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咬牙买房的房奴们,现在过得怎么样?

爱搭积木的思想家


我来告诉你我个人的经历。

1996年来到深圳打工,1997年结婚生孩子,当时工资1750元每个月,加上补贴500元和奖金300-500元左右,一个月收入大约2500-3000元左右,在深圳打了两三年工,感觉深圳适合我们生活,加上本人在老家没有房,父母亲在家里的房属于单位的,而且住在山上,生活挺不方便。于是打算留在深圳生活,在同事的怂恿下,99年底就是到龙岗区布吉的深惠路(现在的龙岗大道)布吉镇丹竹头看看房,通过报纸的广告上去看楼盘。当时售楼员带我们到工地看现楼和看看小区的规划,当时就心动了,选定了4层的二房一厅70平方(总共7层高),就交了定金1000元,到时楼价3300元一平方,属于最贵的楼盘。过10天必须先付款3成的房款6.5万元,那时我们手头只有2万,剩下4.5万元都是借来的,剩下7成就是银行贷款10年月供。

2000年初就自己简单装修就搬进来住了,头三年开始就是把借来的4.5万。

10年后全部还清房款,有了自己的人生一套房

之后一直没有勇气再去购买房了,直到现在还住现在的房,错过好多次投资购房的机会,现在生活条件一般,不用担心没有地方住。经常带小孩去度假。


萝卜头大叔


在北京,我认识的,十年前以及十几年前咬牙买房的,有的赚了,有的正在咬牙供后来换的更大更好的房子,有的则搬到了近郊的别墅。

与广大地方房地产市场可能还需要“去库存”不同,一线城市的房价这些年来就没有降过,房子虽然是一次购买长期使用的商品,但房子也有折旧,特别是北京这十年变化非常快,房子的涨幅也很大,所以,除了离开北京的,即使是那些在十年前因为种种因缘买了房子的,增值和收益也都会抵消在北京换房的过程中了。

且听我细细道来,这段血泪斑斑、啼笑皆非的历史里,几个小故事。

故事一

早在2005年,我还在北京上硕士,同学里就有一个福建同学,一个浙江同学在海淀区买了房子。

诸位,那时候北京的房子还不怎么限购,只要有北京户口就能买,学校的集体户口也可以买。所以,我的同学就有买的。

我当时还特别纳闷,问过上面两位女同学:你们将来毕业,能留在北京吗?万一留不下,房子怎么办?

两位同学的回答出奇的一致:本来也没想留北京啊,生活质量这么差,到时候毕业回老家之前,把房子卖了,这是投资啊。

后来,我们毕业了,但我的同学并没有把房子卖掉,他们一直等到2012年左右,才陆续卖掉,都是几倍的投资收益。

故事二

2006年,我又去了北京的一家大报实习,在经济新闻中心,跑房地产新闻。我每天不是去房地产公司打听消息,就是去楼盘采访购房者,有时还会去政府机关调查官方口径。

熟悉那段时间历史的人一定记得,在奥运会前后,中国关于房地产出了很多政策,什么“房八条”、“房十条”、“房二十条”之类,出台的政策越多,房价涨得越快。

但是,在2006年,这一点谁也看不准。

我所在的报纸不仅是官方机关报,而且有很多老记者,那段时间,老记者们最爱说的就是:别看现在(2006年),南三环的房价已经每平方米过万了,但这都是奥运会带来的涨价预期。只要奥运会结束,房价一定会跌。

诸位,这些都是在楼市里摸爬滚打十几年,并且掌握了一些所谓内幕信息的媒体老人,尚且有这种观点,就不必说普通老百姓了。谁也没法预测未来呀。

故事三

等我想要买房子的时候,已经2010年了。

我刚刚博士毕业,在博士期间专心读书,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等到毕业后一看,哇,房子在2008-2009年大涨了一轮。五环外的房子都要2万了。

我想起了2006年,南三环外的新房才1万。

我打算买房,然后我身边的朋友说什么的都有:

有的说,房子涨得太离谱了,以后不大可能会涨了,可能要跌, 要不你再等等?

有的说,赶紧买,再不买,连末班车都搭不上了;

有的说,房子是什么?人类为什么要被房子压死!

……

我无所适从,只好“听从内心”,我的内心告诉我,不是为了买房,而是人生到了该买的时候,就买嘛。

我就在东五环外买了。

当房奴的滋味不好受,好不容易熬了好几年,房子涨了七成的价格。

而我恰恰因为要换房,于是就卖了,结果,这些涨幅全部都搭进新房去了。

还是房奴。

所以啊,我觉得,谁也没有前后眼,早买的也未必就轻松。


danyboy


你好,嗨住租房来回答这个问题。


十年前上海房价一平还不到10000

2006年的时候,普通和南汇、黄浦和卢湾、闸北和静安都还没有合并,上海市全市的房产均价也就在9356元每平米。当时属卢湾区的房价最高,但也不足4万每平米。十年后的今天就算均价10万,也很难在卢湾买到房子了。

在这十年间,上海全市房价的均价就上涨了将近4倍。如果还是按照这一趋势,那么下一个十年上海房价的平均价格就可能会冲到10万每平米。由此可见,上海为代表的一线城市在过去十年所经历的房地产热潮有多猛烈。


十年前,上海房价还属于价格洼地

同事小谢在2008年的时候就在上海浦东买了一套房,当时均价在2万左右,房子不大才80平米,当时整套房产的总价也才160来万。尽管当时小谢购买这一套房产的时候,也是勒紧了裤腰带,做了很大的决心,看了很久的房子,最后在父母的催促下,勉勉强强买下了这一套房子。但如果从现在来看,这一套房产的增值几乎超过了市面上所有的理财产品,成为了最增值的投资品。

150万的房产,按揭30年,平均每个月大概也就3500元左右。而对于目前工资已经拿到1万左右的小谢而言,3000元并不算什么,也并不会影响他的生活质量。而在上海购置房产,拥有自己的房子所带来的安全感,使得这一笔投资更加划算。


十年后的今天房贷的压力更加明显

假设现在拥有了购房资格,希望在上海购置一套合适的房产,普通房产的均价保持在4万1平,一百平的房产就大概需要总价400万左右。除了要筹备120万的首付,还有280万,需要通过按揭的方式。那么根据商业贷款,即使贷款30年,每个月也需要供贷款14860元。而对于大部分在上海工作的年轻人而言,每个月要拿出15000元还贷款,几乎是不可能的。

如果说十年前买房子所要承担的贷款还勉强能够用日常的薪资对付,十年后的今天,买一套房子则意味着需要牺牲生活质量。而对于大部分年轻人而言,买一套房子,背一身的负债,远远不应该是一生奋斗的目标。因此,就目前形势而言,租房似乎是比购房更优的决策。当然了,想租到好的房子就要有更多优质的资源,更成熟的平台。嗨住租房-全城房源,一网打尽,房源多,房源真。全平台房源超过1000万套,实时可租房源20万套,在上海我们的房源数量比第二名租房平台领先2倍。


嗨住租房


看了很多回答,很有感慨,也想分享一下自己的故事。我家有点特殊性,但从中也许可以反映一点历史的变化。


早在1988年,我(准确说是我家)就在广州的一个住宅小区买了一套商品房。这可不是十年前,是三十年前了。当年广州改革开放,引入外资(主要是港资)开发建设住宅小区,开了房地产的先河。我那个小区,若不算全国第一个,排第二、第三名没问题。


重点是房价。大概是700元,房子90多个平方,总价约7万之内。这个数字要这样看,当年我的工资约100元出头,夫妻两个加起来不到200元。相当于现在家庭收入2万元以内,买7万的房子。


我当然买不起,父母也是普通干部,也没钱。但是我外婆在香港,就是所谓有港澳关系的家庭。外婆年纪大了,单身一人。那时候我们不可能去香港照顾她,她就半常住地回来广州。她想买个房子,帮我们改善一下居住条件,同时我们负责她的日常起居。因为她经营过云吞面小店,有些积蓄。一问价钱,毫不犹豫就要掏钱。回想起来很有趣,一个香港老太婆,用自己的积蓄,看那个时候的内地的房价,就是白菜价。而且那时人民币汇率也低,7万人民币大约就是3-4万港币吧,相当于香港一个白领2-3个月的工资,可不是真正的白菜价么。


那个时候什么都是现金交易,而人民币的最大面额是10元。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拉上妹夫,两个男人用旅行袋在银行里取钱,然后提溜着去找售楼部交钱。漫长的程序完成之后,人都有点抖。


从现在的角度看,外婆用钱袋子早早帮我解决了住房问题,是多大的幸运呢?不过那个时候的人却未必这么看。住上新房不久,我太太有一天回家不高兴。原来是她的闺蜜们说,你老公为什么就不能在单位分到一套房呢?言下之意就是我很无能,弄个房子还要自己掏钱,这是多傻的一件事。


其实真正傻的地方在于,我长期没有去搞懂金融杠杆的意义。大概是1991年,有朋友举家移民,自己一套几乎全新的、百来平方的房子,15万问我要不要。我心想你真以为我钱啊,没有要。其实那个价格就是大约一千多元。2000年前后,又有一个朋友问我,100万看江景的房子要不要,那个价格还不到1万元。我心想上哪搞100万,又没有要。


终于在二十多年之后,外婆早已作古,我将房子卖了,全部用于买新房子。价格固然翻了20-30倍,但是后来一比较并不是卖的特别好。一来房子旧了,没有电梯,二来时点不太对,三来也是自己不会讨价还价。看到我国人均住房达到60多平方的数字,还有点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的感叹。


回头看,如果就是满足基本住房需求,经济上又不吃太大苦头来说,我承认我是幸运的。但按照吴晓波说的,必须大胆跳跃才能实现财产增值,那么我又是失败的。但真要大胆跳跃了,可能一生的轨迹都不同。说来说去,人好不好,无非就是个人努力加运气两个因素。我从朋友身上看到的经验是,10年前为了解决刚需,咬牙背房贷,咬牙努力的人,现在都很好,不仅能弥补运气不足的因素,可能还胜过仅靠运气的人。


郭巍青


我第一套房子就是十年前买的。那时候房地产还是真正的市场经济,那个小区07年10月开盘,1.5万一平,到了08年10月,搞促销,9300一平,那时候我还没有太多的想法,就是不想租房了,觉得在北京南三环这个价位也可以了,就买了一套两居(那时候在政府部门,收入低),不到90平,有60万是按揭。第二年,因为公务员收入低、工作量大,老婆又迟迟不能调进北京,就辞职到了老婆生活的城市(也就是我现在生活的城市)跑业务。一开始是住在老婆单位提供的宿舍(那时候我们真的没什么钱,买北京那套房都是节衣缩食的),不过跑业务挣的还是比较多的,不久就又在这边买了一套三居,当然也是大部分贷款,不过总价不高,当时一平只有四千多一点。不幸的是后来自己当老板创业了,过了几年苦日子,基本上辛辛苦苦一年到头,交了税,给工人发完工资,自己所剩无几。不过幸亏D的政策好,我在北京的房子涨价了,后来找个合适的时机把它卖了,平均下来卖到了3.9万一平,于是又在这边买了一套四居,198平,虽然这个时候房价已经涨到六千多了,但我这次付的全款,然后手里还有一笔不算太少的积蓄。一下子感觉不缺钱了,也不想再受罪了,就不当老板了,在一家制造汽车零部件的公司当了质量总监(能有这个职位主要得益于以前我帮过这家公司老板的大忙),本来打算就这样了。但是到了2014年下半年,发现各地都开始陆续出台救市政策了,我就意识到房价肯定又要涨,于是果断出手,一个是在老家(北方某地级市)买了一套房子,当时是5600一平,现在涨到1万,不想让房子经常空着,就让我爸妈过去住;一个是在省会买了一套,买的时候是8900一平,现在同小区二手房均价2万左右,周末、节假日的时候一家人去住一住。不过房价涨得再高,对我来说也没什么实际意义,因为没有打算出售的(省会的打算退休后去住,老家的是作为事先留的退路,现在的两套一套自己住,一套准备给儿子),也不过就是买的便宜而已。我觉得我敢买四套房,并且基本都买在低位,主要还是我对D有信心,绝不会坐视房地产价格下跌。每次空调,都是“防止过快上涨”而不是要下跌,只是让它涨的慢一点而已;而只要跌了,就一定会救市,鼓励各路资金涌入。所以我坚信还能涨


搞事boy的爹


别十年前了,就拿我自己的亲身体验吧!

2012年吧,结婚多年打算要个孩子,再加上老婆整天在后面念叨,和你结婚,天天搬家,连个窝都没有!

但是在上海这地方,老租房也不是个事。但是房价不便宜啊!身上的钱也不多,看着周围的同事朋友都买了买房,而我们还整天祈祷房东,别在涨房租了。

于是掏净积蓄,还外借了一部分,凑了40万首付买了一个小两房,1.5万一平,贷款80万,总价不到120万!还好,和银行信贷部分有认识的,当时也比较宽松,基准利率85折。贷款30年,利息81万!利益比本金还高1万!每月还款4500!

但是感觉的确压力大,老婆要准备怀孕要孩子,离职了,我呢工资刚上万,还是税前的,在上海这收入,的确过的苦哈哈的!下馆子基本不考虑,来个亲戚朋友,我们才出去加个餐!

但是去年最高峰,一看,这房子近400万了,而且薪水也今非昔比,现在这还款基本上无压力,公积金都盖住大半了。

周边房子租金要5000的时候,我一个月额外支出一千多,加上公积金就够了!毫无压力!而且自己有了一个窝!

很多人问,为何不提前还款啊!

谁那么傻,贷款利息这么低,更别提还有一部分公积金贷款!

但是话说回来!看着房价高了很多,的确后悔后来没有多买几套房!要不现在日子更加滋润!

可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就是:

高房价绑架了实体经济,所以调控政策下来以后,房价不动了。

以我的房子为例,从1.5万涨到5万多,近4倍,用了5年!但是现在再从5万多涨一倍到10万?我觉得几乎不可能,即使在上海!所以调控政策限制了投机性买房,也就避免了房价的再次“暴涨”!

话糙理不糙!跟着党走“房住不炒”!

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不到自己结婚需要房!不要随意的投资买房!

现在动则几百万的贷款,我真心不敢想!

但是如果你新婚,希望在自己所在的城市定居,买房应该是必须的!因为房子也不会跌下去!

最后分享两个身边的虐心的故事!

朋友一。上海本地人,其他人赚到钱就买车,到处Happy的时候,他只有一个喜好,买房!买房,买房!还贷还贷继续坚持还贷!三年前,所有的贷款全部还清。同时锻炼了自己的赚钱和攒钱能力!他的谚语我一直铭记“攒够十万就还贷款,还清贷款继续买房”!现在,上海5套房,现金200多万!生活乐悠悠!当时有钱买车的人,现在苦哈哈!

朋友二,外地人在上海!在我买了房以后,买了第一套房(贷款)!因为老婆做生意,第二年苏州买了一套房(全款),第三年,昆山买了一套房(全款),第五年南方又买了一套(全款)。只为买房而买房。即使现在生意不好做,但现在吃租金,日子过的无比艰难潇洒!

朋友三,14年上海贷款买房,15年信用卡套现付首付花桥买了二套。现在花桥的房子翻倍,房租还可以冲贷款,手握两套房!虽然是房奴,但有底气!

坦白的说,我其实很后悔,买了第一套房子以后,思想禁锢了,没有在想二套三套!可惜!

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啊!


豪斯的上海滩


正好毕业10年,分享大学同宿舍兄弟十年前贷款买房的事情。

2007年我们从太原某大学毕业,我同学通过关系进入当时比较大的一个国有企业,月薪3000元,而我们大部分进入社会打工的月薪也就1200元,泪流满面!

2008年同学厂里面盖员工集资楼,当时6层的小底层才卖不到1千元/㎡,但是我同学的资历不够,关系也没那么硬,没排上队。只能买2千多/㎡的高层,一起吃饭的时候,同学和我们抱怨,要当房奴了,计划借钱首付买一套135平米的高层,每月还贷款差不多1500元。

你要问当时我的心情,日了狗有没有,每个月的还银行的贷款居然比我的工资还要多?!

如果问当了10年的房奴,我同学现在怎么样?

国企副处级干部,年薪15万+,而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他的那套房子在150万元左右,妥妥的涨了5、6倍。

现在仍然需要还月供,但是你觉得还能叫房奴吗?

很多人片面的认为“房奴”是贬义词,但实际上在通胀、贬值、物价上涨的今天,把有限的人民币换成固定资产,不是消费,而是一种投资;而每个月交房租,并且是交不断上涨的房租,才是一种消费。

我知道,肯定会有人看完这篇文章说我是托,不过没关系,我只想问一句:

如果让你回到10年前,你会借钱买房当房奴吗?

想清楚这个问题,在评论区告诉我。

认同我的观点,请在文章下面点赞,并且关注我,一个专注楼市的小伙伴。


疯狂太原人


十年前,也就是2008年,那时候房价刚好有点动静,像我们这里的小县城,单价也就2000~3000的样子。接下去,到2009年就是猛涨的时候。可惜啊!我没有抓住机会,到了2009年的下半年才买了一套二手房,单价已经涨到5000多。现在想想,我后悔得要命!


2008年,我们一家三口从义乌回到县里。我爱人在一家织布厂上班。我一时找不到工作就在乡下跟着我的父亲一起扛木头。有一天,爱人从县城打来电话,她想买一套二手房住。当时的我颓废得很,面对繁重的体力劳动,看着自己微薄的收入,一口拒绝了爱人的恳求。

那时候,口袋里的确有个十几万块钱,但是我不想动开。爱人在县城租了个车库,孩子又在县城幼儿园上学,开支老大。如果一下子把钱花光了,我感觉日子不应该这样过。父亲当时就给我一句,农村人买什么商品房?好好挣钱在家里造一幢多好!母亲看出了爱人的决心,打算支持我们买房。可是家里哪有什么钱啊!母亲说,只有等到木头卖了才有钱给我们。


当时,我对自己的将来很是迷茫,不知道要干什么?所以,在内心来讲根本没有在县城买房子的打算。对于爱人的恳求,我是牢骚满腹。搞得两人为此事还闹了别扭。

2009年春节一过,我到县城从事水电装修工作。一家人就挤在20平米的车库里,就连卫生间还是我自己搭的。说句实心话,2米的高度,夏天热得不得了,但是为了生存下去,一家人无奈地煎熬着。

这车库在一楼,缺点就是老鼠多得很。晚上,老鼠还上床玩。我记得半夜里,女儿尖叫起来,原来是老鼠从她的肚皮上爬过来又爬过去,还要咬她的耳朵。这个,我也深有感触。唉!谁叫我们是农村人呢!我这样跟女儿说。女儿大哭起来:爸爸,我不吃零食,我不买玩具,我少吃饭,我们听妈妈的,买一个房子吧!

我的心如刀割。

爱人对我就是恨铁不成钢!有一天,我休息,漫无目的地走在街上。经过一家房产中介,碰上了一个我以前教过的学生。他喊我,拉我进店里去坐坐。就是那一个上午,我决定要买房子了。我的学生跟我说,老师,快买吧!再不买,又要涨了!

记得那是2009年的10月份。当时的房价已经是5000多了。我也没有跟爱人讲,就自己去看房子了。说实话,也没怎么挑,没几天就定下来了。当我把爱人拉去房产中介签协议时,她傻了,呆了半天,先是骂我死笨死笨的,但是叫她去取钱时,跑得那个欢!女儿一听到买房子,高兴得跳了起来。那天晚上,一家三口在车库里兴奋了一夜没有睡着。女儿说,爸爸,明天早上我不买早餐,在家里吃稀饭。我摸着女儿的头,下定决心要好好干活,争取早日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

将近80平米的二手房,首付了17万,银行按揭贷款了25万。就这样,一个月后,我们就搬进去住了。也没有钱重新装修,只是添了一点生活的基本用品就入住了。房子本来就已经装修过的,只是风格有点老,还有就是窗户还是木头的。我自己把墙粉了一遍,把木窗敲掉换成了铝合金门窗。唉!总算有个家了!

一个月要还按揭贷款1200多,在当时,我一个月还挣不了那么多。我和爱人一起节省着过日子,一起还钱。女儿也很懂事,本来吃牛奶的,后来改成吃豆浆了。一家人除了吃饭,其他都不考虑了,为的就是还钱。

记得2010年的春节,我们全家只剩2000元钱。不巧的是,母亲从乡下拿了许多米粿来,没几天就感觉要坏了,这还了得,这可是全家过年的主要食物。爱人决定去买台冰箱,我也同意。于是,一家三口东挑西挑,终于决定买一台1500元的。就这样,我们过年就剩下500块钱了。说实话,500块钱一分都不敢用掉。过了年,女儿要交学费,还要还按揭款。我提议去母亲那里借一点,爱人不肯,坚决要自己克服。

过了年,大年初三,我就开始挣钱了,等到女儿正月十六开学,学费已经有了。那个月房子的按揭款是爱人缴的。我记得,别人家过年鞭炮齐鸣,我们家三口吃了米粿就抱在一起相互取暖,早早睡了。还什么过年?简直是心事重重啊!那段日子,我经常干活到半夜,就是早早上床也睡不着,心里有担子压着,喘气都困难,总希望能早点还清贷款。

现在,房子虽然是自己的了。但是,爱人总是骂我傻笨,说是我的愚蠢造成了后来的苦难。如果听她的话,2008年买了房,就不需要贷款了,这些年一家人拼命省钱都是在做无用功。我一想起这件事,心里就痛苦得很。还好,我后来意识到了房价的涨势,不然的话,就凭我这点能力,到现在还是两手空空,头无片瓦。


拙燕衔泥


十年前的房价和现在相比,那真的已经算是非常低的价格了。可是当时十年前,很多人不这么认为。很多人觉得当时房价真的是太高了,买不起。现在也一样,现在大家也觉得房价特别的高。感觉靠自己的收入存钱买房,简直是一个梦想。其实是一样,再过十年,你会发现,现在的房价并不是那么的高。其实房价高与低只是相对而言的。只要我们满足了自己的住房需求,房价的高和低其实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反正我们是用来住房,而又不是用来炒房的。那十年前咬咬牙来买房子的人们,现在都过得怎么样了呢?


我身边有一个朋友,当时在北京。他为了结婚,不得不东借西借,买了一套60平米的房子,而且还是贷款买的。每个月除了家庭的日常开销之外就是还贷款,每个月还贷款将近4000元。在北京住了好多年之后,突然想回,自己的家乡发展。于是就把北京买的那套房子卖了,除了还清银行的贷款之外。还剩余60多万元。于是又在自己的家乡,买了两套房子,而且也比较宽敞,每一套都是在150平左右。想想自己在北京奋斗的那些年,他非常的感慨。感觉还是在自己的家乡过得比较舒适。


其实十年前咬咬牙,借钱买房的人们。现在来看,他们的眼光还是非常不错的。起码很佩服他们的勇气。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只要自己想去做,咬咬牙,借助身边的资源和朋友,事情就解决了。无论是买房子还是任何事情,都需要靠的是一种毅力,决心,和自信。

还有一些朋友,当时他们在大城市里买了房子之后,现在依然大城市里生活。只不过把自己的小房子换成了大房子。这些年的努力都没有白费。无论在哪里,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只要你自己努力,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


文史大世界


不请自来,先谈谈两个房产故事,再说房奴的幸福!
第一个故事很多人都听过:

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在阴间相遇,中国老太太唉声叹气的说: 命真不好啊,我辛辛苦苦、省吃俭用一辈子,终于攒够了钱买了一套房子,结果还没有住上一天就来阎王爷这里报到了,冤枉啊!听完中国老太太的话,美国老太太也叹气的说: 哎,其实我和你差不多,我年轻的时候就按揭买了一套房子,还了一辈子的债,终于还完债该轻松了,结果也来看上帝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结果看着一样,过程大有不同,智慧比努力重要。


第二个故事,中国版买房暴富秘密。

89年上海的一个打工族,月工资80,房贷月供60元还款30年,省吃俭用买了一套郊区的房子,十年后成了市中心的房子,房价工资已经翻番,搞笑的是这伙计没有选择一次性还完银行贷款,到2019年也就是明年就还完了,月供还是60,房价已经6万多一平,工资已经上万,他就这样成就了一个经典的买房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 选择有时候比努力更重要!

十年前的房奴真的不好受,带“奴”的做人都是不好受的,但是他们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成功的用金钱与智慧的杠杠撬动了自己的财富人生。

个人的力量永远控制不了CPI的涨幅,金融杠杠也不是每个人都用的很好,“10年前没有买房,意味着以后的15年都是白干”,这句话还能不能奏效就不得而知了。

10年前买房的你,就偷着乐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