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任正非、董明珠等人的管理經驗總結,中小企業可作爲參考

導讀:

本文所述內容引自頭條,有刪改,無任何盈利性質,有侵權行為提醒立刪。

第1條鐵規:公司利益高於一切

馬雲、任正非、董明珠等人的管理經驗總結,中小企業可作為參考

公司是一個平臺,每個人,包括老闆。都是在藉助這個平臺來創造價值,實現自我。何謂公司利益?就是大多數人的利益,包括當前利益和未來預期。倘若有人因為個人利益損害了公司利益,那麼一定是要承擔責任的,就算老闆不追究,其他員工也不會答應,因為損害的是每個人的利益。因此,公司利益高於一切並不誇張。

第2條鐵規:團隊至高無上

馬雲、任正非、董明珠等人的管理經驗總結,中小企業可作為參考

在社會變革的大背景下,獨角獸存活越來越難,團隊才是最好的存在形式,沒有人可以徹底脫離團隊而良好的存在。因此,團隊的地位自然也要放在比較高的位置,因為通俗點說,大河漲水小河滿,大河無水小河干。這就是團隊和個人的關係,團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第3條鐵規:用老闆的標準要求自己

馬雲、任正非、董明珠等人的管理經驗總結,中小企業可作為參考

個人薪水、抽成、獎金的分配雖然與工作業績相關,但它們最終是在老闆所獲取的企業利益的源頭基礎上實現。所以為謀求自身利益的兌現和擴大,就有必要以老闆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在團隊中,你的主管、你的客戶,都是你的老闆,你的工作態度必須要超越他們,否則你將永遠是他們的指責對象。

馬雲、任正非、董明珠等人的管理經驗總結,中小企業可作為參考

第4條鐵規:把事情做在前面

馬雲、任正非、董明珠等人的管理經驗總結,中小企業可作為參考

什麼算是敬業的標準?只有一個標準,這就是你所做的事情是在別人之前,還是之後。

如果是老闆想到的事情,讓你去做的,你做完了,但這算不上是在前面,前面還有老闆。如果老闆還沒想到的事情,你做完了,很棒!

同樣地,比較對象還有主管、同事,看看自己的努力是在前面還是後面。面對一大攤子管理及後勤機關人員,讓人挑刺是很委屈很難受的,但要知道,做在前面就可以去挑別人的刺,如果你想改變局面的話。

第5條鐵規:響應是個人價值的最佳體現

馬雲、任正非、董明珠等人的管理經驗總結,中小企業可作為參考

個人價值的體現建立在團隊對你的需要程度上!所以,每當上司發出倡議或團隊中有人尋求工作支援的時候,在第一時間做出積極響應就是必須的事情,因為這關係到你的價值體現。

馬雲、任正非、董明珠等人的管理經驗總結,中小企業可作為參考

第6條鐵規:沿著原則方向前進

馬雲、任正非、董明珠等人的管理經驗總結,中小企業可作為參考

對於原則方向只能接受它,不能抗拒它,如果你打算堅持下來並期望有所作為。

那麼,如何才能做好事情?很簡單,沿著公司明文規定的原則方向前進,不要偏離,不要為人所左右,包括你的主管的某些指令在內。

馬雲、任正非、董明珠等人的管理經驗總結,中小企業可作為參考

第7條鐵規:先有專業精神,後有人才

馬雲、任正非、董明珠等人的管理經驗總結,中小企業可作為參考

各個部門中有各種各樣的人,但其中總有些人的存在是可有可無的,因為他們沒有專業精神,他們無法被人所倚重,他們只是部門中的一些省略號,註定將要在只尋求結果的模式和程序中消失。

因為專業精神,就是服務本身,服務既是指為客戶服務,又是指為自己周圍的同事服務。

第8條鐵規:規範就是權威,規範是一種精神

馬雲、任正非、董明珠等人的管理經驗總結,中小企業可作為參考

有的人做事永遠不能規範,因為他們從來沒有把它視為是必須的,所以他們永遠受到打壓,成績總是被人否定。

規範是一種精神,一種可貴的習慣,這是它不容易養成的原因。但是,沒有規範,就沒有權威,規範意味著你不但懂得做人和做事,而且懂得如何做好它們。

第9條鐵規:主動就是效率,主動、主動、再主動

馬雲、任正非、董明珠等人的管理經驗總結,中小企業可作為參考

主動的人是最聰明的人,是團隊中最好的夥伴,是人人都想要有的朋友。永遠要記住,主動精神是你最好的老師。在困難的時候能夠幫助我們的,是主動而不是運氣。

第10條鐵規:做事三要素,計劃、目標和時間

馬雲、任正非、董明珠等人的管理經驗總結,中小企業可作為參考

永遠要有計劃,永遠要知道目標,永遠不要忘了看時間。

以上幾條相信有些老闆看到會說:不過是一廂情願罷了,也有人會說假大空。如果輕易就可以實現呢?那一定不值得我在這兒浪費口水。

所有以上幾條,實現當然會是有前提的,這個前提就是績效考核。都知道熙熙攘攘皆為利往。人心向利,無人例外。抓住這一點,做好績效考核,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只要尊重人之本性。

什麼樣的績效模式是尊重人本性而不是限制人的呢?不是KPI,而是KSF。簡單介紹下什麼是KSF。

什麼是KSF薪酬績效模式?

馬雲、任正非、董明珠等人的管理經驗總結,中小企業可作為參考

KSF是一套給員工提供加薪機會,又不增加企業成本,以此激發員工拼命工作的薪酬方案。KSF強調員工的需求,啟發與調動員工為自己而做!

馬雲、任正非、董明珠等人的管理經驗總結,中小企業可作為參考

KSF的分錢與共贏模式

一、分誰的錢

1、市場的錢;2、浪費的錢;3、新價值點的錢;4、超值的錢;5、高效的錢。

二、憑什麼分錢

1、員工創造了更高價值;2、人效提高了,資源充分利用了;3、做出了超出原來的價值、產值;4、做出做更好更多的事情。

三、如何分錢才有意義尋求平衡點,比過去做得更好原則1:只要做得比過去好,超越 標準就可以分錢原則2:企業願意為粘合度、匹配度高的指標付費原則3:①平衡線思維:員工收入增加、企業利潤增長給員工一份加薪計劃,給企業一套改善企業的的方案;②平行線思維:平行向上、可持續良性增長員工利益與企業利益高度粘合,實現目標一致趨同

設計案例:某企業生產經理的KSF薪酬績效設計表

馬雲、任正非、董明珠等人的管理經驗總結,中小企業可作為參考

這種情況下,我們採用KSF模式,將他的薪酬分為8個部分。並且這些都是與公司利益密切相關的,作為生產經理也有能力去改進的。

1、產量每增加x元,獎勵y元,每減少x元,少發y元;

2、輔料成本率每降u,獎勵v元,每升u,少發v元;

3、產品性能合格率,每上升m%,獎勵n,每下降m%,少發n元;

4、及時交貨率,每上升a%,獎勵b元,每少a%,少發b元;

5、員工流失率,沒流失,獎勵200元,每流失1人,少發1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