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其中的“土”应该怎样解释,整个句子又该如何理解?

wangshuiyiyu


孔子还有一句话,可以与这句参看:〃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君子时时想的是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及动机是否符合道德,小人为了自己的居所和乡土增利。

举例来说,就如同看到花圃的花,君子可能也会想:真漂亮。小人则有可能会想:这花要是能搬回家就好了,放在客厅或阳台上太合适了。

虽然两人都没有动手搬花盆回家,但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克制了内心的邪念,君子会在邪念产生之时及时克制,而小人则会让这邪念蔓延放大。尽管都没有产生不道德的行为,但两者的区分就明显显现出来了。


幽幽南山客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想要准确的理解这句话,还需要联系上下文: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题主所说,杨伯峻老先生在《论语译注》中解释的“君子怀念道德,小人怀念乡土”,在意思上是正确的,但可能对于还没吃透《论语》的人来说,仍旧比较含混。下面,我们根据整句话的含义,来一一说明题主的几点疑问:

第一,“土”应该如何解释?“怀土”是乡愁的意思吗?

第二,“小人”应该如何解释?

第三,整个句子应该如何解释?

首先,“土”在此处,是故土、乡土的意思。“怀土”在古代汉语中有两个常见意思,第一是安于所居之处,第二是怀念故土。此处应该采用第一个,也就是安土重迁,安于所居之处,并非乡愁的意思。

其次,在《论语》中,经常有“君子”和“小人”对举的例子,这些“君子”“小人”,都是基于一般人而言的,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居高位者与无地位者。“君子”可以理解为有远见、有德行的人们,“小人”可以理解为目光短浅、胸无大志的人们。在简单意译中,也可以直接称为君子和小人,不作特别解释。

=====

非常感谢大家在评论区的热烈讨论,《论语》中“君子”和“小人”是理解儒家思想的一个关键问题,学界也有各种不同的看法,这里陈述的只是一家之言,也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关于这个问题,另外补充几点:《论语》中19次提到“小人”,根据这些对“小人”的描述,可以勾勒出这类人的基本特征是目光短浅、胸无大志、只关心眼前利益,但是并不一定主动地为非作歹,在现代汉语中,更接近“庸众”而非“坏人”。而《论语》中的“君子”,有从位说、从德说两种解释,但我倾向于“君子”作为孔子心中理想人格的化身,是位、德、才三位一体的,也就是说既有其名位官职,又在自己的位置上展现品德、发挥才能。

=====

第三,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所想的是高尚的德行,而小人安于眼前的故土;君子敬畏国家的法律政令,而小人贪图小恩小惠。

进一步解释,就是君子眼界高远,因而为了追随德行,志在四方,心中有明确的道德界限,不会随意逾矩而行;小人目光短浅,因而只安于此时身处的居所,只看中眼前的小利。因此,君子和小人就高下立判了。

希望能够帮助到题主~


薛暖暖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是《论语里仁》中的一句。把这句话用现代汉语翻译出来,应该不难。因为理解的不同,翻译的效果也不同。个人觉得,无论是古文翻成今文,还是外翻成中文,只要弄明白文字的意思,再弄明白这句话在文化系统和伦理框架中的位置,就好理解了。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要弄明白这句话,先要弄清楚在中国文化中延续了千年的“君子“与“小人”之辩。我们今天所说的君子,指的是道德高尚的人,而小人指的是道德水平低下的人。而在两三千年前的孔子时代,“君子“与“小人”只是社会身份的不同,而不是一种道德评价。

要讲君子,就要先讲“君“,君是一个社会群体,比如部落,族群中的领袖人物。因为他们能力出众,能够带领族群在残酷的自然与社会竞争中生存下来,大家便推他为主,这就是所谓的“君“,君主持部落事务,称为“主”,所以“君”与“主”是同义词,合成一词是“君主”。君主的儿子,就是君子。与之相对应的群众,就是小人。这是“君子”与“小人“的本义。

部族的首领之所以能在人群中脱颖而出,是因为他们有本事,懂得按自然规律办事。自然规律是“道”,明白“道”的人叫“有德”。所以,君是有德之人。以大禹为例,他是带领群众治水过程中最有本事,最有能力的人。

君主的儿子,是要继承君主的事业,所以要学习君主的本事,学习本事的过程,就是道德提升的过程。只有道德提升了,才能胜任君主的工作。

君主的概念,与“天子”与“皇帝“是不同的。在中国传统的“天下“理念下,天子具有唯一性,而君主不同,诸候国有国君,一家之主也可称为“君”。王勃《滕王阁序》:“家君做宰,路出名区”中的“家君”即是此意。

“君子”的来历讲明白了,“君子怀德”的意思就很容易理解了。君子之所以称为君子,本质的原因是“有德”。只是“德”的意思有两个方面,除了道德感之外,还包含有本事的意思。所以,君子怀德如果翻一下大概意思是:具有君子人格的人,会时时想到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准与实际能力。

“小人”这个概念,是与“君子”或“大人“的概念对立出现的。世上没有绝对的小人,也没有绝对的君子。“小人怀土”之“土”说是乡土,肯定没错。但把“小人怀土“之中的“怀土”理解为故国之念,思乡之情的乡愁,虽未必错,可能也未必准确。乡愁成为一种人文情怀,应该是在秦汉之后,流官制度建立之后。起码《论语》中的这句话与此关系不大。

“小人怀土”之中体现的,应该是“安土重迁“之意。这里小人所怀之“土“,与君子所怀之“德”,也是对应出现的。君子怀德是说,君子立身处世的根本是道德能力。而小人心中所重的是现实生活,物质财富。它们都建立在土地之上。古语有“破家值万贯”之说。社会下层,能力不是很强,一般不愿意搬迁。到另一个地方,重新安置,是要花费代价的。而君子,也就是有能力的人,是不在乎这些的。不管到了那里,一切都会有。

《论语》中关于君子小人之辩的内容还有很多。比如“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其中的“刑”与惠也是对应出现的。刑与惠之间看似没有直接联系。如果加上一句俗话“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就好理解了。君子怀刑,不是什么利都要,所以能利身保命,小人看到利益之后什么都忘了,最后会因利亡身。

《论语》中还有许多诸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讲的都是君子小人之辩。


七月流火140400643


这句话的出处是论语第四篇: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要理解这句话先要理解什么是君子和小人。

我们一般认为君子小人是两种品德对立的人。

这本身没什么错,但这样理解不全面。


1

读论语,要先读《大学》。这是朱熹的建议,他认为《大学》提出了孔门儒学的纲领。

所谓八条目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八个条目分为身心内外两组,心内四目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身外四目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其实这八目是八个层面的组织,《大学》就是大人之学,大人就是组织的领导,所谓《大学》就是管理学,组织行为学,或领导学。

天下是最大的组织,国次之,家再次之。

天下的领导是天子,国的领导是诸侯,家的领导是大夫。

所谓修身,就是管好自己。管好自己也是管好一个团队,因为所谓自己本非单独一个成员,人分为身和心,心主身,心是君,身是臣。

所谓正心,就是管好自己的内心,心也是一个团队,意为心君。

意是君,己是臣。

意就像意识,己就像潜意识。意对己说是記,己对意说是憶。

所谓诚意,就是管好自己的意识。意也是一个组织,知为意君。知为君,觉为臣。

知相当于中枢神经,觉相当于周边神经。

所谓致知,就是管好自己的中枢神经。知也是个组织,物为知君。物为君,器为臣。

物是抽象化的概念,器是具象化的个体。如“树”这个概念就是一物,而当我们有所指的说“这棵树”时则是一器。

所谓格物,就是将世间万物按其共性归类,相同性质的个体放到一个格子中,命名为一物,如同将药物根据药性分门别类放置到药材柜子中。


君子小人都是相对大人而言,以家这个层面来说,大人就是家长,如父亲,君子小人都是儿子。君子是大儿子,是大阿哥,是长子,是未来家业的继承人。在国的层面来说,君子就是世子太子,就是未来之君;小人是公子是未来之臣,父君退位之后,由太子继承君位。


《大学》对君子而言,是学习为君之道;对小人而言,是学习为臣之道。


《论语》:为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这句话里的小人就是君子的弟弟们,这句话是说和他们保持适当的距离是有难度的,太远不好,太近也不好。


君子小人是一组符号而已,对心内而言,君子就是西方的天使,小人就是西方的魔鬼。

君子小人指的是君子之心,小人之心。这两种心都在我们的心里。


论语中有很多君子小人对称的句子,如: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小人究竟是什么?

我们不妨用树木的干支来打个比喻,以便加深理解。

树是一节一节生的,一节就是一世。

大人是树干,君子小人都是树枝。

君子虽然是树枝,但他和其他树枝不一样。

君子的六个品德,使他有机会成为新的树干。

1仁对立

所谓立,就是长在树节上,而不是节外所生的枝。

2义对平

所谓平,就是不偏心,不厚此薄彼,均匀生长。

3礼对中:

所谓中,就是将从树干吸收的精华集中放在中心,不过多开枝散叶,从而是枝体粗壮。

4智对直:

所谓直,就是“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的直。德字的古文就是惪=直+心。

5信对正:

所谓正,就是不倾斜,不左不右,居中向上。

6乐对和:

所谓和,就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和。君子之所以能成为将来的树干,是因为君子和每根树枝都相连,这就是和。这也是君子与小人的不同之处,小人们的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不和其他小人连接,所以成不了树干。

君子这六个品德,就是正直,中立,平和。


再打个比喻。

君是概念。

君子是概念的名,signifier

小人是概念的实,signified

比如说“我”这个概念。

君子可以是汉语的“我”,英语的“I”,德语的“Ich”等等,不管什么语,其背后指向的是意识本体的君。

但每个人都可以说“我”,我说“我”,你说“我”,他说“我”,等等,这些不同人说出来的“我”就是小人。

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

君子求道,小人求器。


回到题主的问题。如何理解以下这句话: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刑与土一组

刑字的理解有二:

1.君子克己修身,不过多开枝散叶才能成为树干。

2.模型的型,制作器物所需的型,型决定了器物的形。君子怀型,所以得道;小人怀土,所以得器。


德与惠一组。

论语以仁为核心。孝悌乃为仁之本。

悌就是一颗甘当弟弟的心,就是敬。

孝敬是仁的两端。

兄惠地敬,父慈子孝。

德与惠说的就是兄弟之间的相处之道。

君子为长兄,兄把好处留给弟弟们,弟弟们得到的是惠,小树枝开开心心开枝散叶;而君子自己得到的就是德,一心直着往上长。

所以小人受惠而怀惠,君子授惠而怀德。


迷途中的玖伍贰柒


各抒己见,百家争鸣



首先,有书君先来看看,这道题问了几个问题:


1、“土”应该怎样解释?

2、整个句子又该如何理解?

3、怀念乡土是乡愁的意思吗?

4、小人又如何理解?


要问一个字在一句话中的意思,首先要先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而要理解整个句子,就必须先去了解说出这句话,当时的历史背景。


现在,这4个问题,有书君来为您一一解答。


答1、“土”应该怎样解释?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这句话,是出自《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翻译成现代文,就是:“君子所想的是高尚的德行,而小人安于眼前的故土;君子敬畏国家的法律政令,而小人贪图小恩小惠。


因此,“土”此处应该解释是故土、乡土的意思。


答2、整个句子又该如何理解?


有书君结合上下文来理解,整个句子,当时,孔子所要表达的意思,就是:“君子眼界高远,因而为了追随德行,志在四方,他的心中有明确的道德界限,不会随意逾矩而行;小人目光短浅,因而只安于此时身处的居所,只看中眼前的小利。”


答3、根据题目的描述:看到杨伯峻老先生的论语译注,里面解释道,君子怀念道德,小人怀念乡土。怀念乡土是乡愁的意思吗?


因为“怀土”在古代汉语中,有两种解释,一是安于所居之处;二是怀念故土。而结合本文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这里应该是第一种解释,就是安于所居之处,而非乡愁的意思。


答4、小人又如何理解?


“小人”,本义专指喜欢明争暗斗,做搬弄是非、挑拨离间、落井下石这一类坏事的人。


“君子”一词,有三种释义,1、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2、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在先秦典籍中多指“君王之子”,着重强调政治地位的崇高。后来孔子为“君子”赋予了道德的含义,指人格高尚的人。3、对别人的尊称。



孔子曾经说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君子有四不:不妄动,动必有道;不徒语,语必有理;不苛求,求必有义;不虚行,行必有正。


而在《论语》中,经常有“君子”和“小人”对举的例子,因此,本文中这些“君子”“小人”, “君子”可以理解为有远见、有德行的人,而“小人”可以理解为目光短浅、胸无大志的人。


因此,君子平日所思,都是德行,而小人所思,都是有利可图;君子心中想的是法,小人心中都是存着侥幸。


有远见、有德行的人,心中常想的是怎么以法治国,目光短浅、胸无大志的人,心中想的是怎样生存,怎样谋私利,怎么才能得到更多的实惠。


当然,学术界关于“君子”和“小人”,有着各种各样的见解,《论语》中“君子”和“小人”只是基于儒家思想的理解,只是一家之言。


但是,不管见解有何不同,每个人都要力求做一个君子,都要时刻关爱着普通大众,遵纪守法。承担起对社会和国家应尽的责任,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个时代变得更好!只有社会和谐,国家才会不断发展壮大。


有书君希望以上的解答,能够帮助题主,也希望大家一起讨论,各抒己见,百家争鸣!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原文]

子曰:“君子怀德①,小人怀土②;君子怀刑③,小人怀惠④。”

[原文通释]

孔子说:“君子心怀道德,小人心想的是田土;君子心怀法度,小人贪图的是利益。”

[注释]

①君子怀德:君子心怀道德。这里的“君子”实指道德情操高尚的人。怀,心想,图谋。

②小人怀土:小人心想的是田土。这里的“小人”当指地位和志向低的人。土,乡土。

③刑:法度。

④惠:恩惠,实惠,利益。

[解读与点评]

有人在此解释上将“怀德”与“怀土”,“怀刑”与“怀惠”分别解释成因果关系:“统治者执德,老百姓就能安居;统治者执法公正,老百姓就能得到实惠。”从道理上讲,这句话没问题。但这种解释一是把“君子”的意义窄化了,小人的意义泛化了,二是把字面意思扯远了。百姓包括君子不?

本章又提到君子与小人两个不同类型的人格形态:君子有高尚的道德,胸怀远大,视野开阔,考虑的是国家和社会的事情,是道德法律;小人则只知道思恋乡土、小恩小惠,考虑的只有个人生计。这是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一。其实,思恋乡土、考虑个人生计没有错,关键是不要因为想着田土,因为贪图实惠而忘了道德和法度,做出有伤道德原则,触犯刑律的事情来;君子取之有道,不要因为贪恋富贵而放弃了对仁道、对精神文明的追求。


陈广逵


这句话要搞清楚两个基本概念才能得到正解。

第一个是“君子、小人”的本义。这里指的君子与小人,不是道德观里的君子和小人。而是个人认知、能力和智慧层面的君子和小人。这句话很容易混淆,认为君子就是道德高尚的圣人,小人就是言行龌鹾的烂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认知误区?是因为没有设身处地站在孔子说这话的时代背景去理解,而是仅凭字面,用现代观念理解而已,所以会有误解。这里指的君子与小人,只是学识修养和能力有区别,没有人性品质和道德的差异。



第二个是“德、土”的本义。有了对君子与小人的正确理解后,你就会明白孔子的真正话意,肯定都不是君子道德高尚,为人表率,小人鼠目寸光,只见眼前利益了。这句话真正表达的是个人能力,在社会上所起到的作用。君子德行深厚,志向高远,有能力做更多的事情,要去帮到更多的人。而小人能力不大,能够做好自己就很好了。

通过对这句话的不同理解,也表明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正确学习古代思想和古人著作,是要进入当时场景才可以的,不可浮光掠影而一知半解。


普济


语出《论语 里仁》篇: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里,乡村,按春秋齐国管仲的改革措施,移风易俗,编五户一甲,十甲为保,五十保为里(?),男子二十岁以上均授田,每个家庭负担谷物、徭役等,闲时务农,精耕细作,战时承担每户一男子的兵役。《里仁》篇的社会背景大致如此,孔子讨论的重点还是在仁。土,土地,井田土地制度下出去公田属于王侯外自己授田部分。周朝前期土地制度沿袭三皇五帝以来的井田制,王侯除了公田所得外,其他分文不取。到了末期,王侯将相经济实力膨胀,加上一些有功者不断获得土地(封地),土地逐渐私有化程度加重,原来的自耕农失去土地,被迫租地主田地耕种,生活水平、生产积极性都有所降低。这里的君子,是君王、王侯,意思是君王审察子民疾苦,大兴农田水利,灾年及时救助,免除赋税以缓解子民之苦。小人怀土,小人是耕种土地的农户,按照二十四节气适时耕种,勤俭节约,达到丰衣足食和祥安乐的景象。

“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历来注释者不求甚解,望文生义,把君子和小人对立,尤其是“刑”字此处解释为刑罚,误人不浅!好言者不羞愧乎?我们先引用一些典籍中涉及到“刑”的句子,来纠正以上偏差:荀子《大略》:子贡问于孔子曰:“赐倦于学矣,愿息事君。”孔子曰:“《诗》云:‘温恭朝夕,执事有恪。’事君难,事君焉可息哉!”“然则,赐愿息事亲。”孔子曰:“《诗》云:‘孝子不匮,永锡尔类。’事亲难,事亲焉可息哉!”“然则赐愿息于妻子。”孔子曰:“《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妻子难,妻子焉可息哉;

《左传》宋人围曹,讨不服也,子鱼言于宋公曰,文王闻崇德乱而伐之,军三旬而不降,退修教而复伐之,因垒而降,诗曰,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今君德无乃犹有所阙,而以伐人,若之何,盍姑内省德乎,无阙而后动。

孟子《梁惠王上》: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仔细分析以上三段文中对话语境,不难看出,刑,是表率、施德、推恩,是仁的体现。至于“刑于寡妻”,就不用多解释了吧!


思我美人


首先,这句话里的“君子”和“小人”是什么意思?

我们现代人说君子,是指道德高尚的人;说小人,指的是卑鄙的人。但是这句话里孔子说的君子和小人,并不带有道德评价的意思。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从先秦时代的嫡长子继承制说起。

按照先秦宗法制度,贵族的嫡长子被称为“大宗”,可以继承家业,比如天子的嫡长子可以做天子,诸侯的嫡长子可以做诸侯。而次子和庶子则是“小宗”。

大宗又被称为君子,即国君之子;小宗又被称为小人,即小宗之人。

当然,大宗和小宗又不是绝对的,小宗也可以分出来成家立业,成为大宗。比如天子的小宗可能被封为诸侯,便成了大宗;诸侯的小宗可以做大夫,也会有一块封地,也可以成为大宗。小宗的小宗……的小宗,这个运气就不太好了,可想而知会最终沦为庶民。

因此君子便指贵族,小人便指平民。人们认为,只有贵族才需要加强道德修养,平民百姓只需要服从统治就可以了。后秦灭六国,陈胜吴广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标志着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界限被打破了。君子与小人便只有道德上意义了,即君子是道德高尚的人,小人是人格卑劣之人。


因此,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贵族怀念道德,平民怀念乡土。

为什么贵族怀念道德呢?因为贵族只要有道德,不论来到哪一国,都可以出仕。孔子周游列国,到哪里都能得到国君的礼遇。只是因为他想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才辗转于各个国家之间。

为什么平民怀念乡土呢?因为平民养家糊口靠的就是土地,平民如果离开家乡,流离失所,就没办法糊口了。中国人特别害怕背井离乡,就是这个道理。



梦露居士


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儒家思想在最开始创建的时候,尤其是孔老夫子及子弟们以及汉朝以前的儒家代表人物们所提倡发扬的儒家文化,是十分自由开放的,是包罗万象的。是不为统治者所歌功颂德趋炎附势的。只不过到了后期,尤其是明朝时期程朱理学大行其道。替代并且篡改了传统的儒家思想。禁锢了当时的文化发展和思想解放。使得程朱理学解释下的儒家思想彻底的成为了统治阶级用来禁锢百姓士子的工具。


回到题目本身。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这16个字出自《论语·理仁》篇。

孔子口中的“君子”是指品德高尚的人,行为举止尊崇周礼的人;“小人”是指品德一般的人,泛指普普通通的人。并无贬义的成分在里面。

“君子怀德”指的就是品德高尚的人追求的是更高的德行修养。

“小人怀土”指的就是品德一般的普通人追求的是钱财和俗物。

延伸一下,我们可以理解为:品德高尚的人追求的是精神层面的满足和享受;而一般的普通人追求的是物质层面的满足和享受。这是两种不同的境界和不同的追求。但是在孔子眼里,这两种追求和境界都没有错。只不过品德的高低和个人素养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人所追求的事物不同。


孔子一生追求圣人之言,践行君子之德。在春秋战国那个时期,礼乐崩坏。君主不施以礼法而追求武力。人们不追求更高的品德,而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孔子希望更多的人尤其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能够追求君子之德,而非小人之土。这是孔子的一种期待,也是,儒家思想告诉我们的哲学道理,当物质财富达到一定程度后,人们便会追求精神上的满足。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下,君子怀德,小人怀土。更值得我们所有当代人学习!你觉得呢?
我是珞珈山的猫,欢迎大家的关注(ಡω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