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于五代的“传国玉玺”

消失于五代的“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简称“传国玺”,是秦代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用和氏璧镌刻而成,为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证凭。而它的材料就是和氏璧,史书记载,秦王政十九年,秦破赵,得和氏璧。后来天下统一,嬴政称始皇帝,就命李斯用小篆雕刻了传国玉玺,正面刻上“受命于天 既寿永昌”八个字。

消失于五代的“传国玉玺”

传说中,“传国玉玺”方圆四寸,环刻“双龙戏珠图案“,最下面有三道尖波浪线、双边。整个图案的寓意是:日照大海现双龙。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又以八个字代表秦始皇是顺受天命,当了皇帝;应该使黎民长寿、国运永久昌盛。然而,秦始皇没能长寿,秦王朝也没能延续。

秦始皇死后,历代帝王都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尊为国之重器。但凡想称帝者,都先寻找此玉玺,方可名正言顺地说是“受命于天”。然而,它在流传1000多年后,却在五代乱世中神秘地失踪了。

消失于五代的“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的传承可谓波折,它随着江山易主,流转了不下十数次。秦子婴元年冬,刘邦率军入咸阳至霸上,秦王子婴投降,奉上始皇玺。秦亡后刘邦即天子位,传国玉玺归汉室所有。到西汉末年,王莽专权,当时皇帝是个年幼的孩子,传国玉玺就留在长乐宫,由元帝王皇后代为掌管,这期间,玉玺被摔碎了一角,后来用黄金镶补了。后来王莽被杀,玺被校尉公宾所得,献给绿林军将领李松。又由李松派人送给更始帝刘云。刘云为赤眉军所掳后,传国玺落入赤眉军拥立为帝的刘盆子手中。后来刘盆子兵败宜阳,将传国玺拱手奉于东汉光武帝刘秀。

等到汉末,宦官专权,宫中大乱,汉少帝逃离皇宫,仓促间未带传国玺,返宫后传国玺查无下落。董卓之乱平定后,孙坚率兵驻扎在洛阳城南的宫殿中,在一口井内捞出一位宫女的尸体,脖子上戴着一个锦囊,里面一个用金锁锁着的朱红小匣,打开小匣,正是缺一小角的传国玉玺。孙坚得了玉玺,便动了称霸一方的念头,然而他没能留往玉玺,没多久又被袁术夺去,辗转到了汉献帝手中。到曹丕建魏时,逼汉献帝交出了玉玺,篡了汉室江山。

待到唐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四起,后来石敬瑭引契丹军至洛阳,末帝李从珂怀抱着传国玺,带着曹太后、刘皇后以及儿子李重美等人在玄武楼自焚而死,传国玉玺亦从此销声匿迹。

此后,在清朝前期,皇太极从蒙古林丹汗手中得到一枚“传国玉玺”,但到乾隆年间,经考据,这是赝品。到清未,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末代皇帝溥仪被冯玉祥驱逐出宫,这枚赝品也下落不明。

“传国玉玺”自从五代时期失踪,国宝的踪迹真假难辨,或许连赝品都已经失踪好几枚了,谁又能说得清呢?

消失于五代的“传国玉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