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刊:看成都双流如何高质量建设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

新思想指引新发展,新征程要求新担当。

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作出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重大部署,明确提出支持成都打造全国一流的临空经济示范区;成都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紧扣高质量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作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施高效能治理等重大部署,要求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高新区、双流区和新津县共同建设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四川省委、市委全会为双流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7月28日,双流区委召开十三届九次全会,明确将高质量建设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着力构建“一港三心四组团”区域协同发展公园城市格局和“一环七射七横”快速交通体系,努力把双流打造成为航空经济之都、生物产业之城、电子信息之谷。

站位新时代,争创新作为,开启新篇章!双流区将抢抓用好“一带一路”、天府新区、自贸区建设等重大机遇和“三大战略性资源优势”,紧扣打造航空经济之都、生物产业之城、电子信息之谷,系统谋划、精准发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塑造城市发展新格局、形成全面开放新优势,为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贡献更多双流力量!

专刊:看成都双流如何高质量建设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

▲新城公园凤翔湖 刘伟 摄

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

培育高质量发展产业优势

顺应产城融合发展规律,突出产业发展比较优势,双流区将以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为核心,以产业功能区建设为抓手,加快打造竞争力强、特色非常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航空经济之都、生物产业之城、电子信息之谷。

大力发展航空经济。航空经济是空港双流最鲜明的产业特征和最核心的竞争优势,双流区将充分学习借鉴新加坡樟宜机场、阿联酋迪拜机场、上海虹桥机场等经验做法,聚焦枢纽型航空服务、临空型国际贸易、空港型国际商务三大领域,突出打造空港商圈、增强高端商务功能,重点发展航空运营服务、航空制造维修、航空物流、跨境贸易、航空金融、航空总部六大航空经济集群,加快打造国际知名、全国一流的航空经济之都。按照目标,双流区将确保2018年航空经济产值实现1200亿元,力争到2020年突破1500亿元。

培育壮大生物产业。生物产业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在双流区有着长期向好的发展基础,随着与成都高新区合作共建的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全面提速,该区生物产业又进入快速发展期。双流区将着眼“内扶外引、做大体量”,依托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围绕打造生物医药供应链节点城市,聚焦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服务、健康新经济四大领域,大力发展生物技术药物、新型化学药制剂、现代中(医)药、高性能医疗器械、智慧健康+精准医学、专业外包服务六大业态,加快打造门类齐全、集聚度高的生物产业之城,确保2018年生物产业产值实现80亿元,力争到2020年突破300亿元。

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地,双流区将突出与成都高新区、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上的错位协同,着眼“提升层级、补链强链”,依托成都芯谷、中国电子8.6代线等重大项目,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及智能终端、信息安全三大领域,重点以芯片设计制造为突破,瞄准第二代、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方向,构建“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封装测试—市场应用”集成电路全产业链;以整机产品为切入点,围绕终端设计、测试、检测等环节,打造新一代液晶面板产业,构建“研发—制造—终端”新型显示产业链;以国家网络安全战略为引领,按照军民融合发展思路,构建涵盖基础元器件、时频安全、电池安防和自主可控操作系统以及大数据、5G技术等方面的信息安全产业链,促进龙头项目上下游协同配套,实现关联企业资源共享,加快打造链条完整、效益突出的电子信息之谷,确保2018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实现800亿元,力争到2020年突破1200亿元。

此外,双流区还将大力推动绿色能源等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高标准建设产业功能区,形成发展比较优势的重要载体。

打好城建攻坚战、彰显空港美

建设高质量发展公园城市

公园城市是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是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双流区深刻领会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重大意义,正全力打好城建攻坚战,旨在推动城市空间更优化、生态更优美、功能更完备,更具历史厚度与生命活力。

着力构建“一港三心四组团”的城市格局。深入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双流区准确把握公园城市发展规律,突出“主中心引领、多中心支撑、组团式发展”,加快形成与空港资源禀赋、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基础条件相适应的“一港三心四组团”区域协同发展公园城市格局。

其中一港,指双流国际航空港。三心,即杨柳湖、怡心湖、永安湖三大城市中心,其中把杨柳湖城市中心打造为双流的行政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成为全域双流城市主中心。四组团,即以双流国际航空港为引领,以航空服务业集聚区、航空自贸板块为支撑,突出“枢纽服务、高端商务”功能定位,将双流机场跑道周边和西航港、胜利片区打造为总部聚集、汇通全球的“空港商务组团”;以杨柳湖城市中心为引领,以军民融合产业园、成都芯谷、空港中央公园为支撑,突出“城市主中心、人居新典范”功能定位,将东升、九江、彭镇、黄水、金桥片区打造为生态宜居、芯动中国的“智慧新城组团”;以怡心湖城市中心为引领,以空港高技术产业园为支撑,以综保区、电子信息主题城市社区、国际航空动力小镇等板块为带动,突出“智能制造、创新创造”功能定位,将公兴、协和、黄甲片区打造为全面体现“三个转变”的“高端智造组团”;以永安湖城市中心为引领,以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为支撑,以黄龙溪华侨城、锦江生态带等板块为带动,突出“医药健康、文旅休闲”功能定位,将永安、黄龙溪片区打造为医美特色、川西风韵的“健康文旅组团”。

大力塑造“绿满双流、花重广都”的城市绿韵。全域生态资源是空港公园城市的基本底色,双流区将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努力绘就“城在绿中、园在城中、城绿相融”的城市生态画卷,将大力构建大美生态绿网,加快生态项目建设,全力抓好污染防治攻坚。

同时,双流区将加快形成“配套完善、内顺外畅”的城市功能,传承彰显“人文厚重、独具魅力”的城市文化。在繁荣文创产业方面,双流区将大力实施“文化+”行动,用好双流体育中心、国家羽毛球训练基地、国际网球赛事中心等场馆资源,开发高附加值的文创消费产业和模式,办好国际知名文体赛事活动,大力发展创意研发、音乐视听、动漫游戏、娱乐演艺等现代文创产业,打造空港文创赛事名城。

专刊:看成都双流如何高质量建设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

▲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维修

深入拓展大通道、推进大开放

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支撑

全面深化对外开放,是双流拓展发展空间、厚植竞争优势的重要动力。双流区将抢抓新一轮对外开放机遇,认真落实省委“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和市委打造西部国际门户枢纽部署要求,持续提升区域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构建形成以空港枢纽和自贸区为双引擎的开放新格局。

拓展四向开放通道。双流区将紧扣省市确定的“突出南向、提升东向”开放战略重点,南向着力构建空海联运通道,融入与广西北部湾和港澳等地的跨区域交通走廊建设,加快打造面向东盟的川泰战略通道;东向强化与天府国际机场航空经济走廊建设,建立与青白江铁路港“两港一体”对接机制,依托泸州、宜宾水港接入长江黄金水道,加强与东部沿海城市交流合作。特别是主动融入成都平原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建立完善与周边区域的对接合作机制,推动与成都高新区、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新津县一体规划、功能共用、优势互补,打造全市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同时加强国际友城合作,积极对接成都现有的友好城市。

建设国际空港商圈。双流区将按照“最面向国际、对外交往最便捷、最能体现差异性独特性时尚性”的原则,深度研判5000万过境客流,特别是国际航线旅客和商务人士消费需求,进一步明晰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渐次推进商圈建设,大力营造海外消费、一线消费和新一线消费等多维消费场景,推动商业商务、总部金融、文化旅游、展示展销等多功能复合,打造在中西部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吸引力的国际空港消费中心,打响“天府旅游第一站·国际空港购物城”靓丽名片。

用好自贸开放平台。双流区将坚持把平台建设作为扩大开放的重要依托,巩固用好综保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现有平台资源,持续优化通关流程,争取设立更多带动力强的口岸平台,进一步扩大口岸服务辐射半径,增强对全球高端资源要素吸聚能力,着力形成以自贸区建设为引领的多类型、多层级对外开放“大平台体系”。

此外,双流区将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扩大开放的重要任务,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自贸改革为带动,全面提升营商环境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水平,全力优化政策服务环境,全力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全力优化法律服务环境,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