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出現「間歇性跛行」是怎麼回事?

劉老已經退休十幾年了,一直喜歡遊山玩水,每年要出去旅行1-2次,但最近總感覺兩條腿乏力,走路走不遠,按照關節炎治療後效果不理想。發展到現在,去菜市場中間都要坐下來休息一會。他也很納悶,怎麼會得了這種奇怪的疾病,對生活影響很大。

這是一例典型的腰椎管狹窄症患者,它是老年人腰腿痛的常見病因之一,間歇性跛行是其典型的症狀,下面先談談“椎管”和“間歇性跛行”這兩個醫學名詞。

老年人出現“間歇性跛行”是怎麼回事?

間歇性跛行

腰椎椎管是每個腰椎骨的椎孔疊加起來形成的一個管道,司職下肢和大小便功能的馬尾神經和腰骶椎的神經根皆由此通過。核磁共振片上能夠清晰顯示腰椎椎管和其中的馬尾神經。腰椎管狹窄症,顧名思義,指的是腰椎椎管變小、空間狹窄而導致馬尾神經或腰骶椎的神經根受壓,出現下肢疼痛、難以連續走路或大小便功能障礙的疾病。其主要原因是組成腰椎椎管壁的結構發生退變、增生,如腰椎間盤突出、小關節突和韌帶增生、腰椎滑脫、椎體後方骨贅形成等,造成椎管變得狹小,神經受壓而產生腰腿痛症狀。最容易發生在腰椎的第4和第5節。

老年人出現“間歇性跛行”是怎麼回事?

腰椎管狹窄典型的表現是“間歇性跛行”,即行走一段路(數十米或數百米)後,腿部像灌了鉛一樣沉重,出現腿部酸脹、麻木、無力,需坐下或蹲下休息片刻,症狀才能逐漸緩解,方可繼續行走。但再次行走一段距離後,上述症狀又重複出現。嚴重者甚至連直立都有困難,必須彎腰弓背。

另外,不少腰椎管狹窄症患者有這樣的經驗:騎自行車時腰和腿都不痛,可以騎行很長的距離,走路卻是寸步難行,走不了多遠。這是因為椎管在彎曲時容積較挺直時大,騎車時腰椎是彎曲的,行走時腰部是挺直的;所以彎腰騎車時神經受壓緩解,腰腿痛的症狀減輕甚至消失,而挺直腰走路時椎管管徑變小,神經容易受壓,腰腿痛症狀加重,導致走路困難。

老年人出現“間歇性跛行”是怎麼回事?

​腰椎管狹窄症該如何治療?大部分腰椎管狹窄症是可以保守治療的。在急性期宜臥床休息2-3周,服用消炎鎮痛類藥物,或者牽引,針灸,理療這些方法雖然不可能使椎管擴大,但能夠減輕神經根的水腫、改善神經根的血供、緩解狹窄的椎管對神經根的壓迫等,達到腰腿痛和跛行症狀緩解的效果。

當保守治療無效或臨床症狀重,腰腿痛、間歇性跛行等神經損傷體徵進行性加重,影像學(CT和MRI)上腰椎管狹窄程度嚴重時,需要手術治療。一般來說,能否行走500米是決定是否手術的一個客觀指標。

手術方法是針對受卡壓的神經進行減壓。從根本上解除腰腿痛和間歇性跛行症狀,如果合併有腰椎不穩或減壓後腰椎不穩,則需要行椎間融合、內固定手術,這種情況下可以選擇另一種微創手術,即神經減壓和椎間融合手術,手術後也可以很快下床鍛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