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鉴赏不只是大人的事!让故事陪伴你和孩子进行儿童文艺欣赏

艺术教育不仅是画画

现有幼儿艺术教育体系中,校内或校外教育机构的美术课通常以让孩子画画为主,教一些画画的技法,较少涉及美术欣赏,艺术鉴赏和艺术讨论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的。

人们潜在的观点可能认为:艺术鉴赏是大人的事,在幼儿园小学阶段不必有正式的艺术欣赏教学,因为儿童还不成熟,很难从艺术欣赏中获益,美术教育只要鼓励孩子自我表现就足够了,

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儿童有欣赏艺术的能力。在提交给全美艺术教育协会的一份简报中,科尔伯特(Colbert)和淘顿(Taunton)(1992)认为,好的幼儿艺术教育应包括艺术创作、艺术鉴赏与艺术讨论三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艺术欣赏对孩子艺术素养的提高非常重要因为对任何事物的欣赏都伴随着对这一事物的“评价”或对它的价值的感觉和感受。这种感觉或感受,超越了单纯的形式美感和技法,存在于儿童的自我意识、态度和审美喜好与他人的感受和艺术语言之中,存在于与美术作品的内容所展示的经验世界之间建立连接的过程之中,是更基础、更深层次的艺术素养。

故事是进行艺术欣赏的良好载体

幼儿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成人的支持和引导,需要成人创设条件,通过与儿童的互动来实现。生活中培养艺术鉴赏能力有很多途径,如欣赏日常生活中的美,或参观美术馆和博物馆。但这些形式有时未必能让幼儿感兴趣,艺术鉴赏可以从儿童最熟悉的材料开始,比如幼儿很喜欢听故事,就可以借助艺术绘本和幼儿进行艺术欣赏。

市场上主要的两类艺术欣赏类书籍:

优秀插图作者绘制的幼儿故事绘本

艺术鉴赏不只是大人的事!让故事陪伴你和孩子进行儿童文艺欣赏

美国艺术教育联盟(Art Education Partnership ,1998)一直强调婴儿期就开始使用艺术图画书(绘本)的重要性。孩子基本上都喜欢父母一边用手指着绘本上的图画,一边给她朗读图画上的文字。一旦儿童熟悉了故事内容,成人就可以让他们一边欣赏故事一边欣赏图画。

使用绘本进行艺术欣赏时,一方面需要家长善于选择文字和插图都很经典的优秀作品。另一方面需要家长懂一些艺术的语言,能从专业的角度就绘本的插画和孩子作一些介绍、引导或和孩子进行简单的探讨。

以艺术为主题的故事

记得有一次我从图书馆为女儿借回一本台湾出版的绘本,好像是位女插画师的作品,插画的构图、造型和色彩算不上技法成熟,但其稚拙的韵味也显得颇为独特,更令人拍案叫绝的是其内容。

艺术鉴赏不只是大人的事!让故事陪伴你和孩子进行儿童文艺欣赏

故事讲的是一个小男孩去参加儿童画展比赛,画展的评委是西班牙大画家毕加索、达利,还有墨西哥女画家弗里达等,这些名垂美术史上的大艺术家们穿越时空来到现代社会给孩子们当画展的评委,每位艺术家都按照自己的流派观点对孩子们的画作评讲一番。在大画家们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讲解中,深邃的艺术观点被悄悄地带入了幼儿的心灵。

自编故事和孩子进行艺术欣赏的尝试

市面上一些优秀的艺术类童书给了我不少启发,作为一个从事艺术教育的妈妈,我也在思考:在给孩子介绍艺术大师及其经典作品和流派风格时,如何把原本高深的艺术经典转化为浅显易懂、生动通俗的小故事?怎样对经典作品进行精彩又浅显的“现代阐释”,以便让孩子去理解博大精深的艺术内涵?我一直在寻找让孩子对世界名画和艺术风格流派感兴趣并能有初步理解的有效路径。

想想自家孩子最爱听童话故事,受绘画与寓言相结合的启发,我想为何不试着为孩子写几个艺术家的童话故事呢。再结合买来的艺术家画册,或许孩子会喜欢,而且可以在生动浅显的故事里理解名画和画家的流派风格特点。

如何创编故事?

从孩子熟悉的花花草草、小动物开始

艺术鉴赏如果不从儿童自身的兴趣与生活经验开始,就只能是抽象的概念。我尝试着从女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用孩子最熟悉的花花草草、小鸟、小动物和蓝天白云等之间的情景创设,把孩子引入名画经典中,使她在认识情感、意识上产生兴趣,并展开观察、联想、推理等活动,从文学中延伸出她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比如下面《梵高的向日葵》重在让孩子感受作品的内容;《高更和塔希堤》和《莫奈的光》则是为了让孩子充分感受创作者的意图,故事的情节,以童趣的语言,巧妙地围绕作品的色彩和光线展开故事情节。

利用自然界的美学特征

利用自然界的美学特征是发展儿童审美鉴赏力的一个好途径。艺术里的光、色彩、形式、质地等在自然界中皆有对应。成人可以帮助孩子增加对这些特征的敏感度。比如我们可以让孩子感受光,因为在西方美术史上,光作为一种独立的媒介被提炼出来,已经深入人的感知。还可以让孩子联想植物、岩石和小动物的形状和质地。和孩子一起鉴赏艺术名作,向儿童展示这些作品是如何运用艺术的手法来描绘自然的,并引导孩子将自己的感受与艺术家的感受进行比较。

如今艺术早已扩大了它作为架上绘画的定义。在传统媒介和技法之外,人们已经创造了大量的非传统的材料与打破常规的操作,甚至在一些意想不到的地方展示艺术作品。这就迫使我们老师重新考虑艺术的定义和艺术教学,让幼儿像艺术家一样,尝试多种材料,多种艺术形式。让幼儿的想象力不被习惯或侠义的美所限制。

家人一起分享艺术经验和感受

与儿童艺术创作一样,在儿童与家庭成员共同分享艺术经验时,艺术鉴赏活动会得到进步,所以我们应该鼓励儿童将自己喜欢的艺术家告诉大人,大人就可以寻找这些艺术家的绘本插图、画册、来讲述艺术家的生平故事,甚至通过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的小故事或儿童诗歌、童话、散文等适应孩子的接受能力、理解力和欣赏水平的书籍。

有时候,也许孩子因为某个艺术家的某件生活轶事而喜欢上他的作品,并想进一步深入、研究下去。

我为女儿创编的故事

案例1:《高更和塔希堤》

艺术鉴赏不只是大人的事!让故事陪伴你和孩子进行儿童文艺欣赏

高更曾经是一位船员,他喜欢在甲板上做白日梦,梦想着蓝蓝的天、茂密的植物和过野人一样的生活。1891年3月他放弃银行的工作,离开家人和朋友,来到太平洋上的塔希堤岛,和岛上的土人一起生活。在这阳光灼热、自然芬芳的岛上,高更每天自由自在地在地上、山坡上、墙边、粗大的树干上画着、写着。高更喜欢向每个走过来的土人发问:“我画的画怎么样?”

一位土人说:“你的画是一面镜子,照出我们这里的人和风景。”另一土人说:“你的画是铺在地上的大花毯,我们躺在上面或坐在上面很舒服。”一只飞来的小鸟说:“高更,你的画里有红色和桔红色、蓝色和绿色、紫色和褐色,色彩真亮呀!”一朵小蘑菇说:“高更先生,你真了不起,我们大家都可以从你的画里看出和大自然不一样的东西。”高更高兴极了,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油画,同时还写出来《诺亚-诺亚》这本名著,记述了他在岛上神奇的经历。

在小朋友的眼里,高更和他的好朋友梵高一样,他们的画都是蓝天白云和金色的土地。在大人的眼里,高更的画是对于现在的人忙碌生活的反思,时刻提醒我们要回归大自然。

案例2:《莫奈的光》

艺术鉴赏不只是大人的事!让故事陪伴你和孩子进行儿童文艺欣赏

100年前,当许多画家还在室内临摹以前艺术家的作品时,莫奈就已经背着颜料和小板凳坐在室外的草地上画画了。

在这片草地上,有三颗狗尾巴草经常看见莫奈在同一天的不同时间段来这里画画。第一棵狗尾巴草很羡慕,就和莫奈打招呼:“莫奈先生,你画的小草好漂亮啊!”第二棵狗尾巴草很好奇,为什么莫奈把一些明明是绿色的草画成别的颜色?她问道:“莫奈先生,为什么你画近处的草是绿色的,但是如果眺望远方的草,草却不是绿色?而是画成青色(青色在可见光谱中是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的颜色)?”第三棵狗尾巴草也很好奇,她问道:“莫奈先生,为什么你上午画的草是绿色,而黄昏时候你在晚霞照应下,草就画成红色或灰色?”

莫奈听了哈哈大笑,他回答道:“我喜欢在一天中不同时间画同一个东西,画出不同的光景与气氛,显示出光与色的明暗和亮度。”除了画住家附近的小草,莫奈还在欧洲各地写生,不停地画各种风景画。他最喜欢画变化莫测的阳光、波光粼粼的水景和莲花池、开满鲜花的原野和在阳光下休闲的人们。

为孩子讲故事,你需要注意三个问题

提问

讲故事过程中的提问:

讲故事时我会通过提问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的注意焦点。我会一边朗读一边用余光偷瞄孩子。如果孩子注意力没有停留在故事上,我会猜测可能写的内容并不吸引她,我也会通过“小婷,刚才我讲的是什么呀?你能复述一遍吗”之类的问题求证,并通过一些小问题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再问一些孩子跟名画有关的问题,如:“这幅画里的向日葵是什么姿势呢?”“在这幅画中,你最喜欢哪部分呀?”“你在这幅画里能找出画家梵高的签名吗?”等等。

讲完故事后的提问

讲完故事后,也可以问一些引导孩子感受创作者艺术意图的问题。如“从上至下找一找,你在画里看到哪些颜色?”“这幅画里的人和动物在做什么?”“在这幅画里,你最喜欢哪部分?”“这幅画里的小朋友身上有阳光吗?”“画家是怎么让我们知道小朋友在树荫下的?”“在这幅画里,你最喜欢什么地方?”

讲述艺术家的生平

讲完故事后,我会告诉孩子一些关于艺术家的背景知识。比如讲完《梵高的故事后》我又给孩子讲了关于梵高的生平。这里是1888年8月法国南部的阿尔勒小镇,梵高在这里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画了四幅神奇的向日葵。黄色是这些向日葵系列中一个重要的颜色,因为对梵高来说,黄色象征着幸福。梵高画的《向日葵》系列中,有三朵的、五朵的,有十二朵的、十五朵的,但每一幅画都不是简单的拷贝,而是加入了一些新的元素,比如在颜色上、笔触上、构图上都会和前一幅创作的向日葵不一样。

......

总之,和孩子互动亲子美术的原则就是在讲述或讨论中引入一些讨论艺术的语言,并逐步渗透艺术鉴赏的思维与视角。幼儿一般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直觉能力,所以给孩子欣赏的画作或者文字应具有天真性、新鲜性、直接性等特征。

随着孩子年龄增长,他们的语言能力也会逐渐提高,我们再给孩子欣赏画面和文字时应加强他们在艺术活动中形成的自我意识和艺术感受。这一点对语言较为发达的儿童更为明显。在亲子活动分享艺术中,怎么在亲子互动中围绕艺术作品展开富有意义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年轻的父母们将会看到孩子表现出足够的智力去观察和反思。

拓展孩子语言的词库

像艺术家一样,儿童也会使用“空了”“满了”这样的描述性语言,也会用“淡点”“深点”这样比较性语言。平时,家长可以帮助儿童拓展这些语言,具体可以参考以下做法:

1.在生活中多使用具体的描述性词汇,而不是用模糊的指代词。比如日常生活中要说“请把红色的杯子给我。”而不是简单地说,“把那个杯子给我”。日常语言越善于描述事物的具体细节,孩子的感受越细腻,用于表达自己感受的语汇也越丰富。

2.在讨论艺术的时候使用描述性和解释性语言,而不是判断性语言。老师和家长要使用细致客观的语言描述艺术作品,这样孩子就学会同样的方法。“这些色彩看起来好明亮。””这个明亮的大圆圈常浮现在我眼前”。与此同时,孩子的思维能力也会得到提高。要说:“这让我想起……”而不是简单的说“我喜欢它”或者“她很漂亮”。要详细解释个人喜欢或者不喜欢的原因,有益于幼儿形成分析的技能与审美判断。

3.鼓励幼儿互相欣赏讨论。如果您是教师,可以问孩子:“你们用相同的纸和画笔完成了这些画作,为什么这些画各不相同?”孩子们开始讨论,这样孩子们就能听到他人使用不同但又相似的形容词。这样能丰富孩子的艺术语言。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读完本期的分享,您是不是也想要试一试,为孩子创编一些关于艺术或者艺术家的有趣故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