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女人當家,房屋倒塌」在古代有何現實意義

農村俗語很多都是對農村社會現象、生產生活的高度總結,是農村人智慧的結晶,大多數俗語都具有指導意義和農村社會現實的一面。可是農村俗語“女人當家,房屋倒塌”放在現在似乎已經完全不適用,因為在男女平等的現代社會,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女人當家都很普遍,而且還把家庭治理得井井有條。不過在古代,這句話卻是話糙理不糙,的確很有現實的一面,特別受用。


農村俗語“女人當家,房屋倒塌”在古代有何現實意義

古時農村傳統家庭模式是“男主外,女主內”,有明確家庭分工,這種模式雖然特別粗糙,但減少了很多夫妻間矛盾糾紛的發生,維持著千百年來農村家庭的穩定。

男主外主要包括家庭大事情的決定,家庭各種對外事務的接洽辦理,當然也包括田間地頭下大力氣,乾重活。女主內主要就是相夫教子、孝敬父母、鍋碗瓢盆,並在田間地頭幹鋤頭鐮刀方面的手上活路。

農村俗語“女人當家,房屋倒塌”在古代有何現實意義

“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古時的女人“在家從父,出門從夫。”可以說是絕對的男權社會。但是家本身也是一個爭權的地方,一些男人能力較弱的家庭,女人就想要爭權當主人,想內外一權,獨攬家庭大權,男人哪裡會輕易放棄家庭主導權呢?

一旦出現這樣的現象,家庭吵鬧再所難免,而強勢的女人吵起架來總是歇斯底里,沒完沒了,家庭哪裡還有安寧之日,這是一個方面。

農村俗語“女人當家,房屋倒塌”在古代有何現實意義

再則在古代“女子無才並是德”,雖然那時的農村都不重視教育,但是和男人比起來,女子受教育的權利幾乎是被剝奪的。祝英臺要進學堂只能女扮男裝就可以充分說明這一社會現實,遠離了學校教育,就遠離了權力,這其中也包括家庭中的權力。

加之女人在嫁人之前不出閨房,他們對社會的瞭解都是來自父母和兄弟的傳說,經歷的社會事件非常有限。換句話說古代女人真正接觸社會、融入社會是從嫁人之後才開始的,嫁人之前她們都相當於是生活在社會的真空中。

農村俗語“女人當家,房屋倒塌”在古代有何現實意義

而他們嫁人時,男人已經在社會上闖蕩了近二十年,對很多事件的處理方式都有豐富的經驗。如果這時讓女人當家是非常不現實,很多事情都難以做出正確的決斷,絕對是一團糟,整個家庭都難以順利。

所以農村俗話“女人當家,房屋倒塌”,雖然對女性是明顯的歧視,但在古代現實也是這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