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鬧矛盾|年薪百萬仍是「窮人」 房價讓一代人患上焦慮症?

週四鬧矛盾|年薪百萬仍是“窮人” 房價讓一代人患上焦慮症?

一則“北京大土豆”的微博大概表述了100萬年薪在北京仍是窮人,讓人大跌眼鏡,生生打了個寒顫。跑到鏡子前看著自己,月薪不到1萬實則4000的那個我,是不是應該活在“原始社會”。

週四鬧矛盾|年薪百萬仍是“窮人” 房價讓一代人患上焦慮症?

其實仔細想想,他們說的都是錯的嗎?未必。

按照大土豆的算法,也不無道理。在北京還沒有買房子的前提下,房租6000-1萬不等,取決於你想要什麼樣的居住環境。吃飯、通勤、日常其他開銷,每個月也要大幾千。一季度買兩身衣服,就算都是優衣庫也要小几千。為了保證生活質量,健身、輕奢品、出去遊玩,如果再要泡個吧,花銷就上不封頂了。如果要封,估計也就是信用卡中心強制封頂了。

當然,以上這樣的計算還是月入6萬左右的“哭窮”。還有相當一部分月收入不甚理想,租3000元一室仍嫌貴的“漂一族”。如果非要保證高質量的生活,別說100萬,1000萬也不會很快樂。是的,道理是這樣的。但是不得不說,當我啃著大饅頭坐在租來的沙發上還在回味今天下班時遇到美女的愉悅時,看到這番言論著實給我心頭一記悶拳——我還有什麼資格趕到快樂。

不久前一篇《摩拜創始人套現1.5億背後,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火爆網絡,韓寒發微博說,這“不光光是在販賣焦慮,而是在製造恐慌”。

週四鬧矛盾|年薪百萬仍是“窮人” 房價讓一代人患上焦慮症?

是啊。主人公仍是我,當我又一次啃著饅頭坐在租來的沙發上回味今天下班遇到美女愉悅的心情時,又一次感覺到了胸悶氣短。我一個誠實守信、敬業愛崗的不小青年,怎麼他們都非要離我而去把我惡狠狠地甩在身後?接二連三地感受到了這種言論給我的恐懼和焦慮。但文章說的不對嗎?也未必。

身邊確實有太多優秀的人將我甩在了身後,越是優秀的人就越是努力,越是平庸的人越是不求上進,差距就這樣形成了。道理我都懂,可是在一次次吃了悶拳之後,會覺得這樣的言論特別沒意思。如果他們的初衷就是在販賣焦慮,那麼他們成功了。可是,他們為什麼能成功?販賣焦慮為什麼那麼有市場?如果我們拋出一個問題就達到了矛盾的效果,那麼房價是不是就是原因呢?

不能說房價就是唯一原因,但如果是團伙作案它或許就是罪魁禍首。關於房價,我們過去討論的太多太多,從調控政策談到人生理想,從房價又漲了談到娶不到老婆……而從去年年末提出來的觀點裡,我們又開始關注房價的“社會責任”,就是——房價正在扼殺年輕人的創造力,限制居民的生活品質,透支居民的購買力。

扼殺創造力

有一個玩笑,當一個人正構思出一個有趣的話題要寫成小說時,置業顧問打來電話說房價又漲了兩千,瞬間靈感全無。雖是一個玩笑,但也透著些許無奈。當意氣風發的年紀需要詩歌和愛情時,活著、買房、結婚、生子成為了人生的主旋律。而沒有房,似乎接下來的人生步驟都將無比艱難。他不會再有心情去研究如何將童年的紙飛機疊的更好,也不會有心情探討詩詞歌賦享受文字帶來的愉悅,而是要掙錢,掙更多的錢——買房。

限制生活品質

他想買一部新款的筆記本電腦,將工作和生活娛樂都更效率。她想出國旅遊,找尋遊記中那些故事那些人。他想買支鋼筆,認真地寫封信給哪怕就在身邊的他愛的人。她想買瓶神仙水,想讓這一份年輕和美貌晚一些再動身離開...他們有太多的生活需求,不僅僅是房子。但是巨大的現實的壓力告訴他們,想要買房,這一切都要停一停。可有的時候,停一停、等一等,恐怕結果就完全不同了。

透支購買力

現在大多數年輕人買房,基本都是父母首付、自己還貸的1+1模式。這不僅僅是透支了年輕人的購買力,而是透支了兩代人的購買力,更甚者,透支了孩子的養育和父母的養老。可憐天下父母心,一輩子打拼到頭來依然不能鬆懈,擔心自己的孩子“不穩定”、“不開心”、“沒有車”、“沒有房”。有多少人的父母都在說著同樣一句話,“我現在努力掙的,將來都是給你的”。他們的無私與偉大,讓我們的有了自己一片天地,等自己的孩子到了買房的年紀,我們是不是依然會重複父母的想法和行為?有時候會喪氣地去想,為了幾十平米的居住環境,犧牲父母的天倫之樂,反倒不會在意房價是不是在透支購買力,而是這一切值得嗎?

一句“老話”: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如今卻是隻有苟且,沒有遠方。這代人,或者幾代人,多多少少都有染上時代惡疾——焦慮症,而房價確是我們無法忽略的沉重話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