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求解:爲何總是愛馬仕們「發揚」我們的文化?

“上下”求解:為何總是愛馬仕們“發揚”我們的文化?

愛馬仕旗下品牌“上下”的CEO蔣瓊耳,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5月初“上下”將登陸天貓,開始電商銷售。

作為愛馬仕在中國創立的新品牌,經歷了8年發展後,“上下”如今在上海、巴黎、北京、臺北共擁有5家直營門店。

愛馬仕創立“上下”,期望吸引到中國本土高端消費者,因為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費國。2016年愛馬仕的財報數據顯示,亞太區(除了日本)仍然是愛馬仕集團最重要的區域,佔34%,其次才是歐洲和美洲。

“上下”的官網顯示,“上下”定位於來源於中國文化的當代高尚生活品牌,致力於傳承中國的生活美學和精湛的手工藝,通過創新,使其重返當代生活。

據蔣瓊耳透露,上下最早的一批客戶來源自愛馬仕。目前在國內零售門店的顧客80%是中國人,而巴黎店鋪90%的顧客,是外國人。

“上下”求解:為何總是愛馬仕們“發揚”我們的文化?

雖然愛馬仕依然是全球賣得最好的奢侈品之一,2016年的銷售額更是突破了50億歐元,創下歷史新高。但在全球奢侈品行業回暖的大環境下,愛馬仕的銷售僅上升了7.5%,比之前一年的17.5%下滑巨大——從2010年開始,愛馬仕一直保持雙位數增長。

愛馬仕前任總裁Patrick Thomas此前曾表示不期待“上下”在短時間內盈利,不過這麼多年後,“上下”顯然需要給股東們一個交代。

品牌對話:

愛馬仕看到了中國崛起後中華文化必然走向世界的趨勢,以及消費升級下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於是打造了一箇中式子品牌“上下”。

在多品牌戰略上,愛馬仕的做法值得中國企業觀察:

它並沒有選擇皮具、服裝等主營業務,而是進入了生活家居;也沒有用愛馬仕的牌子直接進入新行業,而是創立了“上下”;也沒有貿然擴張,滿地開店,追求規模。目標明確,同時又極具耐心。

至於為何決定上電商,也許是“上下”終於想明白:歐式奢侈品的品牌策略與方法,並不適用於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西方文化語境下,愛馬仕用一百多年時間形成的地位、氣質與精神,一個主打中式的新品牌沒有複製的可能。而向下進入高端時尚行業,換個活法,倒會有海闊天空。

從中也能看出,愛馬仕當初對中國消費者購買力和品牌需求的增長速度,以及新老競爭對手對中國市場的重視程度,準備不足。想穩打慢燉的他們沒料到,7年之後,中國消費者的眼光,會變得如此精明和挑剔。即使是愛馬仕本身,都因為在富裕人群中的普及程度過高,而讓品牌價值面臨下滑的風險。

“上下”求解:為何總是愛馬仕們“發揚”我們的文化?

案例本身之外,一個問題值得我們思考:為何總是老外“發揚”著我們的傳統文化?

看看“上下”對自己的介紹:

“‘上下’的名字簡單而意義深遠,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積累,‘上下’要‘承上’而‘啟下’,期許搭建一座無形的橋樑,溝通連接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藝術與生活、人與自然,詮釋中國式的儒雅與熱情。”

“‘上下’期望將日漸式微的中國傳統手工藝的精湛技藝保留下來,並從中汲取靈感,將之置於當下生活語境中重新審視,令古老的手工技藝生髮無限可能。每一件 ‘上下’的物品都選取上等的材料,精雕細琢,專注於每一個細節,呈現中國製造品質的上乘與精妙。”

這段飽含愛國情懷的中文文字,竟出自遙遠西歐一家做馬鞍起家的公司之手,風馬牛不相及之下,著實是一種可悲。而歷數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商品,從絲綢到茶葉,從瓷器到中式服裝,沒有一傢俱備世界級規模和影響力的本土品牌,相反,愛馬仕、立頓、歷峰(上海灘)、法藍瓷們卻高舉著中華文明的閃亮招牌,把大把的利潤賺回法國、英國、瑞士和臺灣。

這種尷尬的背後,既有百年來西風壓倒東風,西方國家及文化主導世界秩序,中國處於落後、追隨地位導致文化弱勢、國民不自信等客觀原因,也有中國企業剛走完製造和價格階段,品牌意識與建設能力匱乏等主觀因素。

簡言之,我們已經有能力造出品質與外國不相上下的產品,卻不知如何使用符合當代商業文明的語言和行動,把它們以品牌而非廉價貨的身份賣給全世界,賺取遠高過製造的價值。同一棵茶樹的葉子,在立頓手中就是置於酒店、超市的精緻品牌。在我們手中,就是馬連道批發市場裡的便宜散貨。

不過,暫時的矇昧,終會被大國崛起的時代潮流沖走。只要自己“不走邪路”,中華文化重新得到世界的認可乃至追逐,只是時間問題。而中國企業家需要做的,是拋棄“爆品”、“快錢”等投機思想,迴歸產品的初心,從價格、成本、管理、營銷中,躍上品牌層面,認真看看愛馬仕們,是如何把自己從私人作坊一步步打造成為“夢想”代表的奢侈品。

如其在上,如其在下。伎倆無窮,品牌不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