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蟬北里天橋北里高層扔垃圾全「拍」天井上 低層只能聞臭味

北京持續的高溫天氣,讓不少市民向市非緊急救助服務中心12345求助。一些自帶天井的老居民樓,存在著高空拋物的情況,被扔進天井裡的垃圾不僅難清理,時間長了,還漚出了令人作嘔的酸腐味兒,讓低層住戶難以忍受。高空拋物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但是溯源難、清理難,讓這種情況長期得以存在。除了譴責,您還有什麼更好的辦法,也可以通過撥打本欄目熱線支支招。

北京金蟬北里天橋北里高層扔垃圾全“拍”天井上 低層只能聞臭味

金蟬北里

案例一

金蟬北里 剛清理完垃圾又滿了

距離上次清理僅僅過去了一個月,樓上住戶隨手拋下的垃圾,又在天井內堆積了不少,讓金蟬北里13號樓一層住戶很是頭疼。杜女士說,她家客廳和廚房的窗前就是堆有垃圾的天井,更多的垃圾還會不定時地掉下來,再悶熱,窗子是不敢開的。

“不弄不行啊,太臭了。”7月的持續降雨剛過,年近六旬的杜女士,不得不踩著薄鋼板,翻過一人高的護欄,來到自家屋外的天井內,清理其中的垃圾。上了年紀腿腳不便,光是爬進天井就已然吃力了。

爬上地下室頂部的鋼板,扶著一旁防盜窗的欄杆,一點點往天井的護欄邊上蹭,翻過護欄,算是進了天井,此時滿頭大汗。在休息片刻過後,清理垃圾的工作才正式開始,被扔在天井裡的垃圾光靠一個人清理太難了,無奈之下,杜女士只好從眾多的垃圾中挑揀出外賣盒、瓜果皮等容易發臭的趕緊扔掉。

“這個天井除了堆放垃圾外,居民家的空調外掛機也在這裡。天氣一熱,這裡除了垃圾還會有積存不少空調水,跟垃圾一漚,臭得更快。”杜女士告訴記者,這一趟清理下來,少說半小時,等從天井裡再爬出來,已經累得氣喘吁吁。

剛經過這麼一次費力的清理不久,昨天下午,窗外的天井裡,垃圾又有不少了。“清的沒有扔的快,屋裡熱,怕進臭味,窗戶還是不敢開。”杜女士向記者抱怨,她剛收拾過不久,天井內的垃圾,再次形成了一條長長的“垃圾帶”,剩飯菜、生活垃圾以及各類果皮。杜女士回憶,前幾天她正好在客廳,一個外賣盒從天而降,砸進了天井,盒裡的菜湯飛濺,噴到她家的窗戶上,那響動就像有人敲窗戶似的。

記者注意到,杜女士反映的問題,也得到了屬地街道的重視,街道城建科每個季度都會來清理一次天井裡的垃圾,樓前也貼了禁止高空拋物的告示,杜女士自己隔三差五也還要爬天井,可垃圾總也收拾不完。“到底有什麼好辦法,能從源頭上制止不文明行為呢?”

北京金蟬北里天橋北里高層扔垃圾全“拍”天井上 低層只能聞臭味

天橋北里

案例二

天橋北里 天井裡堆滿廚餘垃圾

“你說的這個天井,我上午剛剛清理過,又有垃圾啦?”在天橋北里物業,工作人員聽到居民的反映,也是無奈。小區4號樓9單元居民反映,單元門的天井裡,總有人扔垃圾,尤其廚餘垃圾是讓人最難接受的。

昨天下午,記者順著4號樓走了多個單元門,每個門洞結構相仿,一層樓道窗外,都有個天井,每個天井裡,多多少少有些垃圾,其中9單元天井的垃圾是最多的,貼著牆根,一大袋子廚餘垃圾散發著淡淡的臭味。

“剩菜剩飯的也往下扔,不想想別人麼。”居民們說,一袋子廚餘垃圾從樓上下來,掉在天井的水泥地上,袋子就摔開了,殘湯剩飯鋪一地,那股酸臭味順著樓道就進來了,等到有人清理,摔破的袋子弄走了,殘湯、油汙卻難收拾。

“真是沒有這個意識嗎?”有居民給記者指了一些細節,在天井裡高空拋物的多,樓前高空拋物的則少,4號樓的所有天井裡,7單元的天井是最乾淨的,因為這個天井不是完全封死的,它也是進出樓院的一個小門。“這說明什麼,明明心裡就知道不對,揹著人還是想扔啊。”

昨天記者也和小區物業核實了情況,針對居民所反映的問題,物業工作人員表示,4號樓9單元天井內的垃圾,剛剛清理過,現在居民樓的結構而言,下一趟天井也不是特別方便,現在物業會採取不定期清理的辦法,保潔人員發現天井內出現較多垃圾時,便會及時清理。

難點一:溯源難

與一般的高空拋物相比,天井內的高空拋物更難追溯源頭,和普通高空拋物問題相同的是,在樓下加裝攝像頭,除了成本問題,同樣還需要居民們都同意。過了這兩道關,天井裡加裝攝像頭也未必能實現,某小區物業工作人員坦言,嘗試過,天井裡光比太大,天上一片白,樓面一片黑,啥也看不見。

“攝像頭未必能解決問題。”提起攝像頭,昨天天橋北里物業工作人員也談到,居民樓的外牆都是新粉刷的,誰家高空拋物了,順著牆就是一道子黑,沒有攝像頭也能追溯到,“上門詢問,人家說,家裡老人腦子糊塗了,不是有意的,物業還能怎麼辦?”

難點二:清理難

比起一般高空拋物,天井的高空拋物清理也讓很多保潔人員發愁。一次清理的時間動輒40分鐘乃至一個小時以上,在這段時間裡,很難保證樓上沒有新的“空投”下來,菜湯油汙弄一身是小,要是酒瓶子怎麼辦?

在很多存在高空拋物的天井中,記者注意到天井結構分兩種,一種是對著樓道,一種對著多戶居民家的窗戶,後者則是更難清理的,因為誰都不希望天井裡的垃圾從自家清理出去。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景一鳴 陳聖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