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学而思等纷纷入局:大语文的变革与未来

过去两周,大语文的战场硝烟弥散。新东方、学而思、立思辰先后布局了大语文新产品,可谓“三人同台、一出好戏”。

新东方的大语文课程筹划两年,目前已在3-5座城市落地;学而思大语文与喜马拉雅达成合作,产出免费音频;立思辰旗下控股子公司中文未来发布了立思辰大语文3.0版本。

那让众多巨头追逐的大语文究竟是什么?在这里简单解释一下:大语文,就是有别于传统的应试语文,旨在提升学生整体文学素养的语文教育。

大语文从小众概念发展成影响大机构战略布局的关键一环,也不过短短几年,而政策是它的伯乐。

国家政策就像一袭又强势又温柔的春风,把大语文从安静的幕后刮到了喧嚣的台前。

来看今年以来接踵而至的各项中高考改革,主要体现为以下三方面:

1.教材改革

Ø 下学期开始,小学1-3年级,语文、道德与法治全部使用全国统一的部编版教材。

Ø 初中7年级至9年级,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全部使用统一的部编版教材。

Ø 2019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全国所有中小学生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都使用统一部编版教材。

2.课内外读物改革

Ø 大量增加古诗文,新的语文教材一年级到六年级古诗词128篇,增加87%,初中语文的古诗词增加51%。

Ø 明年高考要求学生背诵的古诗词由60篇增加到70篇。

3.升学考试改革

Ø 高考的三门统考课语文、数学、外语,其中外语可以多次参考,取最高分计入高考总分,就高考总分的区分度来讲大大降低;

Ø 数学在今后的命题中要大幅度降低难度,区分度也会较大下降,理科的拉分空间变小;

Ø 只有语文的广度、难度提升,因此语文在高考总分中区分度会最大,最容易拉开学生档次。

除了考试制度在未来会大洗牌,连课外竞赛格局也将重新排列。

很多培优机构的校长应该知道,国家近期出台了很多限制课外竞赛的政策,特别是奥数,据财经网5月报道称,未来的主科竞赛将只剩下语文。这意味着语文不仅在考试制度内成为香饽饽,在课外加分赛道上也会成为一枝独秀的满分选手。

一言概之:语文的含金量在走陡形上坡路,未来会成为最拉分科目,没有之一。

那今天,我就稍微梳理一下在语文政策转瞬变迁的大背景下,大语文十几年来几经迭代的变革过程以及延伸出来的未来趋势。

新东方学而思等纷纷入局:大语文的变革与未来

❑ 变革:不断趋近本质

我们先来看三大机构今年发布的大语文产品理念:

Ø 新东方侧重于追根溯源,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逐步培养孩子“刨根问底”的学习品格。

此外,大语文的老师也会通过课程设计提出发散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辩论,培养其独立思考、自由表达、语言沟通的能力。

Ø 今年3月在学而思大语文产品体系的发布会上,学而思大语文负责人李林曾这样阐述:“我们希望为孩子打开通向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宝库,通过科学的学习方式,激发孩子兴趣,提升语文素养,夯实长远能力,以培养孩子面向未来的文化自信。”

Ø 而立思辰的大语文3.0课程体系,旨在“帮助中小学生提升语文学习兴趣、能力和文化素养”。

从三大机构的产品描述中可以提炼出大语文的三个关键词:兴趣、能力、素养。

这三点与被称为“大语文教培第一人”的窦昕所提倡的“让孩子爱上语文,做有修养的人”是一脉相承的。

窦昕,原高思副总裁,诸葛学堂创始人,是大语文的铺路人,见证了大语文变革的全过程。

除了对大语文下定义,他还在立思辰大语文3.0的发布会上提出了大语文课程体系的三次革命,表示大语文课程体系已经历经了从“好课程”到“好老师”再到“好体验”的三次革命:

Ø 第一次革命,明确大语文教育理念,创立了以文学史为线索、启发学生兴趣为目标的大语文课程体系,即大语文1.0 “好课程”;

Ø 第二次革命,着力打造强大的师资团队,提升整体教学水平,即大语文2.0 “好老师”;

Ø 第三次革命,更加侧重家长和学生的满意度,并以此为教学效果评估指标,即关注“好体验”的大语文3.0。

新东方小狼曾提出教培行业的四次变迁,分别是名师导向—销售导向—产品导向—行为导向。Martha认为大语文也同样受到行业规律的制约,所以窦昕所提的这三次革命其实也可以理解成以下三个导向:产品导向—名师导向—行为导向。

下面就具体来解析这三个发展导向。

Ø 产品导向

产品导向指的是关注课程产品、遵循结果导向逻辑的产品模式。

这一阶段国家教育政策尚未改革,彼时语文被视为不拉分的科目,只是软性需求。

因此语文亟需重新定义——把“应试语文” 的狭义概念还原为“语文的本质”,也就是窦昕所说的素质语文。因此这一导向下的大语文产品,主要依靠合理的产品体系和课程体系在家长孩子群体中进行一个概念普及——语文真正的含义并不仅限于课本、而是一种全面的素质提升,将他们的软需求逐渐转变为硬需求,窦昕2009年建立的《思泉语文课程体系》就是重新建构语文概念的典型产品。

语文这门学科对老师的知识储备以及教学水平要求十分高,好产品必须搭配好老师才能起作用。因此名师开始成为产品的代言人,并且其光芒逐渐盖过了产品本身,大语文也逐渐过渡到了名师导向。

Ø 名师导向

名师导向指的是依靠名师的号召力来获取生源、以名师为圆心来搭建课程的产品模式。

通过前一阶段的产品铺垫和概念普及,在加上政策春风的助力,大语文逐渐被重视,站在了和别的科目一样的起点上,因此开始过渡到名师导向,比如2017年“窦昕大语文”这一品牌就是主打名师导向的代表。

但这一阶段的弊端也很快涌现:单一名师的号召力终究是势单力薄的,毕竟语文名师稀少,并且产品如果完全依托于名师,则很容易被名师绑架。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任何科目的学习最终都要指向结果的呈现,而结果呈现单纯依靠名师是不够的,还要搭配落地的服务才能促使学生行为的最终改变。也就是说,老师课讲得再好,如果没有在课后督促学生将这些知识转化成自己内在的知识,课堂教学也很难出结果。

因此这一导向下的产品纷纷转型,窦昕本人也多次变革品牌名称,与各大机构合作,最后被立思辰收购,也衍生出了第三次变革,即关注“好体验”的行为导向。

Ø 行为导向

行为导向指的是严格遵循结果导向逻辑、关注学生知识落地的产品模式。

这一导向的产品还在摸索中,它要求老师和其他课程人员要通过服务来促使学生行为的最终转变。这同样是其他教培产品现在所处的阶段,也是最契合学习本质、最接近家长和学生需求的一种模式。

除了以上三种导向,教培行业还曾出现过以学大为代表的销售导向。销售导向是指一种由销售人员主导、为学生匹配合适老师的一种产品模式,一般出现在名师导向之后,因为名师导向下通常是大班型授课、很难照顾到每个学生,而销售导向下是一对一教学、可以实现相对的个性化教学。

尽管大语文的发展时间比较短,但各位校长还是可以思考一个问题:

为什么大语文课程产品在名师导向之后没有经历过销售导向这个阶段?

Martha浅析得出原因有二:

其一,销售导向的背后需要强需求来支撑,而大语文尚未达到这种需求强度;

其二,销售导向将大部分资金都投放在市场营销和市场人员上,教师质量和产品质量堪忧,而大语文的教授对老师和产品的要求很高,一旦没有达到这个标准,家长不会愿意买单。

大语文的三次产品变革有主观因素的左右,也受客观因素的主宰,总的来说就是:让语文教育从机械应试转变为关注学生行为素质的改变,是语文教育的初衷,也是政策变革的最终目的。

新东方学而思等纷纷入局:大语文的变革与未来

❑ 未来:大语文赛道将从空荡变盈余

承载变革结果的,永远是未来。

趋势这么明显,大机构自然也嗅闻到了未来的走向,于是纷纷布局大语文赛道。

同样是布局,那新东方、学而思、立思辰三大机构未来的大语文产品体系有何不同?

新东方

Ø 在课程方面,新东方大语文从文学(包含名著&名人)、写作、国学三个维度入手,搭建起从输入到输出的思维训练闭环。新东方表示,希望在“沉浸式”的“输入—输出”教学闭环中,让学生积累知识的同时,通过发散思维训练、阅读与写作训练的方式,打破单项训练模式,提升其知识储备和语文综合能力。

Ø 在课堂教学之外,新东方大语文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打造了线上学习平台—掌上泡泡。据了解,平台的课前预习、在线作业、课后复习部分都与每一堂课的学习内容相对应。此外,掌上泡泡还为每一个学生定制成长报告,基于对学生历史成绩和每道题目的分析,报告从学科维度和运用能力等方面构建起对学生的多元评价体系。

Ø 在课程体系上,新东方大语文以“国学”“文学”“写作”三条主线为核心,形成“三维一体”的结构模式。

学而思

Ø 内容上,通过结合大时代背景讲述文学经典,在对古代优秀文学作品的深入研究和理解中,感受先贤高洁的品行,关照历史,思考当下,让孩子从小形成立意高远的视角,心怀家国天下;除了对传统文化的挖掘,还涉猎国外的经典文学读物,包括现当代的很多儿童文学经典,让孩子对语文学习的视野更宽广,对文学的认识更加全面和客观。

新东方学而思等纷纷入局:大语文的变革与未来

Ø 形式上,采用专业通俗化的教法,结合孩子的年龄和认知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同时借助科技的力量,通过绿幕合成课件的方式,还原历史真实场景,借用流行的歌唱、互动、游戏等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展开体验式学习。同时通过学而思云学习记录学生的学习数据,并利用云学习中的图书馆和素养微课等资源,帮助孩子善用碎片化时间,浸润式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提升人文素养。

Ø 除了在课堂层面的革新外,学而思大语文还联合中华文学基金会共建茅盾青少年文学院,并将携手北大中文系共同打造青少年演说活动,帮助孩子搭建进行语文素养实践的兴趣舞台。同时,学而思还推出人文游学产品,带孩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打通语文学习从输入到输出的全流程,帮助孩子全面提升个人语文素养。

立思辰

Ø 在运营上,立思辰大语文采用“线上网课+线下网点”的发展模式:线上的“诸葛学堂”提供多样的专题课程、特色课程,线下教学网点以班级课程为核心,同时还有双师课堂和文旅游学等特色教学方式做补充。立思辰大语文除了拥有行业内领先的课程外,还以业内崭新标杆形象,吸引了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知名学府的众多青年教师加入,通过卓越优质的师资,为孩子的学习助力护航。

Ø 立思辰大语文教研方面也在持续优化,在本次发布会上,立思辰大语文向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500万元人民币,设立 “立思辰大语文研创基金”,用于支持中国语文学科建设。

从三大机构的产品体系,我们可以看到三者明显的差异:

新东方有一套从理念、内容定位到线上线下教学都十分清晰的产品线,主要强调以国学、文学、写作三条主线为主导的“三维一体”结构。

而学而思在内容范畴上比新东方要宽广一些,杂糅了古现代的国内外经典文学;强调科技的辅助作用以及线下应用平台的实践作用。

立思辰主打线上线下结合,强调自身的特色教学方式和优质师资,具体教研产品还不甚明晰。

这些差异将造就三大机构未来在大语文赛道上的不同表现,未来我们拭目以待。

除了这三大机构,巨人大语文、卓越大语文、沪江大语文等大语文“老”品牌也计划通过产品升级,未来在大语文赛道上抢占席位,更别说其他众多跃跃欲试的中小机构了。

大语文赛道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飞快地从空荡的状态变成盈余的状态,这是一个必然的未来预言,也是一个严肃的未来预警。

所以,尽管大语文这股风还未刮到三四线城市,但校长得警醒起来,提前思索自己机构的变革方向、准备应对策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