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白馬寺才知道,原來第一位去西天取經的人,不是唐僧

大多數人都認為,中國第一位到天竺取經的人就是著名的玄奘法師。事實上,第一位去西域取經的人比玄奘早很多年,而且他是漢族第一位嚴格意義上的僧人。他在漢傳佛教歷史上的重要性一點也不亞於玄奘法師。但是為什麼如此重要的人物,卻在歷史上默默無聞呢?這還要從中原最早的佛教聖地,白馬寺說起。

到了白馬寺才知道,原來第一位去西天取經的人,不是唐僧

白馬寺號稱中國第一古剎,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東12公里,白馬寺鎮內。是佛教自東漢傳入我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寺院,是漢傳佛教當之無愧的"祖庭"和“珈藍”。(所謂珈藍,就是指佛教用語 原意是指僧眾共住的園林,即寺院 。)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傳說漢明帝劉莊夢見一個身高六丈,頭頂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來,在殿庭飛繞。次日清晨,漢明帝將此夢告訴了大臣們,大臣傅毅說"西方有神,稱為佛,就像您夢到的那樣。於是,漢明帝派出外交使者出使西域,拜求佛經、佛法。公元67年,二位印度高僧應邀和東漢使者一道,用白馬馱載佛經、佛像同返東都洛陽。次年,中原第一座寺院得以興建。為紀念二位高增用白馬馱經,歷經辛苦來到中國,故取名"白馬寺"。

到了白馬寺才知道,原來第一位去西天取經的人,不是唐僧

白馬寺在中國建立後,意味著源自古印度的佛教,開始在中華大地紮根發芽。也開始了佛教對中華文化近2000年的浸潤與影響。然而,一般人沒想到的是,白馬寺的建立,並不意味著中國人已經接納佛教。事實上,即使是仰慕佛教的漢明帝,對佛教的政策也是“漢明感夢,初傳其道,唯聽西域人得立寺都邑,以奉其神,其漢人皆不得出家”。也就是說白馬寺是給印度高增建的,漢人是不得出家的。

到了白馬寺才知道,原來第一位去西天取經的人,不是唐僧

直到西晉後趙石虎時代,才廢止了不讓漢人出家的禁令,於是才有了完整意義上的中國佛教第一僧——朱士行。朱士行是河南穎川人,經天竺沙門曇柯迦羅開壇受戒,他成為中國第一位正式登臺受戒的僧人。出家後,他發現當時中國的佛教經典太少太少,於是下決心親自到印度求取梵文原本。於是他出家後的第三年,朱士行從雍州出發,歷經千難萬險,雖然沒有到達印度,但是他終於到了當時的佛教重鎮“于闐國”。比玄奘早了四百年。于闐國當時盛行大乘佛教,朱士行不僅從那裡取得了大量佛經,而且還被當地人信任和欽佩,並最終留在那裡,直至圓寂。他的徒弟受其指派,將大量佛經運往中土。

到了白馬寺才知道,原來第一位去西天取經的人,不是唐僧

可以說,朱士行在中國佛教史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且也是一名里程碑式的人物。但是為什麼在中國歷史上卻遠不如後來的玄奘那麼廣為人知呢?其實除了朱士行為人低調外,與他的出家和取經行為多為自發的有關。而且當時佛教的影響力也遠不如後來。到玄奘法師出發取經的時代,已經是佛教在中土大地廣為傳播的時代,更重要的是,玄奘是受到了皇帝的支持,其背景與朱士行相比是天壤之別啊。當然,玄奘變得家喻戶曉,還與那部膾炙人口的小說西遊記有關係,如果你不是佛教研究者,那麼從小聽著西遊記長大的中國兒童,自然也就認為當年西天取經的只是玄奘法師了。

到了白馬寺才知道,原來第一位去西天取經的人,不是唐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