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不等于假货?难怪国内零售发展如此缓慢

山寨不等于假货?难怪国内零售发展如此缓慢

​最近某多多可谓是惹上了巨大的舆论危机,敲钟上市之后的静默期,一点也不风平浪静,当然,这或许有一部分是来自竞争对手的黑公关,但不可否认的是,绝大多数网友自发的吐槽,才是舆论一发不可收拾的根源。

其实一提到某多多,许多网友自然就会想到“砍价”、“拼团”,靠着与微信的关系,肆无忌惮的在微信圈子里玩着社交裂变营销,要知道,微信可是“明令”禁止裂变营销的!

当然,换句好听的话,这叫消费分级,在许多行业论坛里,某多多依然成为“消费分级”的典型案例,在新零售高速发展的当下,许多巨头品牌都指向“消费升级”,不断强调创新和科技,纷纷向消费者展示出更高品质的服务,而高品质也意味着高消费力。

所以,某多多选择了逆向而行,进行“消费降级”,与新零售的“消费升级”形成了明显的分层分级现象,毕竟,在国内消费大环境下,80%的人群还停留在中低收入水平,其中有着超过60%的乡镇人口。

可俗话说的很好,便宜没好货,一分钱一分货,而某多多却彻底将这句老话发挥到了“不要脸”的地步,一方面是因为“山寨”与“假货”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平台的态度问题。

以某多多的回应来看,其主张的山寨并不等于假货,并扯上了某宝,势有一种“你们骂我,为什么不骂他”的态度,当时,早年的某宝,也是一直被公众吐槽,可随着近些年的发展,某宝虽然还是山寨品的聚集地,却不是假货的聚集地,两者虽然相似,却还是有一定的区别。

比如大白兔和太白兔,前者属于正品,后者虽是山寨品,但打着擦边球误导消费者,即便拥有合法的经营许可,也属于假货,假冒品牌难道就是假货吗?

那么,何为山寨品呢?其实很简单,在数码产品领域最常见,大品牌出了什么新机器,直接改一点设计,换一个外壳,用另一个品牌名字去卖货,严格来说,国内大多数手机厂商都是山寨苹果,可如果品牌名字改成“萍果”,那么就是假货。

而如今的某宝里,几乎看不到假货了,因为搜索品牌关键词的时候,平台屏蔽了虚假商品名称,所以,这类假货都跑去某多多了。

有时候,消费者并不反感买到山寨品或者假冒品,许多真正的山寨品在品质方面还是有所保障的,因为以目前高端零售行业的利润占比来看,大多数的费用还是来自广告投入和研发设计,一旦出现山寨,即节省了研发设计费用,又无需增加广告费,其本质价格会明显下降,这其实也无可厚非。

可是,挂着大品牌的信息内容,靠着隐藏性的文案和设计去误导消费者,以“拼团”和“砍价”的方式,让消费者误以为用低价购入高端产品,这难道不是欺骗消费者吗?

更令网友反感的是某多多的经营态度,一方面默许假货商家大肆经营,另一方面宣称“假一赔十”积极打假,可事实上,平台在钓鱼执法,降低商品审核,提高罚款力度,当商品出问题之后,直接封店扣款,而后赔付代金券给消费者,平台本身既没有任何损失,又能挽回声誉,这确实不失为一个好的“资本家”。

只是,好的“资本家”却不是一个好的“企业家”。

刘强东曾在物流大会上说到,国内新零售的发展,最核心的人群是生活在底端的乡镇人群,只有当他们能买到放心、货真价实的商品时,新零售才会有未来。

其实回过头看国内的零售氛围,也确实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局面:新零售主张创新,可企业却只想赚钱,而最简单的赚钱手法,就是“山寨”,共享单车一出,立马冒出十余家同类竞品;无人货架一火,同样激起几十亿的风口。

竞争本无对错,可无论是模式还是产品样式,相似度都极高,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从商品竞争演变成了资本竞争,谁烧的钱多,谁就能垄断胜出。

当然,新零售的创新型企业还是有很多,譬如天猫推崇的潮流零售玩法,又或是甘来科技在无人零售领域推出的智能零售机器人,杜绝传统产品的翻新山寨,而是选择洛可可创新工业设计,以Ai智能的形态贴合新零售的消费需求。

对于新零售的未来,我们需要的不是便宜的东西,而是值得买的东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