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朝古都西安,最早的汉长安城原来早已成农田

我国陕西省的省会西安是历史上就有名的13朝古都,然而有不少人对于“西安”这个名称不满意,认为恢复成古代汉、唐时期的“长安”显得更有历史感。但是你知道吗,现如今的西安老城区实际上只是明代的产物,甚至可以说是大体上的第三座长安城,而真正的古长安城,其实早已变成了农田。

13朝古都西安,最早的汉长安城原来早已成农田

历史上第一代长安城,是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建造的。当时秦朝首都咸阳被项羽放火焚毁,于是刘邦在咸阳城南方的长安作为新都地点,建成了长安城。当时刘邦在开始在渭河南岸、阿房宫北侧、秦兴乐宫的基础上重修宫殿,命名为长乐宫,高祖七年(前200年)建造了未央宫,之后汉朝又陆续新建北宫、桂宫、明光宫、建章宫,并在城西扩充了上林苑,开凿昆明池。

13朝古都西安,最早的汉长安城原来早已成农田

汉代长安城到最鼎盛时期,是成为连接欧亚的桥梁、“丝绸之路”的起点时,当时城中有8.8万户,24.6万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居民众多的城市。然而随后政权更迭战火不断,汉长安城逐渐破败,地下水也遭到了严重污染“水皆咸卤”,于是隋朝的隋文帝杨坚在长安城东南龙首塬南面选了一块“川原秀丽,卉物滋阜,卜食相土,宜建都邑”(《隋书·高祖纪》)的地方建造新都,新都定名为“大兴城”,而这里的“大兴城”就是日后唐朝的长安城,历史上的第二座长安城。

13朝古都西安,最早的汉长安城原来早已成农田

唐长安城是中国古代城市的巅峰,面积庞大有87平方公里,是公元800年所修巴格达的6.2倍,古代罗马城的7倍,甚至是现在西安古城面积的9.2倍。城内人口超过100万,城外郊区也居住着大约100万人口,不但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城市,也同时是世界最大城市。现在被人们频繁提起并为之骄傲的长安城,大多是指的这座城市。然而在唐朝末年,后梁太祖朱温强迫唐昭宗和全城百姓迁往洛阳,之后全面拆除了唐长安城,历史上第二座长安城也被终结。

13朝古都西安,最早的汉长安城原来早已成农田

那么第三座长安城,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西安古城是怎么来的呢?原来朱温又派自己的手下韩建驻扎长安,而由于唐长安城已备完全拆毁,所以韩建只在唐长安城皇城的基础上建了形成,这就是之后明清所延续至今的第三座长安城。

13朝古都西安,最早的汉长安城原来早已成农田

而到此时,最初作为起点的汉长安城已经完全变成了农田。从如今西安的夜景图上可以清楚看到,汉代长安城所在地灯光一片昏暗,这是我国政府因为了保护此处不与开发,才形成的独特景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