籠養黃雀繁殖經驗之談

夏季進行籠養黃雀的繁殖試驗,很幸運成功孵化兩窩共得3母1公四隻黃雀。

雖然黃雀的籠養繁殖不一定具有較高的經濟和實用價值,但個人感覺為了減少野生黃雀的捕捉,還野鳥一個自由翱翔的天空還是有著一定的實際意義。另外,體驗整個繁殖過程也會給喜愛黃雀的朋友們帶來極大的樂趣!

因此,將自己在黃雀人工繁殖過程中的獲得的一點不成熟的經驗和教訓總結起來分享給大家,希望有更多的朋友籠養黃雀繁育成功。

籠養黃雀繁殖經驗之談

一、種鳥

種鳥要選擇膽子大,不怕人的公、母,尤其是母鳥膽子越大越容易成功。年齡應在1至3年。如在大群裡挑選的話觀察有互相餵食行為的一對最理想,選擇中應該避免近親。

二、鳥籠

1、鳥籠的大小及環境

鳥籠越大越好,保證黃雀能在籠中跳躍及飛翔一小段距離,棲架儘量採用多叉的樹枝。儘量選擇無外界干擾、清淨的位置。

2、鳥窩的要求及放置

鳥窩可選擇市場上出售的草繩編制的芙蓉鳥窩即可。應提前放置在鳥籠四角的上方或其它角落,避免其它鳥打擾。黃雀配對之後在籠子裡面即可放置細草、棉花等物,由大鳥隨意挑選做窩。

三、繁殖過程

1、前期準備。

黃雀公母合籠後,發現有互相餵食的現象時配對基本成功,如發現母黃雀叼草跳躍或向窩內叼草,那就離產蛋不遠了。這時應增加有營養的食物:穀子、蘇子、蛋黃小米、蔬菜、細砂、保健砂、鈣質食物等足量供應。

另外,要在籠子裡面放入足夠的細草棉花等供種鳥自由選擇。黃雀公母同時叼草絮窩,但以母黃雀為主,孵化窩成型後,有時便可看到黃雀交配。

交配前母鳥伏在窩旁小幅度抖動翅膀,同時發出小鳥般“吱吱”的叫聲,這是公鳥會及實地飛到母鳥背上煽動翅膀停留片刻即完成交配。

2、孵化期。

黃雀從產下第一枚蛋算起,每天產蛋一枚共產蛋4-6枚(一般),到第14天小鳥出殼。孵化由母鳥承擔,公鳥負責對母鳥餵食,有時在中午母鳥會匆匆下窩吃食,所以在母鳥孵化期間各種食物(穀子、蘇子、蛋黃米、花生粉等)、礦物質、蔬菜應足量供應。母鳥離窩時公鳥有時接替母鳥孵化、有時追逐母鳥進窩。

另外,小鳥的窩裡面非常乾淨,因為大鳥隨時把小鳥的糞便吃掉。還有一個情況就是沒有孵化出來的鳥蛋會神秘消失,估計是被大鳥吃掉了。

籠養黃雀繁殖經驗之談

3、育雛期。

從產下第一枚蛋開始到第14天小鳥即可出殼,這期間需要十分有營養的食物供應充足,以便小鳥快速度生長。小鳥出殼後前幾天母鳥基本不離窩,由公鳥餵食母鳥後反哺給小鳥,因此小鳥生長緩慢,變化不太大。

3-4天之後母鳥經常下窩吃食,小鳥迅速生長,到第7天小鳥翅膀處開始長出黑色的羽毛,食量開始增加,這時公母黃雀輪番餵食,母鳥晚上不再孵在窩裡,而是守候在窩的旁邊。

到第10天左右小鳥已經長出黃色的羽毛了。小鳥在第11天左右出窩(可能是因為抓緊下一窩小鳥的孵化而遭大鳥驅趕),第12天小鳥奔跑速度很快並可飛30釐米高了。

第14天小鳥可直飛很遠,但方向性比較差,18天左右小鳥已經能夠靈活飛行(平飛弧線返回),除了個頭較小、大羽毛及尾巴短之外,看上去和大母鳥差不多了,有的小鳥已經能夠開始自己啄食喝水。公鳥對不喜歡自己啄食的小鳥有引導啄食的動作。

如果放置水盆的話小鳥已經能夠洗澡了。在晚上睡覺的時候頭能夠轉到後面了(原來頭部伸在前面,睡覺時會垂到下面)。

19天小鳥尾羽增長,飛行靈活性大增,能夠空中懸停片刻。大一點的小鳥已經能夠獨立啄食,有的還需要公鳥餵食。如果用手抓些蘇子放到小鳥跟前,都能夠上前啄食並且能夠把蘇子的皮磕掉(磕皮速度和大鳥相比要慢一點)。22天的時候公鳥開始驅趕小鳥並拒絕餵食。

4、第二窩。

第一窩小鳥12天(離窩1天后),大鳥開始做窩準備孵化第二窩,母鳥在第一窩產第一枚蛋後28天開始產下第二窩第一枚蛋,每天產下一枚。

籠養黃雀繁殖經驗之談

四、幾點注意事項

1、小鳥孵化後,很有可能隨即生長寄生蟲,一般早上在籠子、飲水器等陰暗潮溼的縫隙會看到紅色的小蟲子(鳥蝨子),應及時將這些器具用開水衝燙,儘量避免使用藥物。

2、在第二窩蛋開始孵化後,第一窩小鳥只要能夠獨立生活的時候儘早分籠,以免干擾大鳥孵化。

3、如果孵化第二窩的時候環境溫度升高,則有可能導致孵化失敗,應儘量採取降溫措施。

籠養黃雀繁殖經驗之談

畫眉鳥部落鳥食專賣店點擊下面瞭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