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有見過,才有資格說錯過

1

昨晚睡得很晚,在和一個清華的同學聊天,他說:臨近畢業,身邊的同學都已經訂好了環球旅遊的機票了。我還在糾結,要不要去美國試一試。

以下為第一人稱:

大學四年雖然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也認識了很多人,留在北京雖然朝九晚五工作清閒,雖然不用承擔房租物業水電等費用,雖然只要每月混吃等工資就好了,但是,這種生活依然讓我過得不開心。

不是北京壓力大,也不是自己性格合不來,更不是自己能力不行。

而是,更為重要的原因。

我很清楚的意識到,雖然我實習的地方是上市公司,但由於工作環境和性質的原因,每天所接觸的人和事物少之又少。由於在很大程度上缺少與外界的交流,長期以來,可能會導致視野的狹隘以及眼光的短淺。

我怕自己會逐漸對新鮮事物失去敏感度,失去競爭力,原本該朝氣蓬勃的心,也會瞬間變的蒼老。

這才是最殘忍的。

你只有見過,才有資格說錯過

2

之前看過一篇文章:

《20幾歲住在哪裡對你有多重要?》

裡面闡述的一個觀點就是,因為生活地方的差異,導致對人眼界、性格、做事風格等產生的差異,而這些,是多少錢都彌補不來的。

如果說真的去美國,說真的,他也許不知道自己會如何生活,更不知道,以後的人生會因此走向怎樣的境地。

出國留學和在國內也許是兩條完全不一樣的道路,一旦做出了選擇,恐怕就沒有回頭路,到時候,搞不好喝西北風...

很多人都是這樣子,高中畢業、大學畢業,面對出國這道選擇題,拿捏不準,怕走錯路。

但不要把自己侷限了,年輕人,人生本該是充滿無數種可能性,未來的道路應該是未知但是值得冒險的,應該是最大膽、最開心的年紀。

你只有見過,才有資格說錯過

如果你真的有這個條件,沒必要花時間去糾結選芝麻還是選西瓜。

畏手畏腳,就好像,選錯了就是萬丈深淵。

年輕的時候,一切都是學習,一切都在成長。

高中畢業,一直到20幾歲,對於這個世界,還存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三觀還沒有完全形成,也沒有完全獨立的精神體系。好多地方沒有看過,好多美食也沒有吃過。

我們要做的應該是讓自己盡全力去嘗試各種感興趣的新奇的東西,從而找出最適合自己的。

不妨放開手,給自己的人生多一點可能性。

你只有見過,才有資格說錯過

3

邏輯思維裡面說:

你中午在訂外賣時之前不知道選什麼,不是因為你有選擇困難症,而是你知道的好吃的東西太少了。

一頭驢餓死在兩堆草之間,不是因為它猶豫,而是因為它只知道這兩堆草。並不知道,這世界上比草好吃的食物多了去了。

人生有很多種可能性,千萬不要為了一點點安逸,或者是一些擔憂,放棄其他的選擇,只滿足於當下的穩定。

所以,一定要趁著年輕,去多嘗試各種新鮮事物,見識不同的事物,體驗不同的經歷,過各式各樣的生活,以便於在以後做決定時,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對什麼無感。

而不是很多東西你壓根就沒接觸過,卻要在當中做個選擇。

說不定,那才是你最想要的生活呢?不試過,怎麼會知道。

去盡力試一把,嚐嚐人生的其他可能性,看看你能走多遠,飛多高。沒有嘗試過其他選擇,就別說你對當前有多熱愛。

你糾結是因為讀書太少而想得太多,說到底還是眼界出了問題。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