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文化元素、揚州面孔逐漸成爲電視螢屏「寵兒」

如今,揚州文化、揚州元素、揚州面孔逐漸成為各大衛視、主流電視臺的“寵兒”。近日,北京電視臺《國粹+——“水路戲路”大運河年度戲曲精品大匯》欄目播出,專題聚焦了百年揚劇的歷史發展與獨特魅力。無獨有偶,寶應青年歌手張愛民正在參與錄製北京電視臺首檔原創音樂類欄目《新歌來啦》,唱響水鄉之音。

揚州文化元素、揚州面孔逐漸成為電視熒屏“寵兒”

專題片截圖

揚州文化元素、揚州面孔逐漸成為電視熒屏“寵兒”

專題片截圖

揚州文化元素、揚州面孔逐漸成為電視熒屏“寵兒”

揚州文化元素、揚州面孔逐漸成為電視熒屏“寵兒”

A

《水路戲路》講述百年揚劇魅力

中國戲曲向來有“水路傳播”一說。《國粹+——“水路戲路”大運河年度戲曲精品大匯》欄目則深入運河沿岸11個專業戲曲院團,用專題片的形式對他們進行深度挖掘和探訪,展現大運河對各地戲曲文化的滋養和多年來各院團的堅守和發展。近日,該節目在北京電視臺文藝頻道播出了揚州專題,揚州文化學者、揚劇名家學者等紛紛入鏡,講述運河與揚州、揚劇的關係,及揚州戲曲的發展歷程。

節目中介紹,伴隨著運河的流淌,不僅揚州城孕育而生,揚州的戲曲氛圍也得到了充分滋養。早在明清時期,揚州便已成為可以與北京相媲美的戲曲第二大都市,雲集了全國各個地方戲曲劇種,存在於城南的“蘇唱街”便是當時盛景的見證之一。經過崑曲的盛行、著名的“花雅之爭”以及各個地方戲曲劇種的不斷衝擊,上世紀20年代,揚州的戲曲藝人們將古老的香火戲、花鼓戲以及揚州清曲融為一體,初步形成了“揚劇”,然而真正意義上的“揚劇”卻又經歷了一段漫長的發展過程。建國初期,揚劇的地位逐步上升,直到揚劇《百歲掛帥》《奪印》的創排更是轟動全國,讓揚劇登上了一個高峰。

節目中特地採訪到了當年的原排演員,通過他們慷慨激昂的講述,更加真切地展現了揚劇當年的輝煌。而談到如今揚劇的發展,“揚劇王子”李政成無疑成為焦點。節目中不僅介紹了他從藝經歷,與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裴豔玲先生的師徒情,還聚焦了其傾注心血培養揚劇接班人,揚劇新秀們也面對鏡頭說出心裡話。

B

水鄉歌手張愛民唱響《新歌來啦》

記者昨獲悉,寶應青年歌手張愛民正在參與錄製北京電視臺首檔原創音樂類欄目《新歌來啦》,此次他演唱的歌曲是自己的新歌《一生報答》。

“親愛的媽媽,是你給了我生命。親愛的媽媽,是你給了我溫暖的家。你無私奉獻,從不索取,滿腔的摯愛,化作無言的牽掛……”張愛民介紹,《一生報答》這首歌是詞作家徐洪磊創作,兩人雖是微信好友,但未曾見過面,徐洪磊是一個弘揚孝道的人,一直致力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工作,當得知徐老師創作了《一生報答》,張愛民便留言表達想演唱這首歌,並獲得同意。“這首歌跟我的親身經歷有關,我深刻地明白,父母在,不遠行,盡責盡孝。”

節目現場,中國資深音樂人劉尊在聽過張愛民的演唱後表示,聽到這首歌曲的時候,比較好奇要報答的人是誰呢?後來在瞭解到張愛民自己的一個經歷時,就覺得這首歌曲要登上我們的舞臺,不僅是歌曲想表述的內容,更多的是他用自己的行動去傳遞著這種對父母的愛。

據悉,這期節目近期將播出。(記者 王璐)來源:揚州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