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恋岳阳楼——一个常德文人眼中的岳阳

暗恋岳阳楼——一个常德文人眼中的岳阳

岳阳,定是一座被一江诗情浸润的城市。建城已愈二千五百年,三湘四水皆在此通江达海,鲁肃的风中战旗,小乔的花下足音,孟浩然的登楼一呼,让我无法自持对于一座城市的暗恋。

暗恋岳阳楼——一个常德文人眼中的岳阳

岳阳,一座被一篇千古雄文铭刻于历史丰碑的伟大城市。

2017年的某个夏日,离“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已然过去千年,留下那个高呼“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范仲淹绝世独立于中国古代文学巅峰。

我暗恋这样的城市,它阔达,它包容,它有海纳百川的胸襟让我畅想经年,同时让我结缘于今日的岳阳文学界,从心底的虚幻和网络的深邃,真实走入这座丰碑一般的城市。

暗恋岳阳楼——一个常德文人眼中的岳阳

暗恋岳阳楼——一个常德文人眼中的岳阳

6月下旬的两天,烈日当空,我有幸成为常德文友的代表,尔后又被岳阳一地的文朋诗友牵引着,梳理一楼一村的脉络,捡拾行将如槁木的信仰,宛若一次穿越文学时空的精神之旅。

这场文人的时空神交里,我记住了冷凝、洞庭传书、弘扬剑、屹林这几个神奇的名字,他们是文艺高地的探寻者,不管冠以怎样的称谓,我觉得我应该和他们一样,天生就是岳阳楼恩泽下的子民。传书的柳毅、哭泣的湘妃、还有我这个下江南的所谓宝蓝衫公子,不正是千年前就约定的一场际遇?

这个心愿,今日来了。

一 谁引我去岳阳楼

暗恋岳阳楼——一个常德文人眼中的岳阳

由西而东,常德离岳阳不远,我们抵达的地方,名叫乡村之恋,一个荷塘环绕的中国乡村旅游五星级农庄。几近正午,那里的荷花羞答答的开了,岳阳网络大咖、导演、岳阳市网络文化协会副会长冯卫国先生和知名网友屹林先生早已等着我们的到来,而我们常德六个代表,彼此也有从未谋面的,对于两地网友而言,更是相见恨晚。经过长长的竹廊,农具水车、水榭楼台扑面而来,夏日的浊浪被林荫吸纳,幽静之处透着一股闲适和旷远。

我端起一杯茶,仿佛从东山峰云雾茶的余味里体会到了君山毛尖的氤氲水汽。冯导睿智,屹林寡言,惶惶乎以为是范先生再世,这样的境界似乎在梦中经常触摸得到。而我的心早已飞越至岳阳楼之巅,一遍一遍的吟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了。

不出意外,东道主带着我们抵达每一个文人心中的圣地——岳阳楼。千江有水千江月,其实,我们总是先入为主的认知这座千古名楼,我的岳阳楼是怎样的?

从少年时代的拜谒至“人到中年”的皈依,一直到永远的暗恋,岳阳楼是深深刻入我心中的那一座丰碑。

那是一座怎样的丰碑,历经千年而不倒?那是一个怎样的大侠,被我奉为真正的迁客骚人?

暗恋岳阳楼——一个常德文人眼中的岳阳

岳阳,定是一座被一江诗情浸润的城市。建城已愈二千五百年,三湘四水皆在此通江达海,鲁肃的风中战旗,小乔的花下足音,孟浩然的登楼一呼,让人无法自持对于一座城市的暗恋。

据清光绪《巴陵县志》记载:“岳阳楼,或曰鲁肃阅军楼”,至少在文字记载里,岳阳楼伴随三国历史烟云而生,几经战火,多次重建,现在的建制源于清代末期,比起现代技术重建的黄鹤楼、滕王阁,更加让人喟叹时光之流逝,感慨“滚滚长江东逝水”的忧思。

暗恋岳阳楼——一个常德文人眼中的岳阳

滚滚长江水,从八百里洞庭北侧奔腾而过,浪淘尽多少英雄,范仲淹有没有登岳阳楼,引得后人无限遐想。

作为一个常德人,乐道于范仲淹来澧州束发读书的历史悬案,如果他没有到过岳阳楼,甚至没有来过洞庭湖,又怎么能将“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写得如此逼真,把早、晚、晴、雨刻画得如此动人心魄?如果他到过岳阳楼,真如王之涣之于《登鹳雀楼》、崔颢之于《黄鹤楼》,王勃之于《滕王阁序》,甚至如白居易之于杭州西湖,杜甫之于成都草堂,人与城融合,城与人合一了。

暗恋岳阳楼——一个常德文人眼中的岳阳

作为与岳阳密不可分的文学家,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总结庙堂和江湖的关系如神来之笔,影响中国文人家国情怀已经千年。

每一个心底容纳家国天下的中国人,视岳阳为文化膜拜之圣地,甚至,超越曲阜在心中的地位。湖湘一地,文化湘军源远流长,《岳阳楼记》拯救了岳阳,《桃花源记》拯救了常德。甚至可以说,范仲淹的一曲《渔家傲》拯救了衡阳!

暗恋岳阳楼——一个常德文人眼中的岳阳

你们听听,“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萧瑟之气场,简直是荡气回肠!

我承认,我是揣着对历史的浓烈探究心理,读完了《桃花源记》,又默诵《岳阳楼记》的,如果说桃花源是“遁世”的乌托邦,那么,岳阳楼即是“出仕”的情怀王国了。

暗恋岳阳楼——一个常德文人眼中的岳阳

从竹林七贤的魏晋风度而下,及至大唐盛世到北宋的文学高度,范仲淹成就了一个中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士大夫的光辉形象。范仲淹是来自苏杭的大才子,其经世治国之雄才大略已经彪炳史册,他的真正伟岸形象却是留在诗词歌赋里,引得后人无尚敬仰。

到了宋代,中国文学耸立起了宋词的丰碑,范仲淹婉约和豪放信手拈来,“先忧后乐”登高一呼兼济天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三重评价,超越了杜甫“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凄苦,超越了孟浩然“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的表象。

暗恋岳阳楼——一个常德文人眼中的岳阳

我站在浩瀚湖畔回望,岳阳城傲然而立,门洞里吹来千古和风,想起了自己为寻求经世之道,从岳阳去往京城,十多年前的感悟犹然在心。我信手写下:巴陵胜状如昔/洞庭无月 山亦无言/遥望 鄂风来袭/一个王朝 扑面而来/云梦泽世/两楼相望/大的武汉/小的岳阳……当我最后一次从岳阳登船顺江而下直抵南京之刻,我不能忘却自己出发的地方,那是处江湖之远也忘不了的“达则兼济天下”的情怀,这,来自于那位北宋的中兴之臣。

二 张谷英村的“安邦情怀”

从岳阳到明初藏于大山深处的张谷英村,其实不远。可是心理的距离,又何止北宋到大明再到现代的几百上千年?

张谷英村,一个诗意栖居的神秘乡村,如同福建土楼,西递宏村,川藏羌碉一般,引人入胜,他们如何藏匿自己的聪明才智,他们如何延续自己家族的血脉?

暗恋岳阳楼——一个常德文人眼中的岳阳

暗恋岳阳楼——一个常德文人眼中的岳阳

第二天一大早,冯导继续顶着高温陪我们同游岳阳新兴的国家4A景点——张谷英村。

一个可以上溯至大明王朝开国时代的小村落,一下子引来常德、岳阳两地的文友探访,她愿意揭去她神秘的面纱,让我们一睹芳容吗?

张谷英村,在湘北地区已然小有名气,她在岳阳东边渭洞笔架山下,地处岳阳、平江、汨罗三县市交汇处。这一千七百多间房屋,顶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两顶帽子,号称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江南民居古建筑群落。然而,我没有被"天下第一村"、"民间故宫"的名头所吓到,现在很多旅游景点“语不惊人死不休”,都在挖地三尺找文化渊源和历史传说。

看多了青砖黛瓦、见多了徽派风格,中国的建筑美,正在一点一点被剥去,复原和修旧找不回它们的魂。

张谷英的魂,究竟在哪里?

我没有随着大队伍信步而入,而是在阔大的广场上冥思三秒,遍地晾晒的豆角像延伸的历史触角,把这个存世六百年的古村落渲染得那么随意,那么真实。

暗恋岳阳楼——一个常德文人眼中的岳阳

暗恋岳阳楼——一个常德文人眼中的岳阳

据说,这个村子以其始迁祖、明代洪武年间的张谷英命名,按照官方文字介绍,他当时从江西过来,沿幕阜山脉西行至渭洞,见这里层山环绕,形成一块盆地,自然环境优美,顿生在此定居的念头。张谷英是位风水先生,他经过细致勘测后,选择了这块宅地,便大兴土木,繁衍生息,张谷英村由此而得名。

我所认识的张谷英村,是一个挣扎于出仕和避世之间的安邦之地,而不仅仅是惊叹于至今排水通畅,消防零火灾的建筑奇迹。明代立国,百业待兴,文字狱横行和开刀斩功臣的恐怖现实让大家选择了休养生息,不问国事。在短暂的和平安宁里,张氏选择此地安居,不失为安身立命之正确抉择。

暗恋岳阳楼——一个常德文人眼中的岳阳

一个没有被战争刻意破坏、藏之于边境茂林的乡村,只要与旅游开发接上火,她的命运必然随之改变。这是岳阳新的景点,实际上,人家几百年了,老得比你找得到的爷爷的爷爷还要老。

生活在其中的村民,感觉到异样,自己的房间有一天,人来人往,自己被人参观,这不是避世的节奏,我真的不忍打扰他们的安宁和闲适。

走在畔溪走廊的青石板路上,悬空的长条座椅,一根坐,一根扶,沿着溪水蜿蜒而去,通达各门各户,坐在上头,想象清水濯足,无比惬意。

渭溪河迂回曲折穿村而过,河上大小石桥凝重如摊开的画卷。屋宇墙檀相接,参差在溪流之上,果然是“溪自阶下淌,门朝水中开”的气象。居民们真正过着“天晴不曝晒,雨雪不湿鞋”的神仙一般的日子。

暗恋岳阳楼——一个常德文人眼中的岳阳

村民依然把自己鲜亮或者陈旧的被单悬在上方接受太阳的惠泽,也向游客们展示着生活的慢节奏。他们或许在嘲笑我们,一群可悲的人,匆匆而过,甚至比不过溪中的流水,末了依然尘是尘,土归土。

走进五进的屋舍,左右对称,非常符合中国的古典建筑美。高高的门槛内似乎还听得到呱呱坠地之声,出嫁的哭声,妯娌之间的嬉笑声。抬眼看去,屋檐上方没有皇家的龙凤图案,飞禽走兽却也栩栩如生。据说张谷英是一位风水大师,对于中国的五行八卦、太极周易也是极为熟悉,很多地方都留着他的思想和智慧。

暗恋岳阳楼——一个常德文人眼中的岳阳

从“当大门”走入“上新屋”,格局类似,年长的大爷孤坐于门口的石墩上,闭目养神,怡然自乐。走过一进,二进,宽阔的厅堂出现在眼前,仿佛看见了腊肉飘香、觥筹交错的场景,神龛里依然供奉的是张谷英的全身像。天井的一抹阳光照射进来,洗衣服的大娘没有在意外人的进入,板壁上靠着的一排竹筒酒和蜂蜜罐子,让游人驻足观看,没有吆喝,自己想买就自己拿。我特意和一位煮饭的大妈聊天,问她这烟熏火燎的,怎么杜绝火灾。她一边撩拨着灶里的火,一边说,站在这里看到火烧,它哪门起火?她心里一定想,这些个游客怎么尽问一样的问题,是不是乌鸦嘴啊?

返身离开的时候,我去了一家农家旅舍,环境倒算干净,就是老板娘不太热情,住的人一定会住,问的人大多不会住。我怀着忐忑斗胆问了价格,恨不得又收回,这是一种赤裸裸的叨扰。

暗恋岳阳楼——一个常德文人眼中的岳阳

冯导为了让我们一窥全貌,让导游带我们上了后山,从高处眺望,四面青山围绕着连片的屋宇。主庭高壁厚檐,围屋层层相因,分则自成系统,合则浑然一体,这里彰显了古人的高超技艺和哲学高度,一个家族也好,一个民族也好,只要团结一起,就能撑起一片湛蓝的天。

有段子说,一个景点被四下披露就是它遭殃的开始。村民要发展,我们要乡愁,这对不可调和的兄弟,往往煎熬着文人脆弱的心。

想起自己在喧闹的阳朔、丽江、凤凰等等商业化的古镇游走,却从没有设想过有这样静谧的真正古村落。我甚至害怕旅游的进一步开发,当一个村落一天到晚都是如织的游人,我们是该欣喜于村民鼓胀的腰包,还是忧心于干净无争的环境呢?

暗恋岳阳楼——一个常德文人眼中的岳阳

从开始进去的大门出来,一位撑着太阳伞、身着大红连衣裙的女子散出来,背后的阳光拉得很长,青砖黛瓦的张谷英村静得出奇,因为这是一个有灵性的村落,你顶多摄几张照片,留几句无关风月的评论,你带不走这里的闲适。

你再厉害,带走的只是半个张谷英的记忆,就像你带不走岳阳楼的千古情怀一样。

纵然你一如既往的忘记我,我依然把你铭刻心底。张谷英,你在我记忆的深处,诗意的流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