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与现实相差有多远?——《丑小鸭》故事的可行性报告

1. 鸭子真的会孵天鹅蛋吗?

丑小鸭是意外流落到鸭巢之中的天鹅,安徒生用以比喻自己家庭贫穷,身份高贵。张贤亮在《绿化树》里,借一个农民之口,嘲笑过这个故事,天鹅蛋比野鸭蛋大好几圈,鸭子又不蠢,怎么认不出来呢?这就是以人类之心,度鸟类之腹了。

童话与现实相差有多远?——《丑小鸭》故事的可行性报告

有些鸟判断“自己的孩子”的标准,在人类看来,是惊人的愚蠢。很多鸟都有一种行为:用脑袋把蛋拨进巢里,拢到腹下进行孵化。如果给它一个别的蛋,甚至一个皮球,它也会照样坐在上面孵。捡蛋这个行为,应该针对现实中的蛋,但是,引发它的,不是“蛋”这个整体,而是蛋的一些特征,能被鸟类的感官所感知到,比如圆形。动物行为学把这些特征叫做关键刺激(keystimuli)。

本能好比电脑程序,不懂得灵活变通,其实人在这方面,有时也不比鸭子聪明。有不少人对画里的美女一见倾心,或者钟情于只在屏幕里见过的明星,一张画和一个人的差别,比蛋和皮球的差别还大,但这张画提供的视觉刺激,足以让人把它识别为“美女”。

童话与现实相差有多远?——《丑小鸭》故事的可行性报告

(从左至右分别是鹅蛋、鸭蛋和鸡蛋)

天鹅蛋比鸭蛋大那么多,说不定倒帮助了丑小鸭。实验显示,个头大,色彩夸张的假蛋,用来引发行为的效果,甚至比真蛋还好。蛎鹬(学名Haematopus ostralegus)会坐在一个比自己身体更大的鸵鸟蛋上,它觉得这比真的孩子还要可爱。因为大蛋的特征,对动物的感官刺激,比正常蛋更强烈,这叫做超常刺激(supernormal stimuli)。

也不是所有的鸟都那么呆。动物识别欺骗的能力,和被欺骗的风险是相辅相成的。在自然界,不会有人在蛎鹬的窝里放一个鸵鸟蛋,但有一些鸟面临比较大的被欺骗的风险,所以它们不能像蛎鹬那样心大。自然选择的压力,在它们身上塑造出比较强的识别能力。

鸵鸟是一夫多妻制,好几只母鸵鸟(有时多到7只)会在同一个窝里产蛋。只有一只母鸵鸟会负起孵蛋和守卫的责任。一窝蛋的数目可以达到40个,但母鸵鸟至多能孵20个。它能认出自己的蛋,然后把别人的蛋推出巢外,让它们无法孵化。

童话与现实相差有多远?——《丑小鸭》故事的可行性报告

鸵鸟蛋都是纯白的,照我们看来,完全是一模一样,这种识别能力可以说很厉害了。鸵鸟比蛎鹬聪明吗?也许这只是说明,识别自己的蛋对蛎鹬来说无关紧要,对鸵鸟却事关重大。

2. 家鸭还是野鸭?

童话里的鸭子比较聪明,鸭妈妈坐在天鹅蛋上孵了很久以后,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鸭嬷出现了,指出这个怪蛋不是鸭蛋,可能是主人硬塞给它的火鸡蛋——安徒生幽默地说,鸭子会为火鸡的家教感到头疼,因为它们不肯学游泳。

鸭蛋和火鸡蛋的孵化时间都是30天左右,天鹅大概是35天,鸭妈妈也是蛮辛苦的。人类安排一种鸟做另一种鸟的养母,这并不罕见。经常有人让鸡代孵鸭蛋。但是反过来,让鸭子代孵别人的蛋,这种事就不多见了。1700多年前的汉朝就有鸭不孵蛋的记载,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家鸭,孵蛋的行为已经消失,变成了不负责任的母亲。家鸭的祖先绿头鸭(学名Anas platyrhynchos)如果不孵蛋,就会断子绝嗣。但家鸭不用担心,我们可以找母鸡代孵,让她把不孵蛋的基因传递下去。

童话与现实相差有多远?——《丑小鸭》故事的可行性报告

童话原文里,丑小鸭出身的家庭显然是家鸭,在《绿化树》里,农民和男主角辩论,说的却是野鸭。我们可以猜想,在争论“鸭子会不会孵天鹅蛋”之前,他们可能早就争论过“鸭子能不能孵蛋”,男主角用“孵蛋的是野鸭子”为自己开脱。

其实,“很大一部分”家鸭失去了孵蛋的本能,并不代表所有鸭子都“堕落”了。还有一些家鸭保存了孵蛋的能力。奥地利动物学家康拉德·劳伦兹(Konrad Zacharias Lorenz)为了研究雏鸟的行为,曾让北京鸭孵野鸭的蛋,鹅和火鸡孵灰雁(学名Anser anser)的蛋,都成功了。孵蛋的本能写在鸭子的基因里,不会因为“不用”而立刻消失。

也许让鹅担当丑小鸭的养母会更合适。欧洲家鹅的始祖是灰雁,中国家鹅则是鸿雁(学名Anser cygnoides)驯化而来。在《丑小鸭》故事里,丑小鸭就曾跟两只雁处得不错。它们还劝它一起飞走,去沼泽地认识几只母雁。

童话与现实相差有多远?——《丑小鸭》故事的可行性报告

在爱情观上,丑小鸭跟雁也更有共同语言。天鹅和大雁都是一夫一妻,父母共同抚养孩子,而绿头鸭是一夫多妻,母鸭独力照顾小鸭,公鸭都是游手好闲的花花公子,丑小鸭的养母就曾经抱怨过,鸭爸爸是个“坏东西”,我在这辛辛苦苦地孵蛋,它“从来没有来看过我一次”!

3. 号手在召唤

我们在养鸭场里溜达了半天,终于要讨论天鹅的物体了:丑小鸭到底是哪一种天鹅?

从《丑小鸭》中详细的景物描写来看,这个故事发生在安徒生很熟悉的地方。所以我们可以假设它发生在丹麦,丹麦有三种天鹅繁衍后代:疣鼻天鹅(学名Cygnus olor),大天鹅(学名C. cygnus),小天鹅(学名C. columbianus)。个人比较倾向于疣鼻天鹅,因为它是丹麦的国鸟。

疣鼻天鹅全身雪白,红色的嘴上有一个黑瘤。翼展超过两米,体重可达10公斤,是最大的飞鸟之一。其实丑小鸭刚出壳时并不丑,疣鼻天鹅的雏鸟,有像丑小鸭一样灰色的,也有纯白的,圆滚滚毛茸茸,相当可爱。雏鸟一般都长得很快,因为它们现在很娇嫩,全无防备敌人的能力,要赶紧发育到会飞。长到四个半月,疣鼻天鹅就能飞了。

童话与现实相差有多远?——《丑小鸭》故事的可行性报告

离开养鸭场的时候,丑小鸭已经长得很大了,蜕去绒毛,换上了羽毛。未成年的天鹅羽毛是灰扑扑的,鸟类学家把这样半大不小的少年鸟叫做“亚成鸟”。别人把灰色的丑小鸭当成一只长相古怪的鸭子,但它的内心已经有了天鹅的本能冲动。

疣鼻天鹅又叫哑天鹅,其实它并不哑,飞翔时会发出响亮的哨声,跟同伴保持联系。另外,天鹅在起飞之前也会鸣叫,召唤伙伴同行,原文对天鹅飞翔、鸣叫的情景,描写得非常动人,而且写到丑小鸭为天鹅的出现感到激动,想要展翅高飞,是非常符合科学的。

天鹅身体重,在起飞之前,要在水面上直线奔跑一段距离,好像气垫船。动物园里的天鹅,到了候鸟迁飞的季节,即使翅膀上的羽毛被剪掉了,也会勉力在水面上飞奔,企图升上天空。丑小鸭虽然没剪翅膀,但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湖面结了冰,只剩一个冰窟窿可以游泳,水面太小,根本无法起飞。它只好在水里打圈圈,感到黯然神伤。

说到这里,可以提一下另一部描写天鹅的儿童文学名著,E. B. 怀特(Elwyn Brooks White)的的《吹小号的天鹅》。很容易判断,这个故事里的天鹅是黑嘴天鹅(学名Cygnus buccinator),因为故事的背景是美国,北美只有这一种天鹅。黑嘴天鹅的鸣叫像号声一样洪亮,因而得到了号手天鹅(Trumpeter swan)的别名。《吹小号的天鹅》里的主角是哑巴,于是它学会了吹真的小号,模仿天鹅的声音来跟同伴沟通。

童话与现实相差有多远?——《丑小鸭》故事的可行性报告

在故事的结尾,丑小鸭度过严冬,换上了雪白的羽毛,变成了受人喜爱的天鹅。其实疣鼻天鹅在两岁时,才真正算是成年,变成美丽的白色。根据故事里的时间,丑小鸭未满一岁,应该是脏兮兮的灰色才对。《吹小号的天鹅》对天鹅颜色的变化,描写要准确得多。

在人类看来丑小鸭的外观不雅,对天鹅而言却是保命的必需品。天鹅其实相当凶猛,而且有一件强劲的武器:翅膀。劳伦兹讲过,柏林动物园的一只疣鼻天鹅翅膀的一击,曾把饲养员的手臂打成骨折。如果看到陌生的成年(白色)天鹅出现在附近,很可能引发成年天鹅攻击性,灰色的亚成年天鹅不显眼,可以免遭痛打。

冬去春来,丑小鸭再一次见到天鹅的时候。第一个想法是让这些高贵的飞鸟,结束它的生命,以免再受欺辱之苦。直到小孩子道出,它已经不是丑鸭子,而是“最年轻、最美丽的天鹅”。在现实世界里,如果丑小鸭真是纯白色,我们不得不为它的小命担忧。

4. 我们有望成为天鹅吗?

丑小鸭的故事已经结束,但很多人的问题还没有结束。安徒生自比“天鹅”,是不是太自大了?丑小鸭天生是天鹅,比鸭子高贵,安徒生是不是信奉“血统论”,不够“正能量”?

童话与现实相差有多远?——《丑小鸭》故事的可行性报告

安徒生其人,本来就有轻躁、爱虚荣的性格缺点,他写这篇故事有拔高自己的动机,也不奇怪。如果要因此得出结论,童话都是“负能量”,那就是无稽之谈了。

童话里也有“反血统论”的作品。比如贺宜的《鸡窝里飞出金凤凰》,讲一只普通的小鸡,经过努力修炼和烈火烧炼,成为凤凰,而凤凰超出众鸟,并不是因为血统高贵,而是因为它对弱小善良的生物投以无私的关爱。

我不敢跟你许诺,小鸡能成为凤凰,也不喜欢散播“血统即一切”的“负能量”。世界是复杂的,想用“正能量”和“负能量”来概括,都是太过简单的想法。我宁愿给你介绍,我更喜欢的一篇童话:孙幼军的《冰小鸭的春天》。孙幼军在童话创作方面的成就,也许不如安徒生,但是他身处当代,所写的东西,能给现代人更多的共鸣感:

冰小鸭在众多巧夺天工的冰雕里,是非常平凡的一座,它期盼能看到春天,但所有冰雕在春天都会融化。最后,在石头天鹅(这个形象,显然受到安徒生的天鹅的影响)的帮助下,它从北国来到南方,融化在美丽的春溪中,感到非常快乐。

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大多是卑微的,没有成为天鹅或凤凰的际遇,而且死亡总是会到来,但春天确实存在,天鹅也确实存在。

童话与现实相差有多远?——《丑小鸭》故事的可行性报告

(摘自《羚羊与蜜蜂:众生的演化奇景》,作者:陶雨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