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江"90「後大學生返鄉當新農人 打造千畝現代化」綠色果園"

廉江

龍其祥在紅橙種植核心區查看果樹的生長情況。記者劉冀城攝

穿上長筒鞋,戴上草帽,提上果樹生長記錄本,早上7點,太陽剛剛升起,廉江市高橋鎮的“90”後大學生新農人龍其祥就開始了他一天的工作:在紅橙種植區巡邏一遍,查看果樹長勢,檢查粘蟲色板,指導工人操作。

2016年,畢業於廣州工商學院的龍其祥,懷著一顆回到農村,做一名新型農民的壯志雄心,返鄉子承父業投身於紅橙、香蕉等水果種植行業。大學生種地,怎麼去種?又能改變什麼?

子承父業返鄉種田

提及龍其祥,不能不提其父親龍世超。作為高橋鎮的種植大戶,龍世超與土地打了幾十年交道,至今不會上網和用微信,顯得有點老土。但他跨省承包土地,種植作物超過4000畝,年收入上千萬元,又讓人刮目相看。

世世代代跟農業打交道,龍其祥曾經最大的願望就是努力學習考上大學,實現從農村到城市的“跳龍門”。2014年的強颱風,他家的果園遭受重創,讓他意識到農業生產更需要一些年輕人注入新理念新知識,從而也改變了他之前的想法。2016大學畢業時,他毅然回到鄉村,重新選擇成為一個“農民”。

不過,這次不是像他父輩一樣臉朝黃土背朝天的那種莊稼漢,而是有著遠大夢想和目標的“新農人”。從每一塊土地、每一粒種子、每一株苗抓起,順應節氣和自然規律,生產健康、安全的農產品,並把它傳遞給更多人。

“在農村,上了年紀的人幹不動農活,四五十歲的農民大多在外務工,二三十歲的小夥子都向往城市的生活,但是我們的田地還得有人種。”龍其祥說,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農村天地廣闊大有可為。但現代化農業生產已不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耕作方式,需要大量擁有專業知識的年輕人去傳承,進一步叫響湛江水果蔬菜品牌。

致力打造綠色農產品

風吹橙園,碧浪翻滾。走進龍其祥位於高橋鎮塘尾嶺的種植基地,500多畝的果園梳理得整齊有致,園地裡看不見亂丟棄的垃圾,果園四周是“山外青山”,生態宜人。

記者注意到,這片田間設有多個殺蟲燈、色板等綠色防控產品,特別是果樹底下鋪著的黑色塑料膜引人注目。龍其祥說,湛江氣候高溫多溼,果園雜草滋生快,病蟲害多發,當前農村面臨勞動力短缺,勞動力成本不斷上漲等,果園除草一直是一個頭疼問題。2017年,他到廣東新會柑桔基地參觀學習,發現種植基地大多都用防草地布,效果不錯,於是今年5月他們也在紅橙基地推廣。

“地布是由抗紫外線的聚丙烯扁絲編織而成的一種布狀材料,雖然成本較高,但可防治雜草生長,而且可保水、保肥、防治病蟲害的滋生,從而減少除草劑及肥料的使用,保證了果子的環保綠色。”龍其祥說,果園全部按綠色標準種植,要求四周生態環境好,果園清潔,不使用有公害的化肥農藥,施用有機土雜肥為主,發展標準的綠色食品,所以被廉江市政府掛牌為“綠色標準果園”。

“我們園區近年引進了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可以將水肥自動輸送到果樹根系。”龍其祥指著果樹旁邊的一條黑色排水管向記者介紹。水肥一體化系統由水肥池及控制中心和排水灌溉系統組成。園區內一口一百多平方米的水塘負責供水,水塘旁還有專門發酵的有機肥池,而水肥控制中心則是一套開關旋鈕。水肥一體化系統每小時可以灌溉30畝,且灌溉的水管就在果樹的根系旁,可以高效節約水肥。下一步,園區準備引進無人機等設備,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進程。

“土地+”實現效益最大化

“我們運用了‘土地+’的思路,將農業生產與第二、三產業對接起來,植入‘用戶體驗’‘粉絲經濟’等互聯網思維,實現土地產出效益的最大化。”龍其祥說,目前他們已經成立了湛江龍億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承包土地約4000畝,主要種植生產廉江紅橙、香蕉和反季節的辣椒和瓜果等。

土地+種養銷售,田間變車間。他認為,高橋鎮是廣東連接廣西的西大門,擁有著高速、國道的便利交通條件,物流便利,農產品的外運很有優勢。而粵西為熱帶亞熱帶氣候,在蔬果生產上有自然優勢。通過多品種佈局,加上有冷庫保證,實現一年四季有看頭、有吃頭,構建起自繁、自種、自加工、自銷售一體的“全產業鏈”。

土地+鄉村旅遊,田區變景區。面對各地蓬勃興起、競爭日益激烈的鄉村旅遊,他堅持走精品化道路,下一步,他打算在高橋發展休閒觀光農業,讓客戶參與瓜果種植、採摘、品嚐等體驗。

土地+新農村建設,農民變市民。自小耳濡目染,龍其祥懂得“獨木難成林、先富帶共富”這個理。隨著生態園發展步入良性軌道,如今果園土地流轉租金已漲到500元/年,當地老百姓不僅有租金收入,還能在園區打工,每天掙80至120元工錢,實現家門口就業致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