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哲学家康德长寿的秘密

大哲学家康德长寿的秘密

18 世纪,德国,柯尼斯堡。

如果当地居民,谁家的表走得不准了,那么需要做的只是蹲点到康德家门口调时间,因为每天下午4 点,康德会准时出门散步,其准确度相当于今天央视《新闻联播》前的×× 表为您报时。这一规律行为直到卢梭《爱弥儿》的出版,作为卢梭超级粉丝的康德,对《爱弥儿》爱不释手,以至于忘记散步。那天下午4 点,教堂的钟一如往常敲响,可康德还未现身,柯尼斯堡陷入一片恐慌,大家一致以为:K !教堂的钟竟然坏掉了!

康德,男,生于1724 年,死于1804 年,一辈子宅在柯尼斯堡,他出生的那年在遥远的东方社会——中国,雍正二年,四爷党们正在政坛上龇牙咧嘴,禁止基督教在华传播,闭关锁国外表貌似彪悍内心却早已惶恐;他死的那年,曾经璀璨耀眼的德国古典哲学迎来了它的终结者——费尔巴哈同学诞生。

用我们的话,康德小时候是个穷苦放牛郎。爹爹是工匠,家境极其贫苦,家中兄弟姐妹又多,13 岁时康德经历了丧母,16 岁时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柯尼斯堡大学,并对牛顿的思想与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小伙子康德正准备在思想领域大展拳脚之际,他的父亲却撒手人寰,家里的经济来源从此中断。

如若放在中国,康德同学的案例可以为“希望工程”拍广告了。可优等生康德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本欲继续深造的他毅然决然放弃学业,选择当家庭教师赚钱补贴家用。

在当时的欧洲社会,家庭教师的地位和家仆不相上下。曾经自负骄傲的哲学男青年康德大吼一声:“不要绕着困难走,要迎着苦难行。”从此,他在家教之路上走了9 年,更将学生家长——女东家凯萨琳伯爵夫人家教成自己的绯闻女友。

1755 年,昔日同学都已成为名流新贵,金融小开,弟妹们这时也长大成人,优等生康德以32 岁高龄重新回归大学。厚积必然薄发,康德先是以拉丁文论文《论火》顺利通过柯尼斯堡大学哲学系硕士答辩,3 个月后又乘胜追击通过了第二篇论文《对形而上学知识的第一原理的新解释》,答辩结束,康德留了校,成为柯尼斯堡大学一名编外讲师,所谓编外讲师,也就是收入由听课学生支付。

康德从此完成了人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跳槽:从家教跳为教书匠!此后,康德一生待在校园里,潜心于学术。1758 年康德竞争教授职位失败,直到1770 年,柯尼斯堡大学的教授职位终于空缺,康德才以《感觉世界和理知世界的形式和原理》一文通过就职答辩,最终完成了职称评审,正式成为柯尼斯堡大学一名正式教授。人家别的教授一年核心期刊发论文N 篇,大作出版N 部,普鲁士国家级项目经手N 个,可愣头青康德再次犯愣,从评上教授到1781 年,11 年间不曾发表一字。对此,作曲家门德尔松的爷爷哲学家摩西· 门德尔松老大爷恼羞成怒:康德这厮让整个教授界蒙羞!面对所有的讥讽和嘲笑,卢瑟· 康德内心极其淡定:“你们不懂,哲学是无法教授的,哲学是思想者的事业!随便你们怎么说,反正我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1781 年,淡泊明志11 年后,康德终于一鸣惊人。他数月间完成了哲学巨作《纯粹理性批判》,并轰动整个哲学界。翻开西方哲学史你就知道,在康德之前,关于人类的认识问题,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吵吵闹闹,喋喋不休。理性主义代表人物有“我思故我在”的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等,在他们看来,感觉和经验并非知识的来源,只有理性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理性本身不会产生错误。笛卡尔提出天赋观念和理性演绎法,认为上帝存在的观念,数学原理,逻辑规则,道德原则都是为人们所普遍承认的天赋观念,只要从这些天赋观念出发,经过严格逻辑推演,人类就能够获得知识,获得真理。康德将此称为“独断论”。经验主义代表人物有培根、洛克、贝克莱、休谟等,在他们看来:一切观念都是从经验认识中抽象概括出来的,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人们所知道的一切除了逻辑和数学,都以感觉材料为依据。理性不依赖感觉和经验就不能给人们以现实的知识。康德将此称为“怀疑论”,因为,他怀疑一切知识的根基。我们可以将这一哲学争论深入浅出地总结为:笛卡尔—牛顿体系在解释宇宙结构和运动方面已经表明人类的理智可以获得关于世界的可靠知识,而洛克、贝克莱、休谟等经验主义者则认为,人类在感觉基础上形成的经验根本不可能把握这个世界的真实存在。

……

《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与《判断力批判》这三本书就是后人嘴里的“三大批判”,以1770 年的那篇就职论文为界,康德的学术思想存在着转折点。从大学毕业到1770 年,这段时期被称为“前批判时期”;从1770 年发表就职论文并陆续完成三大批判,这一时期被称为“批判时期”。“前批判时期”的康德侧重于研究牛顿力学自然科学,受莱布尼茨哲学影响很深;“批判时期”的康德集中研究认识论、伦理学和美学,并对独断论展开了批判。

“三大批判”之后,德国各大高校与思想界掀起了一阵“康德热”,德国所有高校哲学系学生必修课之一就是康德哲学。康德的“三大批判”的确是气势磅礴,高瞻远瞩,气象万千。康德本人如同一位兼容并蓄的战略家,他的学说取众家之长,摒各家之短,缜密细致地推论演绎出属于自己的庞大哲学体系。近代哲学在康德这里汇集,现代哲学又从康德这里出发。

偶像康德也有偶像——卢梭。尽管此时的卢梭已惨遭妖魔化、歪曲化,可康德却对卢梭充满了敬慕,且矢志不移。在武侠小说里,总有年轻的后生贪恋地追求武功,想成为武林第一,统领江湖,技压群雄的大侠,为防止其练武走火入魔,根据剧情需要,这时就会有江湖前辈跳出来点化他:“武功不过是器械拳脚,侠之大者,理应为国为民,武功的精神是为了天下芸芸众生,不然一招一式也会沦为暴虐的爪牙。”后生从此大彻大悟,后来果真成为除暴安良,扬善除恶的一代武林大侠。卢梭对康德的点化正是在此。年轻的书生康德贪婪地追求着知识,将推动知识发展视为人生最高追求,自然免不了点文人清高。卢梭的书籍和思想及时纠正了康德的观点:人类的思想之上还应有着人类的尊严、权利和自由,如果一个思想者的思想不能帮助人类确立自身的权力和自由,那他就什么也不是。康德如梦初醒,从此放弃纯粹思想之说。对于没事了就喜欢仰望星空并关注内心道德律的宅男康德而言,他这一生的基本课题也就这两个:科学与自由。康德沿着牛顿的自然科学体系和卢梭的自由学说之路,全面地考察了人类社会。

……

康德在生活中是个老好人,在道德理论上更是个绝对的老好人。最近,哈佛大学迈克尔· 桑德尔教授的哲学公开课《JUSTICE》红遍全球,学生们趋之若鹜。桑德尔教授曾在公开课里详细讲述了康德的绝对道德主义。根据“电车难题”,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如果你是司机,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但此刻另外一条轨道上绑着一个人,你该怎么抉择?以边沁为代表的道德功利主义就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换轨道,牺牲一个人总要强过牺牲五个人。但康德的绝对主义道德却反对如此做法,当你拉了拉杆换了轨道杀死了那一个人,你也成了不道德行为的同谋。在康德那里,一个人是不是好人,有没有善良意志,不在乎他做事的结果是否有益处,而只看他做事的动机。一个杀手正在追杀你的朋友,你的朋友此刻正藏在你家衣柜里,你对杀手撒谎说朋友不在你家里,尽管你保全了朋友的生命,但你的做法在康德看来却是不道德的。康德的道德是一种“绝对命令”,强调了意志自由和道德原则的普遍有效性,没有自由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道德行为。

康德的哲学除了气势磅礴,还有着另外一个明显的“优点”:晦涩难懂。其实不只是康德,费希特、黑格尔等德国哲学家的作品都集体享有“笨拙晦涩”的美名。在法国,卢梭、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的作品文字优美,思想震撼,书籍一经问世,立刻人人传诵,大家伙争相阅读。可到了德国,可怜的德国哲学家好不容易写了一本书,大家却一致反映:看不懂!被逼无奈的德国哲学家又出了个注释本,没想到大家抓耳挠腮:还是看不懂!欲哭无泪的德国哲学家只好不厌其烦地解释介绍,最后大家才一致反映:好像懂了。比起法国哲学的通俗易懂、文学性强,德国哲学大多深思熟虑、思想精深。与法国哲学相比,德国哲学在文学价值上稍逊浪漫法国人一些风骚,但论起思想深刻性与体系性,严谨的德国古典哲学以大师级手笔称霸整个哲学武林,目中无敌。

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体系的开端,这一体系途经费希特、谢林,在黑格尔那里登峰造极。这一体系规模极其庞大,内容丰富充盈,包罗万象,借用奥委会主席罗格同志评价北京奥运会一词那就是:“无与伦比”!叔本华作为康德的忠实拥趸也曾有云:“想当哲学家,首先须得做康德门徒,不知康德者,只能算个蒙童。”

康德一生宅在柯尼斯堡,未婚,一辈子老处男。对此,后世看不懂“三大批判”却又痴迷康德的猥琐孩子们,不得不发挥娱记精神,深度挖掘康德私生活。研究面从康德的男仆浪泊到康德资助过的男学生,最后得出结论:康德是个同性恋!

呵呵,他们不知道,康德一生未婚,除了家庭负担过重之外,是因为康德是欧洲中世纪体液理论的严格恪守者,说白了就是:人类体液就是生命力,体液只能在体内循环流动,如有消耗,人就会衰老死亡。所以,剧烈运动? NO! 会汗液流失!法式热吻? NO !会唾液流失! XXOO ?哼,想都别想!康德一生活了80 岁。

康德是个全才,除了哲学,他还通晓逻辑学、数学、物理、力学、地理、生物、神学、自然法,是“星云假说”的提出者。后世有多少人质疑这个身材矮小,只有157 厘米,先天不足,胸腔狭窄,体质羸弱,一辈子离群索居本应孤陋寡闻的乡巴佬究竟体内有何力量能完成惊世傲人的“三大批判”,并成为一代哲学巨擘。周杰伦有首歌《阳光宅男》,我想形容康德最为恰当:康德宅的是外在,内心绝对笃定,强大到万里无云,阳光普照!

面对所有疑问,康德其实最想说:“不要迷恋哥,哥不是传说,哥只是不寂寞!”

大哲学家康德长寿的秘密

俞敏洪推荐 风靡豆瓣 畅销两岸 走红韩国

有声版的欢乐哲学 中国版的《苏菲的世界》

《不疯魔,不哲学》——最最欢乐版西方哲学(音频图文版)

大哲学家康德长寿的秘密

出版时间:2018年5月 哲不解(张明明)著 开本:32开 定价:49.80元 ISBN 978-7-01-018408-1

《不疯魔,不哲学》曾于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年8月出版,重印多次。此次属于修订再版,将单黑加彩插改为4色印刷,并将书中精彩内容制作成由作者甜美的声音朗诵的7个音频。作者还是“2016中国好书(提名)”《马克思靠谱》的核心作者,曾担任内蒙古电视台《开卷有理》第一季《马克思靠谱》栏目主持人,有相当的读者群。

内容简介:

与芸芸众“书”不同,本书以清新健雅、幽默诙谐的笔法描述了哲学史上20余位著名哲学家的生平传记及其哲学思想,将一个个遥远生疏的面孔拉近读者面前,鲜活,生动,触手可及,如老宅男康德、处女座的黑格尔、马克思的灵魂、美女才女痴情女阿伦特、一半天才一半疯子的尼采、魔镜片的斯宾诺莎、雌雄大侠波伏娃和萨特、丐帮哲学家犬儒学派、居家好男人弗洛伊德、毒舌男叔本华、胆小鬼笛卡尔、农夫山泉有点田的海德格尔等,将西方哲学史写成了一部最最欢乐的“哲学演义”。在古今穿插的生花妙笔下,既不失信实,又随处可见犀利的点评。本书写法独特,戏谑,解构,颠覆,又充满了情怀,令读者或大呼过瘾,酣畅淋漓;或莞儿一笑,点头称是。此外,作者还精心录制了7个音频,读者用手机扫码即可听到书中的精彩内容,绝对是哲学爱好者必读,茶余饭后谈资必备之良品。

大哲学家康德长寿的秘密

封底推荐:

本书用一种另类、欢乐、调侃的笔调,来写历史中一些著名哲学家,他们的思想和个人生活。一般读哲学书都会云里雾里,昏昏欲睡,读这本书依然会涉及各位哲学大师的思想核心,但即使你一时糊涂也不会昏昏欲睡,因为哲学思想之外,哲学家的生活也让大家眼花缭乱、趣味横生。一位女生,能够用如此简练风趣的语言,写出这么多哲学大师的思想和生活,没有超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是不可能的。只能说,哲不解自己就是位奇女子。 ——俞敏洪(新东方董事长兼总裁)

对于我这一位活在象牙塔中的哲学工作者而言,阅读本书的过程中的确充满欢乐,也让我赫然发现,原来书本以外的常识是这么地饶富趣味。这些欢乐的哲学元素,不一定真的能代表主流哲学的精华,但是对于非哲学人想窥视“哲学塔”的期待上,本书毫无疑问地是一本成功的著作。

——苑举正(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

目 录

【纪传体排版】

哲学十二钗正册

老宅男康德| 3

处女座的黑格尔| 19

马克思的灵魂| 29

美女、才女、痴情女:汉娜· 阿伦特| 45

一半天才,一半疯子:尼采| 55

磨镜片的斯宾诺莎| 65

雌雄大侠波伏娃与萨特| 77

丐帮哲学家:犬儒学派| 93

居家好男人弗洛伊德| 101

毒舌男叔本华| 113

胆小鬼笛卡尔| 125

海德格尔:农夫、山泉、有点田| 139

哲学十二钗副册

两颗启蒙星:互为死对头的伏尔泰与卢梭| 153

天才矮帅富维特根斯坦| 171

公知罗素| 187

落跑新郎克尔凯郭尔| 199

马基雅维利:枪杆子里出政权| 213

弗洛姆:人,艺术地去爱吧| 223

贪污犯培根| 233

古希腊三贤之苏格拉底:我家有只河东狮| 243

古希腊三贤之柏拉图:逃出囚徒洞| 255

古希腊三贤之逍遥派掌门:亚里士多德| 267

基督教哲学双台柱:奥古斯丁与托马斯· 阿奎那| 281

恶之花福柯| 301

致读者| 312

【编年体排版】

(按照时间顺序与哲学流派)

哲学的童年:

古希腊三贤之苏格拉底:我家有只河东狮| 243

古希腊三贤之柏拉图:逃出囚徒洞| 255

古希腊三贤之逍遥派掌门:亚里士多德| 267

丐帮哲学家:犬儒学派| 93

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

基督教哲学双台柱:奥古斯丁与托马斯· 阿奎那| 281

文艺复兴时期:

马基雅维利:枪杆子里出政权| 213

近代哲学:

贪污犯培根| 233

胆小鬼笛卡尔| 125

磨镜片的斯宾诺莎| 65

启蒙时代:

两颗启蒙星:互为死对头的伏尔泰与卢梭| 153

德国古典哲学:老宅男康德| 3

处女座的黑格尔| 19

德国哲学的新时代:

毒舌男叔本华| 113

马克思的灵魂| 29

一半天才,一半疯子:尼采| 55

居家好男人弗洛伊德| 101

存在主义:

落跑新郎克尔凯郭尔| 199

海德格尔:农夫、山泉、有点田| 139

雌雄大侠波伏娃与萨特| 77

分析哲学:

公知罗素| 187

天才矮帅富维特根斯坦| 171

二战后的政治哲学:

美女、才女、痴情女:汉娜· 阿伦特| 45

西方马克思主义:

弗洛姆:人,艺术地去爱吧| 223

后现代主义:

恶之花福柯| 3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