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付費時代的產品特性

知識付費時代的產品特性

知識產品的形態可按媒體、內容和教育三種業務分類。但即使產品的形態多種多樣,但交付給用戶的產品必須得到滿足一定的用戶價值訴求,這是順利實現商業價值的前提。從目前的認知和實踐看,產品設計至少要重視產品的如下三個方面的特性。

第一,生成性或原生性價值,生成性或原生性價值,是指產品在交易時產生的特性或品質。信息與知識產品的生成性或原生性價值是人們付費的主要因素

第二,替用戶節省時間,關注時間價值。羅振宇說,“時間才是真正的戰場”,他總結了“國民總時間”的概念:如果我們參考“國民總收入”

小馬宋對此闡釋說,“羅振宇發明的這個概念可以解釋整個互聯網的下半場。 ”未來,時間變成了唯一剛性的資源。他認為,未來好的產品是節省用戶時間而不是消耗用戶時間的產品。節省用戶時間有兩種方式:形式上節省和內容上節省。

也有人指出,從這個視角關注的“時間”,就是過去人們討論互聯網所說的“注意力經濟”。

與時間有關的另一個觀念是來自《認知盈餘》中提出的看法,他看到這些時間可能產生的總體價值。在他看來,認知盈餘——全世界受教育公民的自由時間的集合體,是一種全新的資源。我們的自由時間如果能有效地組合和協作,可能會形巨大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

知識付費時代的產品特性

第三、要注重知識產品的解讀難度。所有的知識產品,在給用戶的時候都不是完整的,用戶需要解讀,把它變成完整的產品。

不同的信息與知識解讀難度不同,圖書的解讀難度最大,留給想象的空間也做多;視頻的解讀難度最低,而想象空間較少。現在的產品化,是重新劃定完成與未完成之間的分割線的過程。

在互聯網特別是在移動互聯網,用戶的“解讀”和“反饋”行為發生了鉅變。用戶不再有大塊的時間,用戶也不再克服重重困難,李勞認為:其一,用戶看內容的時間變得碎片化,用戶要娛樂化的內容;其二,由“弱反饋”變成了“強反饋”。過去,我們很難進行反饋,而移動互聯網讓我們的反饋變得容易。

知識付費時代的產品特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