迹了。

我抚摸着贾岛墓碑,以及左右两边的碑石,感觉沉重的历史在凄风苦雨中徘徊,生动而绵延,不绝如缕。

东营微文化:走近贾岛

物换星移,世代变迁,而“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苦吟精神仍在激励着后人跋涉而至。

“阡絔清吟故人影,桑园几易耕织图”故里人用如此美好的诗句,寄托对贾公的哀思与景仰。

“野老惊颜接访客,金炉升絮品荣香”因诗结缘,由德流芳,是其生动写照。

“江山每润先哲惠,川原常俗瘦骨风”可见人们因贾公的洗礼,风骨洗俗情,赞誉由衷。

由此,故里人以先哲遗训为教饵,假以立馆,发扬光大其精髓,不失为明智之举。

“画堂云起知风雨,文轩风过寄世情”昭示他们不忘历史,先辈及其精神家园。

“回首两峰迷望眼,遥观往迹慕风流”可见后人对诗人风骨是高山仰止,望其项背,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想往。

众多的古建筑群,寓以华美诗句,正是故里行歌的见证。折射着故里人对贾公精神的浩大传承与秉持。

“千古文章配东野,一生知己属昌黎”以情感召日月。

虽贾岛远去,但我走近他,似乎有一缕引线在牵扯着我的灵魂,往深山密林去追寻他的足迹,他的灵魂过往;他的千古文章,他的一生知己;他的沧桑岁月,他的十年磨一剑;他的愁肠千般,他的“我要见白日,雪来塞青天”撼天动地的情怀。

“谁家最好山,我要为其邻。”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和憧憬,让我们充满信心。

岁月悠悠,乾坤朗朗,贾岛早已作古,而凭借贾公祠这座纪念馆昭示其灵魂意蕴,是再好不过的泽惠来者。

伫立在艳阳高照,丽日蓝天下,我的心仿佛又归隐到贾岛那“晓行沥水楼,暮到悬泉驿。林月值云遮,山灯照愁寂”的悲凉孤寂的况味里。

东营微文化:走近贾岛

东营微文化:走近贾岛

陈泽安 ,1963年出生,湖北云梦人。多年乡镇工作,文学爱好者偶有文字见诸报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