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阳 一代女帝晚年居住的宫殿

上阳宫,唐代大型宫殿建筑群,南临洛水,北连禁苑,地处洛阳皇城西南、禁苑(隋朝的西苑)之东。

上阳宫是唐高宗李治在位迁都东都洛阳修建的,上元年间,唐高宗在此处理朝政。705年,武则天被唐中宗逼迫退位,之后就一直居住在上阳宫。 唐玄宗时,经常在上阳宫处理朝政和举行宴会。安史之乱时,上阳宫被严重破坏。此后上阳宫逐渐荒废,唐德宗时废弃。

上阳宫一共有六大组团,依据地形地势分布,自然环境十分优越。六大组团分别为:观风殿、化成院、麟趾院、芬芳殿、本院及西上阳宫组团,气势雄伟,风景秀美,唐朝诗人王建有诗赞曰:“上阳花木不曾秋,洛水穿宫处处流。画阁红楼宫女笑,玉箫金管路人愁。

河南洛阳 一代女帝晚年居住的宫殿

上阳宫是一处大型建筑群,除地形地势占据优势外,这里的宫殿建筑还以繁华著称。宫殿建筑达数十处之多,宫之正殿名观风殿,武则天还政以后即居此殿。仙居殿,武后崩于此殿。除宫殿建筑外,门阙、台阁、亭观极尽豪奢,韦机建成后,曾因太过华丽,受到弹劾免职。

河南洛阳 一代女帝晚年居住的宫殿

唐代吟诵上阳宫的诗词不胜枚举,白居易作《白发上阳人》,元稹亦写有《上阳白发人》。王建《上阳宫》诗去:"上阳花木不曾秋,洛水穿宫处处流。画阁红楼宫女笑,玉箫金管路人愁。幔城入涧橙花发,玉辇登山桂叶稠。曾读列仙王母传,九天未胜此中游。"从这些描述不难看出上阳宫的美,武则天留恋此宫,终老于此。上阳宫高宗时建于洛阳 。《新唐书·地理志二》:“ 上阳宫在禁苑之东,东接皇城之西南隅, 上元中置,高宗之季常居以听政。” 唐王建《行宫词》:“ 上阳宫到蓬莱殿 ,行宫巖巖遥相见。”武则天迁都洛阳后,曾居于此。唐玄宗李隆基的梅妃被迫迁入上阳东宫,终日过着冷宫般寂寞单调的生活。

河南洛阳 一代女帝晚年居住的宫殿

上阳宫是高宗时期修建的毗连于洛阳宫城(紫微宫)西的大型宫苑。《通鉴》“唐纪”,高宗调露元年:“司农韦弘机作宿羽、高山、上阳等宫,制度壮丽。上阳宫临洛水,为长廊亘一里。宫城,上徙御之。”①胡三省注:“《统纪》云:驾幸东都,韦弘机所造宿羽、高山等宫,乘高临深,有登眺之美,乃敕弘机造高馆,及成,临幸,即上阳宫也。

河南洛阳 一代女帝晚年居住的宫殿

《唐六典》载:“上阳宫在皇城之西南,苑之东垂也。南临洛水,西拒谷水(今涧河),东面即是皇城右掖门之南 [3] 。上元中(674~676)营造,高宗晚年常居此听政焉。东面二门,南曰提象门(即正衙门),北曰星躔门。提象门内曰观风门,南曰浴日楼,北曰七宝阁,其内曰观风殿。殿东面其内又有丽春台、曜掌亭、九洲亭。其西则有西上阳宫。两宫夹谷水虹桥,以通往来。北曰化成院,西南曰甘露殿,东曰双曜亭。又西曰麟趾殿,东曰神和亭、西曰洞元堂。观风殿之西曰芙蓉亭,又西曰宜男亭。北曰芬芳门,其内曰芬芳殿,又有露菊亭,宜春、妃嫔、仙杼、冰井等院,散布其内。宫之南面曰仙洛门,又西曰通仙门。并在其中、其内曰甘汤院。次北东上曰玉京门,门内北曰金阙门,南曰泰初门。玉京之西曰客省院、荫殿、翰林院。又西曰上阳宫,宫西曰含露门。玉京西北出曰仙桃门,又西曰寿昌门,门北出曰元(玄)武门。门内之东曰龙飞厩。

河南洛阳 一代女帝晚年居住的宫殿

清徐松的《唐两京城坊考》中关于上阳宫的记载是根据《唐六典》、《元河南志》及明《永乐大典》中的图综合考察的。又言,其图为《元河南志》中图,可能出自唐人手。《唐六典》是其时作,因此《六典》文及图是可根据的。只是《六典》中有的记载,如玉京门、金阙门、泰初门、含露门、仙桃门、寿昌门、元武门、客省院、荫殿、翰林院、飞龙厩和上清殿等,《六典》所说文句,难以确定相对位置。《城坊考》亦言“不知其处”。但依据如上文献,可大体了解上阳宫苑范围,即今洛河以北,涧河以东,纱厂路以南,西工金谷园路以西,约8平方公里范围内。涧河以西,今七里河及其以东为西上阳宫,合起来的总范围可能就是隋西苑十六苑的宫苑园林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