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刚开始,但暑期档似乎可以提前收官了?

8月刚开始,但暑期档似乎可以提前收官了?

6月进口先打擂,7月爆款热大盘,8月腰部有填充。暑期档之所以依旧被看作是第一大档,就在于其超长的档期周期。

今年暑期档,在两个月联手拿下100亿票房,微弱领先去年时,8月悄然来临。从整体形势来看,8月密集的影片数量或许可以发挥“群狼效应”,促使今年暑期档再创新高。但从单部影片的体量来说,8月更多是承担填充腰部的重任。

文 | 庞宏波

就在暑期档进入收官冲刺月之前,今年的暑期档已经提前突破100亿大关。

从《我不是药神》的提前引爆,到《西虹市首富》后起直追,两部影片联手贡献41亿票房,成为暑期档的“半壁江山”。而这样的爆发,要早于去年的暑期档。

所以,这也是为何八月电影市场刚开幕,就可以提前为暑期档收官的原因所在。去年,《战狼2》在7月底上映,真正的票房释放发生在8月。而今年,《我不是药神》早已过了票房爆发期,处于票房收尾阶段。《西虹市首富》虽然依旧一枝独秀,但本身的口碑分化同样会影响其8月的走势。

所以,今年8月份,虽然扎堆了大量影片,但多为填充市场腰部所用。对于暑期档的整体形势很难起到实质性影响。

8月刚开始,但暑期档似乎可以提前收官了?

2018暑期档多靠“群狼效应”,

暑期档增速回落是必然

《战狼2》在去年的暑期档,其战略意义远远大于实际的票房影响。

在《战狼2》之前,由于受到票房观点论的影响,市场散发着一种悲观情绪。而《战狼2》的出现,不仅凭借一己之力带动暑期档连破纪录,也彻底扭转了整个2017全年的票房走势。

所以,放在整个大环境里,《战狼2》不仅是去年暑期档的一个转折点,也是全年票房的一个转折点。

8月刚开始,但暑期档似乎可以提前收官了?

今年,在3月份业内人士就纷纷预测,暑期档再创新高不是难事,但很难出现《战狼2》这样超50亿的单片,大概率出现2到3部20亿+甚至30亿+的影片。

截至目前,《我不是药神》和《西红市首富》都是预测30亿+的“爆款”,但也可以明显看到,《我不是药神》的票房爆发多是短时间内的深度挖掘,不具备长线广度拉升。而《西虹市首富》本身的口碑两极,喜剧效应本身让电影保持了较高的体量。

8月刚开始,但暑期档似乎可以提前收官了?

进入到8月份,《我不是药神》处于收尾清理阶段,《西红市首富》逐渐走入票房积累期是必然,本身不具备二次传播的市场热度。但去年的8月份,《战狼2》通过多轮传播单月报收42.4亿。这在今年,同样是无法复制的,没有任何一部单片可以单月拿下40亿+的票房。

所以,想要和去年8月票房持平甚至超越,就同样需要多部小爆款“抱团取暖”。但和7月相比,8月的电影市场明显找不到2到3部20亿+的影片。所以,在“群狼效应”发挥到最大程度后,今年的暑期档大盘或许会小幅度拉升,但其市场增速回落是必然。

8月刚开始,但暑期档似乎可以提前收官了?

8月爆款难寻,

多类型扎堆填充腰部

或许目前电影市场仍然在幻想出现《战狼2》式的意外惊喜,但如果意外频发,它本身就不是意外。

《战狼2》虽然在市场突然爆发,但其本身就有着爆发的潜质。而今年,在爆款提前出现后,无论是市场热度还是档期活度都不具备产生大爆款的可能。

从目前的8月档期分析,爆款难寻。仅剩的两大看点集中在《一出好戏》和《爱情公寓》身上,这两部电影也是8月大盘的唯一希望。

前者作为黄渤的导演处女作,并没有表现出王宝强导演处女作《大闹天竺》的市场反应度。目前,市场对于这部电影的期待值平平,电影本身也更加类似于《健忘村》这样的内涵喜剧。从单纯的市场前期热度来说,《一出好戏》并非非常乐观。

8月刚开始,但暑期档似乎可以提前收官了?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爱情公寓》,这部电影的冒烟想看人数为116万,基本上等同于6个《一出好戏》,其市场期待值可见一斑。从影片类型来说,《爱情公寓》也是走情怀路线的直白喜剧,恰恰是《一出好戏》的“反面教材”。

但这两部所谓种子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市场风险,在口碑方面难以把控。一旦出现严重的口碑分化,其票房曲线是否提前迎来票房拐点很难提前作出判断。但这两部影片无论表现如何,都是8月仅剩的爆款选项。

8月刚开始,但暑期档似乎可以提前收官了?

除了这两部影片,8月更多的重任在于填充暑期档腰部。无论是《风语咒》、《妈妈咪呀2》这样的动画电影,还是《大轰炸》、《欧洲攻略》这样的国产大制作,它们本身不具备爆款潜质,多是填充市场腰部所用。

而对于整个暑期档来说,今年单单7月份就有《摩天营救》、《邪不压正》、《狄仁杰之四大天王》、《动物世界》这样配置豪华的“腰部天团”。

8月份,单片达5亿的腰部同样稀缺,这也是整个暑期档能否在收官阶段冲刺的隐患之一。

8月刚开始,但暑期档似乎可以提前收官了?

进口片大面积引进,

但早已不再是“主流”之选

由于多部进口片扎堆在8月,导致很多业内人士对8月盲目自信。但从引进的进口片来说,本身在暑期档已经不再是观影首选,它的职责更类似于填充市场,切换观影口味所需,这是内地观众对于进口片观影疲劳的一个长期病症。

而即便是充分吸睛的爆款,也多分散在8月的尾部,即便充分发酵也不会对8月起到太大的影响。

从单片来说,《小偷家族》和《的士速递5》是8月进口片最大的两个看点。但前者主打文青群体,本身的体量较小。而后者,从目前的市场反应度来说,也并非撑起大盘的体量。

8月刚开始,但暑期档似乎可以提前收官了?

具有明显爆发力的进口片则多集中在8月的下半个月,《精灵旅社3》、《蚁人2》和《碟中谍6》每周一部的上映节奏较为理想。同样,下半个月市场并没有新开画的主力国产片。所以,暑期的的收尾工作就交给了这三部进口片来完成。

考虑到这三部电影目前的市场热度,很大的可能性是三部电影在8月本身难有大的作为,主要将市场瞄向9月上旬。

暑期档作为一个有明显宏观调控的超级档期,进口片本身的主动权十分狭窄。从宏观调控来说,这几部进口片也是解决观众调节口味所需,而非满足观众观影之实。

有缺的是,相比6月份好莱坞电影的扎堆,8月下半月几部进口片明显质量上有不小的提升。这当然和电影本身全球档期选择有着一定的关系,但同时也反映出暑期档“排兵布阵”本身的问题所在。

8月刚开始,但暑期档似乎可以提前收官了?

由于进口片内地定档存在一个较长的滞后期,所以6月份上映的绝大多数进口片大多在北美提前一个两月上映。而在上半年,北美市场相对较冷,影片质量整体不会太高。这让6月份,内地的进口片主导月面临无片可用的尴尬。而等到北美暑期档激战正酣时,内地的“国产片保护月”宏观调控让大部分热门影片只有晚几个月才有机会被引进。

  • 从这一点来说,国产片保护月本身的宏观调控并不符合目前市场的观影需求。而国产片在头部集中化愈发明显的当下,靠什么来作为市场新的增长热点,或许是下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