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衆汽車爲汽車電氣化戰略的準備工作

本文為第一電動研究週報欄目約稿,作者朱玉龍

上篇研報中,主要從車型規劃、車輛工程設計、動力總成設計(電池)和製造方面探究大眾汽車汽車集團的電氣化戰略轉型。本文則從原材料市場佈局、充電設施建設和市場開拓三個角度來進一步分析大眾的電氣化轉型,從而逐步探討,當一家公司考慮往50萬、100萬、150萬這樣的量級去做新能源汽車的時候所面臨的挑戰。

2017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車的銷量超過了120萬臺,EV和PHEV的佔比分別是66%和34%。主要集中於中國、歐洲和美國三個區域市場,日本市場由於個別車型帶動看上去增量迅速,但絕對量並不大。

隨著後續環保法規的嚴苛和主要市場政府的訴求,新能源汽車的競爭會進一步加劇,每個企業都要發力來做新能源汽車,所面臨的挑戰並不僅僅是各個玩家的電動汽車產品之間的決鬥,更是要與自己旗下燃油車陣線產品搶奪市場。要與技術產品成熟度都非常搞的燃油車搶市場,意味著車企需要給新能源汽車客戶提供更多的東西、更好的體驗,也需要在產品之外考慮更多。

大眾汽車為汽車電氣化戰略的準備工作

圖1 2017年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概覽

要提高新能源汽車在旗下產品線中的容量,車企需要從電池等材料準備、充電設施和市場方面(移動出行)等三塊來梳理,並且每個分支下面也有很多細緻的項目需要去部署和建立。我們也基於這一脈絡對大眾汽車的新能源轉型挑戰進行探討。

大眾汽車為汽車電氣化戰略的準備工作

圖2 三大方面是新能源汽車完全上量的基礎

一、原材料的準備

大眾汽車汽車製造商研發總監Ulrich Eichhorn重新對公司2025年的電池需求做出了預測: 2025年大眾集團的汽車銷售目標是將有25%來自於電動汽車,因此2025年將需要200GWh的電池。2017年,隨著MEB的工作籌備,大眾汽車也開始啟動600億歐元的電動車電池招標程序。這個大單既意味著價格上會有系統性的鬆動,也意味著對產能、管控及未來很多資源的鎖定。

大眾汽車為汽車電氣化戰略的準備工作

圖3 大眾汽車以未來的電池總需求作為博弈手段和電池供應商進行協商

同時,大眾在礦物和原材料需求方面也啟動了相應的程序,不過根據媒體報道,汽車集團往上游去控制現有的電池鋰礦、鈷礦和鎳礦等資源,是比較困難的。

大眾汽車為汽車電氣化戰略的準備工作

圖4 有關電池的材料將是大眾汽車汽車未來的重點工作

從鈷金屬供應商的角度來看,“大眾汽車過於傲慢,已經習慣獲得優惠的供應價格,在招標內容上判斷完全錯誤,以至於讓合同都失去了討價還價的意義。”

如下圖所示,鈷金屬由於在鋰電池裡面的應用而身價倍增,其價格在過去兩年增幅超過三倍,在2017年一年鈷價就飆漲80%以上。供需市場不平衡和原產地國家政局動盪是導致鈷金屬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全球60%以上的鈷是在剛果民主共和國開採的,鈷生產由少數幾家生產商主導,2017年嘉能可、洛陽鉬業和歐亞資源三家公司的產量已達全球鈷產量的40%,其中嘉能可是世界上最大的鈷生產商。

嘉能可是大眾汽車集團招標的談判夥伴之一,已經聲明絕對不會按照目前市場價格長期出售鈷金屬。2016年全世界總共生產了12萬3千多噸鈷,根據初步測算,光是大眾汽車一家在2025年就需要至少8-13萬噸鈷。

大眾汽車為汽車電氣化戰略的準備工作

圖5 鈷金屬的的價格波動情況

二、基礎設施的考慮

大眾汽車在全球分不同區域來考慮充電設施部署,在美國和歐洲通過IONITY來進行,而在中國的情況目前尚未明朗。大眾從去年的20個充電樁開始逐步提升數量,到2020年初要佈局完成400個充電樁,這個過程是通過與殼牌公司等傳統加油站的網絡進行聯合,形成圍繞高速公路的充電網絡來實現的。

大眾汽車為汽車電氣化戰略的準備工作

圖6 IONITY在歐洲的佈局

大眾在美國的充電設施佈局與之前的尾氣門有些關係,根據善後處置方案,大眾汽車被罰的150億美元賠償資金中20億美元需要花費在未來十年的零排放車輛項目上,其中8億美元花在加利福尼亞州,剩餘12億美元分佈在其他各州。為實現這個操作,大眾會成立一家“Electrify America”子公司,直接負責於2019年前在美國17個大城市安裝2800個二級電動汽車充電樁的項目,總投資超過20億美元。

大眾汽車為汽車電氣化戰略的準備工作

圖7 在美國的充電基礎設施屬於補償計劃

而在中國市場,由於本土已有大量運營商投資充電網絡,所以目前看到的合作第一階段是一種戰略合作,大眾汽車將與星星充電、特來電及北京市充電設施公共服務管理平臺(e充網)達成合作,主要是開發新的App支持獨立充電,打通支付、不同的充電網絡的應用問題。

大眾汽車為汽車電氣化戰略的準備工作

圖8 大眾汽車在國內的充電設施戰略合作

三、 市場的拓展

在中國,電動汽車怎麼賣是一個持續的話題,由於A00級別佔據了很大的市場,因此高續駛里程電動車要佔領市場勢必要付出很多努力。

2016年底,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與移動出行服務公司首汽集團、滴滴出行,分別簽署了建立戰略伙伴關係的初步合作意向書。而這個事情也沒有持續的進展,更多的還是在構建移動出行的過程中,為大眾汽車未來的電動汽車的最終去處進行謀劃。

2017年,大眾汽車在中國發布了全新智能出行服務品牌逸駕(ezia),,旨在為中國市場提供優質的智能移動出行服務,也是把自己放在了前臺。2025年,大眾汽車將向中國消費者提供150萬輛新能源汽車,與龐大的電動汽車生產計劃配套的是,大眾汽車將與合資企業夥伴在電動出行領域直接投資超過100億歐元,這些錢也將打通這些電動汽車的去路。

大眾汽車為汽車電氣化戰略的準備工作

圖9 大眾在出行領域從合作到自己操刀

小結:

大眾汽車集團要實現電氣化轉型的戰略目標,在其他方面還有更多事情將會展開,圍繞電動汽車展開的是一個生態的建立,與傳統燃油車並不相同,因此我們得以看到這色彩斑斕的一幕。

參考文件:

1) FT中文網大眾汽車未能為電動車落實長期電池原料供應

2) Chinese Battery-Maker Might Win Huge Volkswagen Contrac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