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紅色記憶的申都村

從西寶北線田家莊段下車,向南走1公里左右就是申都村。雨中沿著村道前行,只見村道兩旁綠樹成蔭,間或幾叢鮮花在路邊綻放。成群結隊的燕子在綠樹之間翩躚飛舞,有時候甚至肚皮貼著路面掠過,甚是有趣。

記者來到80歲的6組村民敬俊文家中時,他正在家中休息。敬俊文說,相傳,古時候,村中有一名姓申的都督,所以才叫申都村。關於申都的故事有很多,其中一則“改姓”的故事在村中流傳非常廣泛,不僅敬俊文聽說過,還被《鳳翔文史資料第二十九輯》收錄。

這個故事與敬俊文的姓氏有關。申都村有四大姓,分別是張、敬、蒲、嚴。但這個故事中,敬姓原先並不姓敬,而是姓苟。這是怎麼回事呢?相傳,在很早以前,申都村有個名為苟家堡的地方,村中苟姓村民大多居住在這裡。苟家堡有一名叫苟瑞文的秀才很有學問,有一年,他去往京城趕考。因為苟瑞文的文章寫得極好,很受考官的賞識,於是他的名字便順利上了皇榜。待到發榜那天,報喜的差役來到客棧,大喊:“苟老爺,苟老爺,恭喜您高中!”誰承想,因為“苟”這個讀音,客棧裡其他人笑出聲來,苟瑞文聽後,心中甚是不悅。

後來,苟瑞文在殿試上表現出眾,被皇帝欽點為一甲進士,並準他回鄉探親祭祖。苟瑞文帶著滿心歡喜回到村中,鄉親們很高興,紛紛圍上來,口中連稱:“苟老爺回來啦。”弄得苟瑞文心裡怪怪的,於是他靈機一動,拿著毛筆爬到“苟家堡”的牌匾前,在“苟”字的右邊加上了自己名字裡的“文”字,“苟”就變成了“敬”,並對鄉親們說了自己在京城客棧裡的窘迫情境。村民們聽了,都覺得還是把姓改了好,於是姓苟的村民紛紛將姓改成敬,從此村中便沒有苟姓。

其實這個傳說是有事實依據的。在南充市南部縣的一處石窟內,曾發現一塊石碑,上面記載了清代時,當地苟姓先人考中進士,清乾隆皇帝在殿試時親筆將其苟姓改成敬姓一事,在當地縣誌中對此事亦有記載。

申都小學裡的紅色火種

從村中廣場出發,向東走數百米便是申都小學。在鳳翔縣的歷史中,這所小學可是赫赫有名,這要從村中的嚴姓後人說起。

據相關文史資料記載,1912年,申都村村民、晚清拔貢生嚴敬出任鳳翔縣議會議長一職。次年,他又被當時的陝西省教育廳任命為陝西省第二中學校長。1929年,嚴敬在申都村菩薩廟創辦起鳳翔縣第三高級小學,也就是後來的申都小學。

從那時起至今,申都小學的位置一直沒有改變過,在校長馬永宏的帶領下,記者來到申都小學教學樓一旁。記者看到,幾塊石碑靜靜立在草叢中,在雨水的沖刷下,碑上的字跡清楚了不少。第一塊石碑上寫著“陝西第三屆省議會議員、省立第二中學校長乙酉科拔貢慎暄嚴老夫子德教碑”,右上角刻著“民國三十一年”等字樣,應是為了紀念嚴敬對申都小學的功績所刻。這塊石碑保存完好,正面、背面字跡清晰可辨,碑座大半埋在泥土中,從露出地面的部分來看,仍能看到雕刻的細節。

這塊石碑背後是幾塊民國時期的斷碑,從殘存的文字看,應是創建學校碑記。

除了幾塊石碑以外,申都小學並沒有留下多少舊日痕跡,但這所小學在革命史上留下的痕跡,卻是不可磨滅的。

據《中國共產黨寶雞歷史》記載,1938年,中共陝西省委派任戈白到鳳翔巡視瞭解黨的工作。任戈白到了鳳翔後,就與申都小學教師、地下黨員王志賢等取得聯繫,隨後建立了中共鳳翔縣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縣工委),王志賢負責宣傳。

縣工委成立後,認真研究了本縣黨員的構成情況,決定在廣泛開展抗日救亡活動的同時,鞏固申都小學黨支部,實行農村、城鎮兩條線發展黨員的工作方針,並要求王志賢以申都小學為中心,在農村發展黨員。隨後,申都村還成立了農民夜校和黨支部。從此,革命火種從申都小學和申都村熊熊燃燒起來。

村中發生的紅色傳奇

抗日戰爭時期,申都村發展出了一批農民黨員,在申都小學任教的王志賢為學生購買《新華日報》,組織學習,並從中選擇進步青年進行培養教育,先後發展學生黨員20多名,隨後在學校的三個班級中建立了黨支部。這些學生黨員畢業後,繼續在所在地發展黨員,擴大組織。

隨後,中共西府地委決定成立中共鳳翔縣委員會,王志賢任縣委書記。這一時期,國民黨加緊了對國統區共產黨組織的破壞,反共事件時有發生。時任申都小學校長的劉騏思想進步,縣委三位主要負責人先後在該校以教書為掩護,從事黨的地下工作,劉騏表面不聞不問,暗裡提供便利條件。有的共產黨員還借職業之便,與知識分子和上層人士交朋友,如縣參議長謝蘭和常友仁、王活、魯濟美等人,都成了共產黨的摯友。

1939年暑期,省委派馮和駿(馮惠庵)到鳳翔,任縣委宣傳部長,公開身份是申都小學教員。省委同時明確鳳翔師範學校和從西安搬遷到鳳翔的東北競存學校黨組織受鳳翔縣委領導,兩校黨組織由馮和駿負責。隨後,縣委決定在農民黨員集中的申都村等村舉辦黨員夜訓班,對農民新黨員進行培訓,以儘快使他們適應鬥爭需要。培訓都是在夜深人靜時悄然展開的,黨員來到指定地點,圍坐在一起,沒有人點燈,培訓完後再分批離開。

在之後的數年中,許多共產黨員都以申都小學教員身份為掩護,開展黨的工作。申都小學為黨的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一直到解放戰爭時期,申都村的紅色傳奇仍在繼續。1947年夏,申都村三官廟唱皮影戲,西府武工隊派人偵察,發現榆杏鄉保隊副韓有為在戲臺後賭博。散戲後,武工隊以國民黨鳳翔縣便衣隊之名,將韓有為帶到保公所,收繳長槍11支、短槍1支。撤離時,命韓有為向鄉上打電話報告說,“過了一夜八路軍,把保公所的槍收了。”國民黨鳳翔縣政府如臨大敵,十分驚慌。

馬永宏帶著記者來到申都小學操場,他指著操場中的一處花壇說,這裡原先是一間平房,王志賢等地下黨員每天就是在這裡工作到深夜,制定黨在鳳翔活動的方針政策,發展新的黨員。現在雖然房屋已經不在了,但紅色精神依舊在村中流傳,永不磨滅。

視線越過花叢,一面五星紅旗在花壇背後飄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