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产业兴旺“金钥匙”邹平县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今年1-6月份,邹平县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7万亩,流转总面积达到39.3万亩,实现土地整体流转的村152个,计划今年流转15万亩以上,力争2020年全县面上基本完成流转。通过土地流转,亩均增收10%、300元左右,村集体耕地增加约1.8万亩,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约1800万元。

今年以来,邹平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紧牵住产业兴旺这把“金钥匙”,统筹谋划,科学推进,积极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增强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促进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

持续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新増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4万亩、水肥一体化面积8万亩,完成农业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2350亩和生态综合治理项目1万亩,全县高标准农田达到48.1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9.5万亩、水肥一体化面积22.5万亩,其中,元瑞农业通过水肥一体化,比大水漫灌节水35%、节肥40%-60%。不断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140万千瓦,位居全省县级前列,小麦、玉米机收播率达到99%以上,全泉、东方红、永兴三家农机合作社农机跨区作业队被评为“2018年山东省明星农机跨区作业队”.积极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供销系统建成为农服务中心19处、村级为农服务站130个,实现社会化托管服务25万亩。今年4月1日,全省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在邹平县召开,对邹平县十万亩高质高效绿色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给予了高度评价。

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新申报绿色食品6个、有机食品6个,完成17家企业42个绿色食品证书年检工作,全县标准化基地达到62.2万亩,“三品一标”认证产品达到91个,长山山药、红芽香椿、青阳小米、黄心地瓜、邹平水杏成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孙镇蜜梨、高新葡萄、焦桥蔬菜、好生花卉、码头甜瓜、台子无花果等特色农产品逐渐打响品牌。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全面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完成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45万亩,顺利迎接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省级验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即将全面启用,年内可实现主要农产品安全追溯管理全覆盖。大力发展蔬菜、食用菌等设施农业,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1.4万亩、食用菌投料量10.8万吨。扎实推进沿黄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一、二季度完成农业投融资1170万元。积极培育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全县市级园区达到13家。

持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积极顺应农村“三权分置”改革大势,加大政策引导扶持力度,全面推广农业大灾保险,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同时,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码头镇炭刘村、台子镇官道村两个市级试点村改革任务已全部完成,并在全县范围内全面铺开,确保10月底完成858个行政村的清产核资工作和80%村庄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稳步推进林业行政审批改革试点工作,九户、码头、长山等5个试点镇完成林木采伐审批事项承接工作,已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200株以下)350余份。扎实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入颁证到户阶段,西董坊子村作为试点村已完成颁证工作,并在西董、明集两个镇街全面铺开,加快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年内计划完成改革面积11万亩,目前已完成2.3万亩。

大力发展农业“新六产”。大力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新认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5家,新增备案合作社17家、家庭农场28家,全县销售收入过500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3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03家、备案家庭农场达到128家,荣获全省农业产业化工作先进县。大力发展玉米深加工产业,全县玉米深加工能力达400万吨,为全国第一,产品医用葡萄糖占全国市场份额的80%,年产玉米淀粉糖180万吨、玉米油75万吨,成为了粮食产业发展“滨州模式”的践行者和领跑者。大力支持特色农产品向深加工领域延伸,老齐东无花果深加工已有无花果干、果汁、果酒、果茶等多种产品;齐国参山药深加工已有山药粉、山药果汁、山药面条、山药糕点四大系列几十种产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快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积极推进南部山区保护性开发和北部沿黄精品旅游带建设,加快“南山北水”的全域旅游格局。大力推进“电商进村”,全县农村电商网点达到500余个,“淘实惠”农村电商平台已经上线,焦桥镇率先建起镇级电商创业园,邹平青年创业园入围全市首批电子商务示范园区,构建起了县、镇、村三级电商网络体系。截至目前,全县新发展农业“新六产”终端型业态9家,体验型业态14家,循环性业态7家,智慧型业态3家。西王玉米生态文化产业园、白云岱顶生态观光采摘园、长丰农场医疗养老和温泉健身旅游综合体、醴泉范公文化旅游产业园等农业“新六产”项目正在积极建设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