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桃源县第一中学贫困学子陈海燕:现实很残酷,心中有鸿鹄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当贫困大学新生们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却也开始为凑不齐学费和生活费发愁。幸运的是,常德市持续开展的“慈善助学·精准扶贫”活动,为他们送来了“及时雨”,让他们不因贫困而难圆大学梦。尚一网从今日起,连续推出“慈善助学·精准扶贫”系列报道,为您讲述这些寒门学子在困境中求学的感人故事。

■尚一网记者 黄云霞 实习生 丁馨 通讯员 张蛟 文/图

爷爷、奶奶属重度残疾,妈妈先天智力低下,爸爸肢体四级残疾,叔叔智商只相当于5岁孩童,弟弟正在念初一……在这样的生活环境里,陈海燕克服了重重困难,在今年的高考中考出了599分的好成绩。在得知被湖南科技大学录取时,她又喜又忧,喜的是自己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忧的是数千元的学费又给家里添了负担。

去往常德市桃源县热市镇大田村的道路并不平坦,当记者随同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来到陈海燕家时,她正在禾场里晒黄豆。烈日当头,大颗的汗珠顺着额头往下滑,但她却一刻也不能停下手中的活。因为晒完黄豆,她还要照顾轮椅上的奶奶,还要给全家人做饭……

常德市桃源县第一中学贫困学子陈海燕:现实很残酷,心中有鸿鹄

陈海燕照顾瘫坐在轮椅上的奶奶。

“我从没因为家里穷而感到自卑,而是觉得我应该更加努力,把每个人都照顾好!”陈海燕抹着眼泪说,家里这栋两层的简易楼房已经修建十多年了,因为没钱打整,这个空空的“壳”里,一件像样的家具也没有,甚至窗户都没安玻璃,只是用一些从外面捡回来的塑料袋子遮挡着。

陈家的窘境,老师们看在眼里、挂在心里,每年都会为她争取贫困生补助,这给了她莫大的鼓励,也在她心中埋下了一颗“当老师”的种子。填报志愿时她全选的师范类专业,希望自己以后能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像老师们帮助我一样去帮助别人”。

尽管爸爸有肢体残疾,但在陈海燕的心中,依然无比伟岸。上初三时,她曾经有一个免费读师范的机会,但爸爸坚持让她去桃源一中,说:“别担心学费,就算砸锅卖铁也会让你读!”高中三年,她是靠每年2000多元的助学金完成学业的,“滴水之恩,没齿难忘!”陈海燕说,上大学后,她会更加努力地学习,让自己变得足够优秀,用优异成绩回报资助她的好心人,“现实很残酷,但我心中有鸿鹄,这份恩情,我会铭记一辈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