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器形、胎釉、纹饰和装烧方法来鉴别龙泉窑瓷器?

耕介


瓷器鉴定真知堂:

提出这个问题的一定是位行家。确实,龙泉窑瓷器鉴定要从器型,胎釉,纹饰,装烧方法等方面来进行。

龙泉窑不是一座窑,而是一大批窑的总称。龙泉窑位于浙江省龙泉县,目前发现的窑址数百座,主要以小梅镇大窑,金村,溪口为主。溪口在宋时主要烧制黑胎仿官窑青瓷,而大窑烧制的黑胎青瓷和白胎青瓷混在一起。金村烧制白胎青瓷和珠光青瓷为主。

龙泉窑从唐末开始烧制,当时主要仿瓯窑,在北宋时期,龙泉窑开始被朝廷了解,进入发展时期。南宋时,由于朝廷重心迁到杭州,并发展海外贸易,龙泉窑大兴。以章生一,生二兄弟为代表的民间名窑辈出。成功的烧制出仿官的黑胎青瓷和颜色葱翠的白胎青瓷。元代由于重视手工业,龙泉窑继续繁荣兴旺。明初,龙泉窑重心移到处州,号称处州官窑,但釉色已经明显不如南宋,甚至元朝。明末由于景德镇瓷器大兴,龙泉窑逐步衰落,到清初还有烧制,但已经日薄西山了。

收藏龙泉窑,主要是分清楚北宋,南宋,元,还是明。清代龙泉收藏价值,除了个别带文字的以外,已经不高。

龙泉窑,以南宋价值最高。南宋时以章生二龙泉为代表的章窑,冠绝一时,连皇宫也可能使用他的瓷器,当时胎土灰白而不是洁白,所谓白胎是针对黑胎而言的。露胎处都有一线火石红。颜色以梅子青为最,粉青为上,绿豆色为普品,其他颜色为败笔。

龙泉梅子青宋瓷罕见,仅存在于传说中。颜色绿如青梅。粉青则是带蓝之色,和官窑接近故重于当世。龙泉常见的都为绿豆色。灰暗的为艾色。所以南宋龙泉最重梅子青和粉青二色。南宋龙泉极为精致,底足内满釉,装烧方式极为讲究。

北宋龙泉处于初创阶段,釉和南宋完全不同,一般多为玻璃质石灰釉,极为容易剥落。和南宋时期典型的石灰碱釉有天壤之别,但年代早,东西少,故精品收藏价值也很高。

北宋龙泉窑底足一般无釉。

元代龙泉大发展,数量众多,出现了大量模具制造的龙泉印花青瓷。并且出现了用褐色斑装饰和涩胎装饰纹样的方法。元代龙泉梅子青开始较多出现,粉青极为罕见。颜色基本上以葱绿为主,大量的发黄,混沌不清,是由于瓷釉缺乏精制的原因。胎骨火石红极强,淘洗不精,多为大批量生产的商品瓷器。底足开始出现环形垫饼,大面积露出胎骨,不再有南宋那种盘碗底足内施釉的精细工艺。

明代龙泉,由于开始时是处州官窑,所以底足处理极为精致,和景德镇无异。主要产品为大盘等印花大器。器型规整,比起元瓷精致十分。唯有釉色,再也没有宋元时期的粉青,梅子青出现,而多为豆青色,也就是绿豆色。由于官窑背景,故市场价值高于元代,低于南宋。

分享真知识,传递正能量!笔者收藏研究瓷器三十多年,欢迎关注本人头条,谢谢你的收藏和转发。


瓷器鉴定真知堂



“青瓷雪花漂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龙泉窑是我国著名的瓷窑之一,位于浙江省龙泉市。产瓷质量精美,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蓝浦在《景德镇陶录》中有提到过龙泉青瓷:“龙泉窑,宋初处州府龙泉县琉田市所烧。土细墡,质颇粗厚,色甚葱翠。亦分深浅、无纹片”

龙泉青瓷胎质细腻,按胎色可分为白胎和黑胎两类,白胎为主。釉色苍翠,北宋时期多为粉青色,南宋时呈翠青色,没有开片。在器皿的转折处往往露出胎的色泽,称为出筋。

龙泉窑的釉色厚润,故在装饰手法上不用刻花和划花,而是用浮雕或堆雕等方法。比如说在盘子中间堆贴出龙的图案,在瓶上堆贴出花绘的图案等,还有在青瓷上装饰出铁褐色的斑点,来丰富画面。

龙泉青瓷的器型有壶、罐、盘、瓶等多种。瓶的样式有很多,双鱼或双凤为耳的盘口瓶是它的典型作品。除此之外还有和道教有关的龙虎瓶、由六朝时期的五壶罐演变而来的五管瓶等。这些器型具有鲜明的特色,且多出于墓葬。

在景德镇也有仿制龙泉的产品,且至少在明代就开始了,仿制的产品质量都很高,甚至能够达到进贡的水平,在景德镇出土的仿龙泉器也能够证明仿制的水平很高。但是龙泉青瓷和景德镇的仿龙泉青瓷在底胎和釉上有着很大的区别,且在烧造方法上也有所不同。

龙泉青瓷为我们创造了卓越的美的工艺形象,给人以朴实、粗犷的美感,工艺精湛,独具匠心。它在中国陶瓷工艺的长河中绽放出自己独特的美。


内容来自东家达人Tussasi的分享。


玩转文化生活知识,关注【东家APP】,更有有品、有趣、值得买的匠人美物等你挑选!

东家APP





宋代龙泉窑梅子青笔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