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白馬寺記

今天,我是一名"虔誠的佛教徒"。

白馬寺創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中國第一古剎,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有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對於白馬寺早有所耳聞。距學校有22公里車程,不近不遠,但直到今天才下定決心去看看。

洛陽·白馬寺記

該怎樣形容?不好說,這是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接觸佛教,接觸寺廟。我很滿意今天的見聞,古樸的建築,莊嚴肅穆的佛像,幽深的禪房……每一個地方都讓我流連忘返。我靜靜地行走其中,讓自己的呼吸都融入進去,不放過一個角落,貪婪的吮吸著這裡摻雜著厚重歷史氣息的空氣。

我打心底裡喜歡這個地方,一切書上形容的美好意境都可以在這裡尋到。"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沒錯,這不再是跨越千年的詩句,它真真切切的出現在我的面前。我喜歡復古的東西,不僅僅是對歷史的熱愛。紅牆青瓦,駝鈴鐘聲,古樹松柏,翠竹蘭草。我無法用文人墨客的詞句來形容它們,這是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環境氛圍。這也許就是所說的情結吧,無法言語出來的東西往往更有韻味,更值得回味。洛陽·白馬寺記

進入寺中,放眼望去,是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或組團,或獨自一人,但不變的是大家禮佛的心。我看見了太多虔誠的信徒,雙手合什,上香,叩拜。我不信佛,面對眾多的佛像和碑畫,我只有對歷史的感嘆,對歷史的敬畏。全然不見所謂"信仰"。我一直不明白宗教是如何讓人們持久信服的,這座傳承千餘年的古寺,至今仍散發著魅力,吸引著來自各地的信徒們。臨走的時候,遇到了兩個來自西藏的和尚,身著藏衣,風塵僕僕,在眾人的目光下,靜靜跪坐佛像前,無波無瀾。突然間明白了什麼,那些我認為故作虔誠姿態的人們也許不是迎合,也不是流於形式,而是心中還保留著一份希望吧,還留存著一份流傳上千年的信奉與尊重。

寺中建築主要以明清時期的為主,後來也修建有泰國風格,緬甸風格,印度風格的建築,我去看了看,然而並沒有給我帶來太多感官上的享受。在我看來,這些金碧輝煌的建築與白馬寺這座歷經千年風雨的古剎是不搭的。洛陽·白馬寺記

末了,來到了竺法蘭大師和攝摩騰大師墓前,追古思今,感嘆於古人的智慧是吾輩所不能企及的。在六祖殿,在齊雲塔院,面對眾多歷代有德高僧的牌位,心中五味雜陳,佛教追求的涅槃終是少數人的。撫摸著殘缺模糊的碑刻,俯仰飽經滄桑的廟宇,思緒起伏,歷史的氣息撲面而來。遺憾的是沒有在寺中看到潛修的和尚。有些地方遊客是禁止入內的,我相信那保留著最後寧靜的地方,一定有不問世事,不染塵埃的僧人。

佛門廣大,難度無緣之人。我與白馬寺算是結下了緣分。無緣也難有諸多感想。佛門是清淨之地,在寶相莊嚴的佛像面前我沒有拍照,大家也都默守成規,在進入大殿後自覺的放下了手機。雖不信佛,但面對一尊尊"大佛",也生不出一絲一毫的褻瀆之心。洛陽·白馬寺記

美麗的風景不只是外在的,更多的是留存於人們心底的情懷。今天,我就當一次佛教徒,在這扣人心絃的地方,留駐最美的記憶!

本文純屬個人感受,不喜勿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