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女性守寡後,不能改嫁,她們是如何維持生計的?

在古代封建社會,女性的地位是非常卑微的。男人可以三妻四妾,而女人卻只能從一而終。宋朝以後,受到封建思想“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一女不嫁二夫”的影響。丈夫死後,很多女人都選擇從一而終,生活是極其悲慘的。

古代的女性守寡後,不能改嫁,她們是如何維持生計的?

許多寡婦受到“從一而終”的思想束縛和道德輿論強調的“貞潔”。過分的強調“貞潔”的重要性,以女性改嫁“失貞”為恥,這一切的封建毒瘤逼迫著寡婦寧願餓死也不改嫁。於是,受到這種封建思想的主導,從一而終的婦女,往往會受到後人的尊敬。改嫁的婦女,往往就會受到歧視。但是,在封建社會無論是從一而終還是改嫁,生活其實都是很悲慘的。

古代的女性守寡後,不能改嫁,她們是如何維持生計的?

那麼不能改嫁,可守寡後,她們守寡後是如何維持生計的呢?無非就這幾種!

一、自力更生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這時寡婦自己會承擔起家裡的勞務,手工針線,採桑養蠶,漿洗衣裳來謀取生計。承擔勞務之外還要贍養老人和撫養子女,整個家庭的重擔都壓在疾苦的女人身上,生活雖然清苦但總算還有個家。

除了這些,也有自力更生創業或者出去打工的,比如自己做點賣些豆腐,還有的會到別人家去做工,但是古代很多的婦女都會裹小腳,也幹不了太多的體力和重活。

自己動手,以解決燃眉之急。不過這些並不能讓她們得到真正的滿足,逐漸的會使她們的心靈扭曲。對人冷漠,甚至會厭惡同性。

如若她們留有兒子,兒子成人結婚之後也會將“己所不欲”施於下一代上,會對自己的兒媳婦百般刁難。如果自己兒子死了,是打死也不會同意兒媳改嫁的,讓自己身上的道德枷鎖一代一代的向下延續。

古代的女性守寡後,不能改嫁,她們是如何維持生計的?

二、丈夫遺留下的財產過生活

首先如果她嫁到一個好的家庭,而且兒子已經長大成人了。那麼丈夫死後,兒子會繼承丈夫遺留下來的全部遺產,她可以跟著兒子過生活。

第二種就是沒有兒子,但是婆家或孃家的權勢大,生活也不會為之所困。歷史上有一例子就很好的證明,乾隆寵愛的十公主,嫁給了和珅的兒子。但和珅倒臺自殺全家牽連,十公主守寡後依然衣食無憂。

第三種就是兒子很小,但是婆家業大,也可以過得無憂。《紅樓夢》中,李紈的丈夫賈珠去世後,不僅生活無憂,一年還有著不少的金錢補助。平日裡除了撫養幼小的蘭哥兒,就是帶領小姑子們讀讀書,遊遊園,寫寫字,打打趣,日子過得相當不錯。

古代的女性守寡後,不能改嫁,她們是如何維持生計的?

第四種就是有些兒子很小或者沒有兒子的寡婦,大部分就會面臨著吃絕戶,悲慘的生活。因為在那個時候的女性是沒有繼承權,面對孤兒寡婦,生活疾苦還會有人來爭奪財產。

這些人就是丈夫的族人甚至是村裡的人,他們會來爭奪財產。據記載,明末秦淮八豔之一的柳如是,她嫁給了錢謙益為妾,但當錢謙益死後,宗族的人就把東西搶完了,柳如是氣不過,於是就上吊自殺了。

還有很多吃絕戶的婦女,走上了乞討的道路,結局十分悽慘。最好的例子就是魯迅先生筆下的祥林嫂,丈夫死後被家婆賣掉,換了錢為小叔子籌備彩禮。賣到了一戶較好的人家,誰知道沒過幾年,丈夫病逝,兒子又被狼吃掉,房屋也被大伯霸佔。最後瘋掉淪落為乞丐,死在野外的雪地裡,十分的淒涼。

古代的女性守寡後,不能改嫁,她們是如何維持生計的?

三、靠官府補貼

我們都知道,在以前會給寡婦立所謂的“貞節牌坊”,有此“殊榮”的寡婦政府是有獎勵的,會發放一些撫卹金。還有一些家貧且無家族支撐的寡婦,而且又養育有子女的。官府也會根據守寡年限給予適當的物質補貼,免除相關稅賦徭役。寡婦獲得官府補貼來過活生活,這些就類似於今天的貧困戶補助、低保戶,這些官府的補貼也是可以勉強的支撐生活。

古代的女性守寡後,不能改嫁,她們是如何維持生計的?

寡婦門前是非多,寡婦一直以來都是非常敏感和特殊的群體。古代的寡婦因為身份特殊,人們總是帶著異樣的眼光持有有色眼鏡去看待她們。她們不僅要忍受生理上、精神上、物質上的煎熬;還要忍受一些莫須有的風言風語和一些強加的例如“剋夫”等封建迷信的名號。

古代的女性守寡後,不能改嫁,她們是如何維持生計的?

古語“寡婦門前是非多”!失去了丈夫的寡婦們,生活其實是很不易的。維持生計的同時還要承受許多的心酸與無奈。但是在那個時代也只能咬牙和堅持,寡婦往往要比別人更辛苦。

從一而終,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現代來說,都應該是美好的。可是,當我們在享受這份美好的同時,是否也應該要感受到,曾經的痛苦呢?

豪說歷史:每天更新歷史故事,奇聞異事,古今美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