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諜戰小說之王」遇上「文壇梁朝偉」,香港書展上一場M

【百道編按】麥家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解密》寫了11年,被英國《每日電訊報》評選為“史上最傑出的20部間諜小說”之一,被西方主流雜誌《經濟學人》評為“2014年度全球十大小說”,他也是首位被“企鵝經典文庫”收錄作品的中國當代作家。而香港傳媒人、專欄作家、文化評論學者馬家輝年過五十,醞釀以《龍頭鳳尾》為開首的三部曲,為生於斯長於斯的香港寫下傳奇和見證。2018年7月19日,香港書展期間,“諜戰小說之王”麥家與“文壇梁朝偉”馬家輝在香港會展中心世界展開了一場暢快淋漓的對談。會上,M&M就小說創作與閱讀等話題展開討論。據悉,麥家新作時隔數年終於要與讀者見面了,馬家輝則將繼《龍頭鳳尾》後再次提筆、啟動第二部小說計劃。

当“谍战小说之王”遇上“文坛梁朝伟”,香港书展上一场M

2018年7月19日,“諜戰小說之王”麥家與“文壇梁朝偉”馬家輝在香港會展中心世界展開了一場暢快淋漓的對談。這是一場奇妙而令人充滿遐想和期待的對談,他們的睿智和卓異才情,今因小說連接到一起。

麥家出生於浙江富陽,從軍17年,過著顛簸流離又離奇詩意的生活:曾服役五支部隊,歷任軍校學員、技術專員、宣傳幹事、處長等職,遍佈6個省市,卻只打過6發子彈;為了創作密碼小說,他鑽研數學,自行研製密碼,發明數學棋;為了“生活在遠方”,他放棄都市,主動到西藏高原生活三年,其間只反覆讀了一個作家的一本書。第一部長篇小說《解密》他寫了11年,被英國《每日電訊報》評選為“史上最傑出的20部間諜小說”之一,被西方主流雜誌《經濟學人》評為“2014年度全球十大小說”,他更是首位被“企鵝經典文庫”收錄作品的中國當代作家。從《解密》之後,他接連推出《暗算》《風聲》《風語》《刀尖》等四部長篇小說,獲獎不斷。其中,《暗算》獲中國最權威的茅盾文學獎。繼英國企鵝出版公司和美國FSG出版社簽約出版《解密》英文版後,《解密》《暗算》等作品相繼與美國、英國、西班牙、法國等多個國家的出版社簽約,作品相繼被譯成英語、法語、德語、西語、意語、葡萄牙語等33種文字。麥家小說還被改編為電影和電視劇,深受中國觀眾喜愛,影響巨大,目前好萊塢FILM NATION電影公司正在根據《解密》英文版《DECODED》改編為英文電影。

馬家輝則生於“江湖”香港灣仔,是成績優異的好學生,畢業於臺灣大學心理學系,獲得美國芝加哥大學社會科學碩士學位,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社會學博士學位,現為香港傳媒人、專欄作家、文化評論學者,臺灣問題研究員。年過五十他動念寫小說,醞釀以《龍頭鳳尾》為開首的三部曲,為生於斯長於斯的香港寫下傳奇和見證。

当“谍战小说之王”遇上“文坛梁朝伟”,香港书展上一场M

麥家小說的全球化程度是中國文學翻譯作品之最,在全球112個國家和地區的2萬多家圖書館中,收藏數量最多的就是《解密》。麥家小說“走出去”為何如此成功?對此,麥家如是回答:“《解密》的題材是英雄主義,書中的人物為理想奮鬥,為信念付出。而英雄主義是能夠打動不同國度讀者心靈的,而對英雄的崇拜是各個民族與生俱來的。中國的文學作品要‘走出去’,理所當然地要展現中國的生活方式,但是從中流露出的情感則應該是人類共通的喜怒哀樂。隨著中國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外國公眾對中國的好奇心與日俱增,而中國文學是是他們瞭解中國、中國人和中國文化的重要窗口。”

2018年,對於這兩位作家而言,或許是一個特殊的年份。時隔數年,麥家的新作終於要與讀者見面了;作為一名文化學者,繼完成首部小說《龍頭鳳尾》後,馬家輝再次提筆啟動第二部小說計劃。關於新作,麥家坦言,新作從2014年寫到現在,是一個長時間的守望,也是一次腳踩大地翱翔天空的美妙歷程。

關於小說,麥家說:“我堅持認為小說創作是一件純個人的事,就像我們的愛情一樣,是隱秘的,深刻的,是想象的,也是慾望的,當中包藏著我們生命珍貴的自我、瞬間,以及它們的改換變化和聯結活動。” 而馬家輝說:“寫小說是找朋友的好方法。創作一些人物,跟他們做朋友,或仇人,或情人,便不愁寂寞。”不一樣的生活經歷造就了M&M不一樣的寫作風格和對小說不一樣的理解,卻都關心文學裡的故鄉、愛情、苦難和信仰。

互聯網時代,作家為何要創作小說?讀者為什麼要閱讀小說?現場,麥家與馬家輝解答讀者的這兩個問題。“小說創作了一個真空世界,讓你踮著腳向天空好奇,但又不能脫離大地。這種想飛又不能飛的感覺特別令人迷戀。”麥家說。小說是屬於人間的,它裡面有生活的細節,有煙火氣,正因為有現實感、世俗氣,把古今中外的人們聯繫在一起。小說來源於生活,但捨棄了現實生活中庸常、生硬的一面,保留了天真的、憂傷的另一面,這正是小說作為一種文學體裁的獨特魅力,是一種有著嚮往感的文學體裁。 麥家表示,寫小說就像生活中的過日子,幸福且殘酷。這種殘酷,來自於創作歷程。麥家回想起自己從1991年的夏天開始創作《解密》,直到2002年正式出版,其間經歷了17次退稿。在他看來,這11年的創作磨礪階段,讓他變得更加堅強起來,也讓小說創作更加堅硬起來。

麥家說,“好小說是改出來的,每一次的退稿都是給小說重生的機會。每一本小說就好比一棵大樹的成長,根部盤根錯節地深深紮根在泥土裡,歷經生生死死,跌跌撞撞,才能長成參天大樹。”對此,馬家輝表示贊同,他說,“每當開始創作小說時,就能感受到自己正在創造一個全新的精神世界。在這個世界裡,所有的人物都是自己的好朋友,我必須為每個人負責,按照文學規律為他們創造成長軌跡,用他們的眼睛去重新審視世界。每次寫寫停停時,都會有個聲音提醒我:嘿,朋友們正在小說裡等你呢。”在這樣一個快餐文化的盛行時代,麥家鼓勵現場兩百多位讀者選擇一種需要經歷苦難的人生,不要懼怕創作焦慮,焦慮是深度思考的象徵;不要怕吃苦,吃的苦越多才會獲得越多的自由,“學習練習翅膀,才有可能長出羽毛,讓你會飛翔”。

浙江出版聯合集團一直位於全國出版集團“走出去”第一方陣,積極與世界各國出版機構建立合作關係,在法國、日本、英國、澳大利亞都建立了出版機構,在紐約等地建立了海外連鎖書店和網上書店,與非洲出版社開展廣泛合作。同時,集團旗下的浙江文藝出版社著力於精品版權輸出,確定了以莫言、麥家為代表的中國當代作家全球推廣工程及《甄嬛傳》《羋月傳》為代表的網絡文學全球推廣等重大項目,目前向國外版權輸出累計逾150餘項,取得了階段性的影響和成果。莫言和麥家的作品繼已有的四十餘種語言譯本後,浙江文藝出版社將進一步通過向“一帶一路”國家、小語種國家大力推廣。浙江文藝出版社還會繼續通過“文化走出去”的國際交流擴大,讓中國文學在世界文學的座標中相互交融碰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