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貴的藥效果越好?別逗了,那只是測出你底線的安慰劑!

最近有一個研究發現,治療老年痴呆的藥物,價錢越貴,效果越好。

這裡的治療效果,不算是吹噓出來的,在學術圈裡認為是安慰劑的效果。

越是貴的藥效果越好?別逗了,那只是測出你底線的安慰劑!

除了價錢,如果一個東西比較稀有,大概也會增加其安慰劑的效果,所謂物以稀為貴!

還有一個研究發現,有一部分人對安慰劑特別敏感,這些人使用安慰劑的治療效果會比一般人更好。這些超敏感的人有個特徵,就是一個叫COMT 的基因跟別人不一樣。在腸易激綜合徵的針灸治療中,哪怕這“針灸”根本不是紮在穴位上,這些病人的疼痛都會緩解很多。

由於安慰劑在疾病治療中可能帶來一定效果,所以現代醫學驗證療效的一個標準,就是要證明這效果至少比安慰劑好。這使用安慰劑的受試者,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對照組病人。

中國古代的藥,沒有進行過嚴格的臨床試驗證明其藥效,但是卻琢磨出瞭如何擴大安慰劑的效果。比如那遠在天邊的天山雪蓮,或者是那近在咫尺但必須是原配的蛐蛐,都是不容易獲得的。

越是貴的藥效果越好?別逗了,那只是測出你底線的安慰劑!

現代的保健品跟藥品最大的區別是沒有經過臨床試驗驗證其效果。從FDA 的觀點來說,這些保健品只能當作安慰劑。

不知道消費者有沒意識到保健品與安慰劑的等同性,反正廠家是意識到了,所以不斷減少保健品中“活性成分”的含量。

做人的底線有多低,這含量就可以減到多低,以致有時都低到檢測不出的程度。

2015 年2 月,紐約州總檢察長對四大零售商健安喜(GNC)、塔吉特(Target)、沃爾格林(Walgreens)和沃爾瑪(Walmart)進行檢查,抽查了六種比較暢銷的保健品,想看一看這些產品到底是否確實含有該有的成分。使用的是基因檢測的手段,結果沒有一家的銀杏、金絲桃草或人參等產品中能檢測出相關的基因;對於大蒜、紫錐菊和鋸棕櫚等三種產品,各只有兩家銷售的產品能檢測出相關成分。基於這些調查結果,紐約州總檢察長指控這些零售商進行欺詐性銷售,要求他們從貨架上取下相關產品。

越是貴的藥效果越好?別逗了,那只是測出你底線的安慰劑!

這幾種保健品中令人比較難理解的是大蒜,廠家如果把蒜這個原材料給省了,到底能節約多少成本?對於消費者來說,蒜在菜市場、超市都能買到,真有必要去吃那做成藥丸、連基因物質都保不住的大蒜保健品?

健安喜連鎖店在一個月後發表了一個官方聲明,說委託第三方的檢測沒有發現任何問題,而且說以後也會使用基因檢查。

但其他商家一直也沒有給出什麼說法。

越是貴的藥效果越好?別逗了,那只是測出你底線的安慰劑!

把蒜賣給你,只算是小農經濟;把蒜磨成粉,讓它的基因物質都灰飛煙滅,再做成保健品賣給你,這叫“健康產業”。

要想效果好,就得價格高!

(摘自《如果舌尖能思考》,作者:一節生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