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求解:为何总是爱马仕们“发扬”我们的文化?

“上下”求解:为何总是爱马仕们“发扬”我们的文化?

爱马仕旗下品牌“上下”的CEO蒋琼耳,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5月初“上下”将登陆天猫,开始电商销售。

作为爱马仕在中国创立的新品牌,经历了8年发展后,“上下”如今在上海、巴黎、北京、台北共拥有5家直营门店。

爱马仕创立“上下”,期望吸引到中国本土高端消费者,因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2016年爱马仕的财报数据显示,亚太区(除了日本)仍然是爱马仕集团最重要的区域,占34%,其次才是欧洲和美洲。

“上下”的官网显示,“上下”定位于来源于中国文化的当代高尚生活品牌,致力于传承中国的生活美学和精湛的手工艺,通过创新,使其重返当代生活。

据蒋琼耳透露,上下最早的一批客户来源自爱马仕。目前在国内零售门店的顾客80%是中国人,而巴黎店铺90%的顾客,是外国人。

“上下”求解:为何总是爱马仕们“发扬”我们的文化?

虽然爱马仕依然是全球卖得最好的奢侈品之一,2016年的销售额更是突破了50亿欧元,创下历史新高。但在全球奢侈品行业回暖的大环境下,爱马仕的销售仅上升了7.5%,比之前一年的17.5%下滑巨大——从2010年开始,爱马仕一直保持双位数增长。

爱马仕前任总裁Patrick Thomas此前曾表示不期待“上下”在短时间内盈利,不过这么多年后,“上下”显然需要给股东们一个交代。

品牌对话:

爱马仕看到了中国崛起后中华文化必然走向世界的趋势,以及消费升级下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于是打造了一个中式子品牌“上下”。

在多品牌战略上,爱马仕的做法值得中国企业观察:

它并没有选择皮具、服装等主营业务,而是进入了生活家居;也没有用爱马仕的牌子直接进入新行业,而是创立了“上下”;也没有贸然扩张,满地开店,追求规模。目标明确,同时又极具耐心。

至于为何决定上电商,也许是“上下”终于想明白:欧式奢侈品的品牌策略与方法,并不适用于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西方文化语境下,爱马仕用一百多年时间形成的地位、气质与精神,一个主打中式的新品牌没有复制的可能。而向下进入高端时尚行业,换个活法,倒会有海阔天空。

从中也能看出,爱马仕当初对中国消费者购买力和品牌需求的增长速度,以及新老竞争对手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准备不足。想稳打慢炖的他们没料到,7年之后,中国消费者的眼光,会变得如此精明和挑剔。即使是爱马仕本身,都因为在富裕人群中的普及程度过高,而让品牌价值面临下滑的风险。

“上下”求解:为何总是爱马仕们“发扬”我们的文化?

案例本身之外,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为何总是老外“发扬”着我们的传统文化?

看看“上下”对自己的介绍:

“‘上下’的名字简单而意义深远,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积累,‘上下’要‘承上’而‘启下’,期许搭建一座无形的桥梁,沟通连接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艺术与生活、人与自然,诠释中国式的儒雅与热情。”

“‘上下’期望将日渐式微的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精湛技艺保留下来,并从中汲取灵感,将之置于当下生活语境中重新审视,令古老的手工技艺生发无限可能。每一件 ‘上下’的物品都选取上等的材料,精雕细琢,专注于每一个细节,呈现中国制造品质的上乘与精妙。”

这段饱含爱国情怀的中文文字,竟出自遥远西欧一家做马鞍起家的公司之手,风马牛不相及之下,着实是一种可悲。而历数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商品,从丝绸到茶叶,从瓷器到中式服装,没有一家具备世界级规模和影响力的本土品牌,相反,爱马仕、立顿、历峰(上海滩)、法蓝瓷们却高举着中华文明的闪亮招牌,把大把的利润赚回法国、英国、瑞士和台湾。

这种尴尬的背后,既有百年来西风压倒东风,西方国家及文化主导世界秩序,中国处于落后、追随地位导致文化弱势、国民不自信等客观原因,也有中国企业刚走完制造和价格阶段,品牌意识与建设能力匮乏等主观因素。

简言之,我们已经有能力造出品质与外国不相上下的产品,却不知如何使用符合当代商业文明的语言和行动,把它们以品牌而非廉价货的身份卖给全世界,赚取远高过制造的价值。同一棵茶树的叶子,在立顿手中就是置于酒店、超市的精致品牌。在我们手中,就是马连道批发市场里的便宜散货。

不过,暂时的蒙昧,终会被大国崛起的时代潮流冲走。只要自己“不走邪路”,中华文化重新得到世界的认可乃至追逐,只是时间问题。而中国企业家需要做的,是抛弃“爆品”、“快钱”等投机思想,回归产品的初心,从价格、成本、管理、营销中,跃上品牌层面,认真看看爱马仕们,是如何把自己从私人作坊一步步打造成为“梦想”代表的奢侈品。

如其在上,如其在下。伎俩无穷,品牌不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