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女之“剩”的个人原因分析

剩女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的形成必然与其自身紧密相关,当她们从同龄已经婚嫁的女青年中被分离出来以后,人们不禁要问这些看起来综合条件似乎更好一些的姑娘们怎么就没有嫁出去?

剩女之“剩”的个人原因分析

(一)水涨船高的择偶标准

大多数“剩女”的自身条件都是比较优秀的,接受过良好的教育,获得本科以上的学历。在学生时代她们就是老师和家长眼里的好孩子,伴着成功和荣誉成长,因此她们一般都拥有较强的自信心和优越感;踏入社会以后,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经济上独立,完全可以不依赖别人而生存。她们大多有个聪明的脑瓜和姣好的容貌,才貌方面绝不会输于常人。正因为拥有这些令人羡慕的好条件和聪明的头脑,她们在择偶上通常会列出较高的标准,而且不愿轻易降低。

“要对自己的终身大事负责,一辈子就嫁一次人,决不能随便迁就。”这是许多“剩女”的内心告白。她们坚持着不想做出让步,这样在择偶时就縮小了目标范围,抬高了择偶的门槛,不经意间就把自己给剩下来了。

剩女之“剩”的个人原因分析

(二)既幻想又恐惧爱情

“剩女”们对爱情多有幻想,言情剧是她们打开电视后的首要选择,尽管她们知道剧情与现实的距离,但还是喜欢不忍放下。那些理想的爱情婚姻凄迷委婉,荡气回肠,让人想入非非。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轮到真要去寻找时,“剩女”们开始恐惧了,因为她们知道带着幻想走进现实多半是大失所望的,即使真有“白马王子”,难道自己真有“水晶鞋”吗?童话很美,但凡人不可能走进童话世界。有些“剩女”曾经为爱受伤,一时无法抹去心中的阴影,她们需要更多的时间调整抚慰自己。

剩女之“剩”的个人原因分析

​(三)择偶标准和婚姻质量的错位

爱情是婚姻的前奏,家庭是婚姻的延续。一些“剩女”们太注重前奏部分的华丽,而忽视了延续部分的隽永。她们在择偶时强调对方的条件是否与自己般配,不太愿意做出更深入的了解,也不轻易降低标准,看起来她们似乎对自己尽到了责任,没有委屈自己草率行事,但她们有没有想到婚姻以后的家庭生活日子更长,磨合更多,变数更大。择偶是一阵子的事,婚姻家庭是一辈子的事,孰重孰轻?对这一类的“剩女”来说,择偶还是要“从长计议”。千万不能以为提高了择偶标准,就是提高了婚姻质量。

如同任何社会现象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背景和原因一样,“剩女”现象也不例外,只是与那些彰显在外,甚至引起社会轰动的现象相比较,更显得深沉、凝重而复杂。我们无法用简单的“是”与“非”去加以评判,也不能用主观的“同情”或“厌恶”来进行描述,那样是对当事者的不敬,对现实生活的不恭,但是内心里被引发而出的情感波澜还是与执笔行文时恪守的理性思维时时发生碰撞。“剩女”们的出现以及产生的原因,既是一个大龄单身女性的自主选择,也是社会时代多种因素合力促成。她们的生存现状以及未来的人生走向,既关乎一个人的命运,也涉及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涉及到许多家庭和个人的幸福指数和生活质量。了解她们、理解她们,并且帮助她们。“剩女”本身并无对错,但是当“剩女”现象普遍存在并且日渐扩大那就是在警示我们:在追逐所谓的“幸福感”的时候,我们是否真正感受到了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