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掉一段關係,拚命付出就夠了!

01

拼命付出,拼命毀掉關係

我們付出的時候,就會覺得有權利;我們接受的時候,就會感到有義務。

只付出不接受的人,會有一種清白感,會覺得自己在這個關係中絕對問心無愧。

這是一種很舒服的感覺,有這種感覺的人,會覺得自己在關係中永遠正確。

那麼,相應地,關係的另一方就會覺得很不舒服,會頻頻感到內疚,會經常覺得問心有愧,即便他不明白付出者為什麼那麼喜歡付出,他最終一定會產生逃離的衝動。

一旦他真做出了逃離的舉動,那個一直認為自己清白無辜的付出者就會覺得受到了莫大傷害,並且會激烈地指責逃離者的背叛舉動。

殊不知,付出者才是破壞關係的始作俑者。

毀掉一段關係,拼命付出就夠了!

02

“完美太太”嚇走丈夫

於東輝的一個來訪者麗娜的故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31歲的麗娜是一家外企的高級管理人員,不僅事業一帆風順,人也聰慧靚麗,且非常顧家,被大家視為標準的好妻子。

麗娜做公務員的丈夫羅峰也這麼認為,他常說,麗娜是一個無可挑剔的好妻子。

但他近一年來對妻子越來越疏遠,最近提出了離婚,理由是他有了第三者。

不過,麗娜很快了解到,那個所謂的第三者是子虛烏有的人,她其實只是羅峰一個很好的朋友而已。

後來,在妻子的逼問之下,羅峰終於講了實話,他說自己非常有壓力。

麗娜一開始以為,是自己成功的事業給了丈夫壓力,但羅峰否認了。

他也不明白這種感受從哪裡來的,但就是難受。

“可能是你太好了,對我太好,對我家人也太好,什麼都好……我說不好,但就是對這一點不舒服。”

“我太好了,難道是一個罪過嗎?”

麗娜激動地對於東輝說,

我工作很緊張,還盡力去做一個盡職的好妻子,他也承認我沒什麼好挑剔的,那他為什麼還這樣對我?!

毀掉一段關係,拼命付出就夠了!

03

她永遠是問心無愧

麗娜想不明白,羅峰的家人也想不明白。

他的父母知道兒子想離婚後,把他罵得狗血淋頭。

他媽媽說:

這麼好的媳婦,別人打著燈籠都找不到,你卻不知道珍惜,還想離婚,你腦子是糨糊做的啊!

不僅父母,羅峰的哥哥和妹妹,還有其他親朋好友也都站在麗娜的一邊,要麼聲援麗娜,要麼譴責羅峰,不少人則勸羅峰別離婚。

“你們起爭端的時候,他的親朋好友都站在你這一邊嗎?”

於東輝問麗娜。

“是的,因為我對他們比羅峰對他們都好。”麗娜說。

“沒有例外嗎?”於東輝問。

“很少,嗯,基本沒有。”麗娜說。

她略想了一會兒,然後堅定地說,

“可以說,對這個家,我盡全力了,要是真走到離婚這一步,我也問心無愧!”

“在和其他人的重要關係中,你也問心無愧?”

於東輝繼續問。

“嗯,是的。”麗娜回答說,“對我的父母、他的父母、他的朋友,我都盡力做到最好。”

於東輝捕捉到了這句話中的問題,於是問:“你對人很好,他對人一般,那麼是你的朋友多,還是他的朋友多?”

聽到這個問題,麗娜有點吃驚,她呆坐在諮詢室裡,好一會兒才反問:

“我沒有多少朋友,他朋友很多。你是說,我人太好,不僅不受他歡迎,也不受別人歡迎嗎?”

這是問題的關鍵。

毀掉一段關係,拼命付出就夠了!

04

將內疚轉嫁給了丈夫

夫妻關係和朋友關係一樣,是相對平等的關係,是付出和接受相對平衡的關係。

相反,孩子和父母一般不是平等關係,要麼是成年的父母向幼年的孩子多付出而少接受,要麼是壯年的孩子向老邁的父母多付出而少接受。

所以,當麗娜一貫地扮演“付出者”的角色時,她在親人中受到了歡迎。

但是,因為她習慣性地拒絕接受,所以在講究平衡的配偶和朋友關係中遭遇到了挫折,對於她這樣的“付出者”,

她的朋友和她的丈夫羅峰一樣,都有點想避而遠之。

單純的“付出者”一點都不偉大,他們不計得失的付出,從根本上來說是一種自戀。

“付出者”過分地追求“問心無愧”,過分地迷戀清白感。

然而,不管多麼努力地付出,一個人仍然會在關係中犯錯,會不可避免地傷害關係中的另一方,或對另一方總有虧欠。

當傷害和虧欠發生時,總會產生或輕或重的內疚感,單純的“付出者”其實很懼怕這種內疚感,他要求自己絕對不要有內疚感,於是非常努力地去做一個“完美的付出者”,那樣他就問心無愧了。

只不過,這種內疚感並沒有因此在關係中消失,它其實是被“付出者”在有意無意中強加到“接受者”身上了。

簡單而言,“付出者”其實在享受這種邏輯:

既然我是付出的一方,那麼我們的關係無論出現什麼問題都是你的錯。

毀掉一段關係,拼命付出就夠了!

05

瘋狂禁慾,或瘋狂助人

許許多多的“好人”,他們不喜歡“問心有愧”的感受,企圖徹底消除自己的內疚感。

而消除的模式可以分成兩類:禁慾、助人。

禁慾是禁止自己接受別人的付出,而助人則是隻付出不接受,麗娜無疑屬於後者。

  • 禁慾者的模式

海靈格認為,很多消極的人,持有的正是禁慾的人生態度。

小的時候,父母警告他們不要接受別人的饋贈,最終他們自己堅持了這種人生態度,並一直固守著被動和空虛。

不得接受任何饋贈,這種人生態度會讓我們無比孤獨,我們拒絕一個人的付出,其實也就是在拒絕與這個人建立關係。

如果我們拒絕所有人的付出,那無疑就是在拒絕與所有人建立關係。

關係,是一個生命的核心因素,是我們痛苦的主要來源,也是我們幸福的主要來源,總之是讓我們人生豐富多彩的主要來源。

禁慾者拒絕了關係,其實也就拒絕了生命。

  • 助人的模式

對於這種助人者,海靈格描繪道:

這種人以自我為中心,拋棄需求……從根本上講他們是和關係對著幹的。

無論誰,只想付出而不想接受,都不過是想維持高高在上的幻想,拒絕接受生命的施捨,否認自己和同伴之間的平等。

如果你一味付出,而不接受,別人很快不想從你那裡得到任何東西了,反而會怨恨你,遠離你。

因此,長期的助人者常常是孤獨的,最終變得痛苦不堪。

麗娜正是如此,她一方面瘋狂付出,另一方面則對丈夫缺乏敬意。

表面上,她對丈夫很尊重,但實際上她對丈夫缺乏感激,瘋狂付出的行為下面其實隱藏著對丈夫的不滿,她內心深處對丈夫是有很多抱怨的。

和其他助人者一樣,麗娜之所以成為一個瘋狂的“付出者”,其實是在極力地逃避內疚感。

06

付出與接受,會讓你們富有

內疚,其實是在提醒你,你該補償對方了。

我們要懂得這一點——

懂得覺察自己的內疚,然後及時做出補償。

同樣,當對方產生內疚時,我們也要給對方機會,讓對方完成他的補償。

一味付出,而不接受,其實是在拒絕關係,從深層次來說,也是在拒絕生命。

海靈格稱,

最好的關係是彼此慷慨地付出,和坦然地接受。

通過這種交換,夫妻關係達成了一種平衡,且彼此都感到自己在這個關係中富有價值。

他強調:

少量的付出和接受並不會帶來多大的好處,大量的才會讓我們變得富有。

平衡只是目標,而失衡才是常態。

關係有愛的失衡,那要用更多的愛去平衡。

另一方付出多了,你感受到了,於是,你付出更多;他感受到了,於是付出比你還多。

於是,你們的關係前進了,且不會再停留。

關係猶如一個生命,有出生有死亡,有高潮有低谷,關係中必然有相互傷害,如兩人的確不合適,關係還會走向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