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中的江小白能否玩动全产业链?

树大招风,林大招鸟。

江小白自2012年成立以来一直遭受着各种争论与质疑,最初时,业内的争议大多是:年轻人喜欢白酒吗?青春小酒的未来在哪里?江小白能活过三年吗?

近段时间来,争议又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大家开始讨论江小白到底好不好喝?江小白的营销那么好,为什么销量不行?江小白好卖吗?

事实上,围绕江小白的争议从没有停止。

江小白从重庆市场起步,有人说它不会成功;重庆做成后,有人说它走不出重庆;扩展到成都过后,有人说它走不出西南;在全国发展时,有人说它将“倒闭”;走向全国多年后,有人说它销量不行……

争议中的江小白能否玩动全产业链?

一、质疑与争论可能鞭策成长,但不能过分施压。

江小白创立于2012年,那时候中国白酒正处于黄金十年结束期,中国快销品也面临着转角选择,许多传统大品牌都从最高点逐步滑落。

在此之后,除了在互联网上,传统线下领域几乎是看不见大体量级品牌的,尤其是在中国酒行业。江小白以文艺青年群体为切入口,以生活很简单为诉求,硬是从传统白酒领域里分得了一块蛋糕。

这一点,看起来江小白好像真的在做“在石头上挤牛奶”的傻事。但现实中,江小白不仅在石头上挤牛奶,而且还把牛奶挤出来了,这块石头便是现阶段最具活力的消费群体——年轻人。

的确,如果想挤牛奶,在牛群里是最容易的。但是中国白酒的牛群已经被许多大佬品牌占据,这时候去硬闯,不仅成功几率小,还会被批评为:守旧,不懂创新!

所以,拿江小白与茅台、五粮液,或者是二锅头、老村长比,实属不公平。

毕竟,它们的维度都大不一样,拉扯着比什么呢?真的要比一下,就去找清香型白酒中,和江小白一样成长年龄的产品,谁最优秀,一下子就明白了!

二、好喝与不好喝是个人感知。

不同于传统白酒,江小白的消费人群是与啤酒有重叠的。

大多数年轻人喝的第一口酒是啤酒,因为啤酒酒精度数低,具有饮料感,年轻人是极易接受的。而江小白,正好低度轻口味,就成为了年轻人饮用白酒的初酒。

争议中的江小白能否玩动全产业链?

在年轻人心中,初酒好不好喝不重要,重要的是好玩吗?和谁喝?在哪里喝?

刚接触喝酒的人的感知是:喝酒就是为了开心,简单就好!对酒有点研究的大神讲究:口感、香型、档次、场地……

大多数时候,讲江小白不好喝的人就是这群酒界老手,他们用专业的品酒知识来评价江小白,比如:不如茅台、五粮液;比不上歪嘴、劲酒;不可与二锅头、老村长比较……

这个现象极具黑色幽默:本不是为您准备的菜,何必非要拿着筷子吃上几口呢?只是自己觉得不好吃的菜,就该宣布这是大家都认为难吃的菜吗?

争议中的江小白能否玩动全产业链?

在日本,清酒具有很大的市场份额,但中国的大众消费群体对清酒并没有好感。可这没有影响清酒在日本的影响和市场,也不影响中国许多年轻人还是喜欢在料理店里喝清酒!

江小白也就是走了传统白酒的另一端,简单单纯、低度利口,适合年轻人!

三、透过现象看本质!

任何一样快销品,终端执行是十分有必要的。

江小白的销量来源来自两个地方:一个是线上,另一个是线下(主体)。线下的销量主要来自于餐饮,在全国尤其是江北地区,基本上没有江小白的空白区域。

江小白的终端执行力度十分到位且超乎想象:吧台、门推、语录、价格贴、陈列架等全覆盖,系列化的道具端执行率、保持率几乎没有对手。

争议中的江小白能否玩动全产业链?

同时,江小白并不对销量进行考核,不压仓、不压货。这必须有强大的执行体系保障,例如江小白直属老板管理的督察部门和行动迅速的90后销售体系。

当然江小白的线上销售也做的不错,双十一能做到白酒前三,也是不易。

四、江小白的销量到底如何?

在南方地区,江小白的覆盖十分充足。在北方,例如北京、山东、河北、河南等地,也能见到江小白的铺货,大多都是在餐饮店。

问下店老板,江小白卖的怎么样?回答基本上都是:还可以,年轻人买的多一些……

争议中的江小白能否玩动全产业链?

前段时间老苗有篇文章,把江小白的双微指数与茅台对比,大概意思是:江小白的指数超过茅台五粮液,为什么销量却比不上?

其实这是一个通用现象。

许多传统品牌如青岛啤酒,指数并不高,远低于江小白,甚至比新生啤酒品牌还低。这只能说宣传途径不同,传统品牌在互联网宣传中还需努力。

互联网的传播是可用数据衡量的,但传统的宣传则是凭借手段和积累。对比央视卫视,互联网传播的内容性要求更高一点。

特别是小众产品,就该坚定的走在与大众完全不一样的方向,一直逆行。满足所有人的是品类,只有满足部分、小部分人的才是品牌。

争议中的江小白能否玩动全产业链?

关于江小白的销量数据,有许多个版本,也有很多质疑,但这不重要。因为江小白本身就不是一个想做到百亿千亿的品牌,它只是聚焦年轻人的品牌,当然也会吸引一定的中年或者老年用户。

中国白酒据说有上万亿的市场,做到了几十亿,也只占了千分之几的份额。但中国白酒的出口额不足3.5亿美元,不足中国白酒的千分之二,年度增幅仅有15%……

单靠这点,就否认中国白酒,是欠缺考虑的,就像用销量否认江小白一样。毕竟,江小白只用了不到六年的时间就从创业初期的5000万到今天的十个亿。

罗兰贝格曾经发布过一个数据:30岁以下年轻人喝啤酒的比例是52%,喝白酒的比例是8%。这就意味着年轻人白酒市场可能有500个亿人民币、100万吨的市场,在这个8%的小众市场里面挤出10%的份额,就有可能是50个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