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白話,入門,《龍門派丹功》道教命功修習的根本途徑

《龍門派丹功》,鍾呂親傳,長春祖述,是道教命功修習的根本途徑。

龍門派,屬於全真道主流支派,承襲全真教法 。以全老莊之真、苦己利人為宗旨 。龍門派在闡發內丹學方面最是成績斐然。在明清道教衰落時期,只有全真龍門派一度“中興”,其他道教派別,例如正一派,則大都衰落不振。

全白話,入門,《龍門派丹功》道教命功修習的根本途徑

《龍門派丹功》因不多采用意念,故不存在出偏問題,其入手功夫已成為今天靜功修煉的良好方法,習稱“道家功”。原只在道門中傳授,到了宋代,因呂祖倡“教外別傳”之旨,開始將功理功法要領記錄在文本上,使之不致湮失。

儘管丹功號稱“坐功”,其實練功時坐的姿勢,並沒有什麼特殊講究,雖然需要盤膝而坐,但又盤、單盤、散盤皆可,秉“道法自然”之旨,即使隨便端坐在椅上(必須不倚不靠),也未嘗不可。

重要的是練功時的心態,一定要保持高度平靜,不能因喜怒哀樂而激動,也不宜抱一時的濃厚興趣來練功。如不想靜坐時,決不要勉強自己。既然入座,就該拋開外界一切雜務干擾,放下心中一切思想包袱。這時的思想意識,應該只有一個目標,就是希求明心見性,其他一切,什麼也不追求。

全白話,入門,《龍門派丹功》道教命功修習的根本途徑

丹書中介紹過幾種入手方法,既能有效止念,又可增長功力:

1、回光守竅——靜坐,眼皮下垂開一線之光,隱約看到鼻尖。內心則注意著兩眉中間稍稍進入腦內部位。這個部位並不需要確定,只是模模糊糊知道有這麼一處地方即可。這一做法稱為“回光”。靜定下來以後,可以將意識漸漸由腦部轉入丹田、下丹田,如果那裡的某一處稍稍有一點感覺,即可將意念固定在那個部位,謂之“守竅”。這裡所說的竅,位置都比較模糊,也不必認真去確定,大概在此即可。等到功夫深了一層之後,自然而然就會感覺到那竅的準確位置,開始時決不要十分著意追求。用回光守竅這個辦法,讓心思放在練習守竅一事上,基本上可以避免雜念干擾。

2、調息咽津——靜坐中閉口,舌抵上顎,只用鼻孔呼吸。用耳朵細聽自己呼吸的聲音,要耐心地使呼吸逐漸漸變得又輕又細,乃至聽不到一點聲音。到了這時,仍然要仔細的聽下去,一心放在聽息上面,便可排除一切雜念,所謂“心息相依”。呼吸的理想方式,是用“內呼吸”。亦即練習逆式呼吸:吸氣時小腹收縮,呼氣時小腹鬆開。如想較快進入,有兩種途徑可走。一種是在吸氣時,同時提縮肛門,則小腹自然就收縮;呼時一放鬆,小腹和肛門也就同時放鬆了。如此松提九次,呼吸便可調整成腹式呼吸狀態,以後就不用再提肛了,所“一吸便提,氣氣歸臍”。另一種辦法是,當吸氣的時候,設想臍眼也同時在向內吸氣,於是小腹就自然收縮了。逆式呼吸練習到相當純熟後,便可微微加進一種意念,即設想呼氣的同時,外界元氣隨而充入小腹,注入下丹田,成為藥苗。這樣,吸氣之時便會感覺到那股元氣,向上微微升起。於是一呼一吸,幾個內部的元氣也在中下丹田之間一上一下,這就是內呼吸,所謂“真人潛深淵,遊浮守規中”。當然,這種升降情況決不能故意設想,而是自然達到,也不是一天兩就能出現,而要經過較長時間的習練。在調息過程中,口中唾液會逐漸增加,到一定程度時須輕輕嚥下,但不可過快、過猛,所謂“一口分三咽,龍行虎自奔”。

全白話,入門,《龍門派丹功》道教命功修習的根本途徑

3、全身放鬆——在剛剛入座時,先把身體任意搖動,使骨節鬆開,坐穩以後保持最姿態,固定下來,便將倒向放鬆。一般是先鬆開雙肩,不再聳肩持力;然後再松腰背和頸部;於是其它部位,也隨之放鬆而不著絲毫之力。靜定下來之後,內臟也就自然放鬆了。這一放鬆了。這一放鬆過程,不必多用意念,與上述回光、調息配合進行。

按照前述方法,逐漸達到入靜。在練功的全過程中,只有守竅一事,要時時管照,所謂“勿忘勿助”。既不徹底忘掉守竅,也並非念念不忘守竅,一心只放在丹田那裡。其他如放鬆、調息,當已經鬆開、已經調和之後,就不用再去管那些閒事。

意守丹田時,眼睛內視,耳朵內聽,心思注意,這種心態,在入座初期不難做到,心神也不難集中,可是時間一久,意守的念頭會逐漸懈怠,雜念思絮也會漸漸在腦中盤旋,注意力就沒有開始那麼集中了。從這時起,思想上要保持一種警覺,所謂“只滅動心,不滅照心。”當思想一開小差,自己要馬上察覺到,立即拉它回來,所謂“念起是病,不續是藥。”

全白話,入門,《龍門派丹功》道教命功修習的根本途徑

如果實在心緒紛亂,可以採取反省的步驟,將眼、耳、鼻、舌、身依次巡查一道:

1、 眼睛內視丹田沒有?如沒有繼續注視,趕快再視。

2、 耳朵在聽呼吸聲音沒有?如沒有繼續聽,趕快再聽。

3、 鼻孔有氣息感覺沒有?如沒有注意,就接著讓氣息再輕微一些、再靜細一些。

4、 舌頭頂住上顎沒有?如沒頂好,馬上糾正。

5、 全身放鬆沒有?如哪裡有繃緊的地方,便立刻鬆開。

這樣巡查之後,再接著止念、守竅,於是入靜狀態又繼續保持下去。如此進行,雜念會日漸減少,入靜狀態也能逐漸持久,功力慢慢提高了。

全白話,入門,《龍門派丹功》道教命功修習的根本途徑

照此練功多日,丹田部位會產生一股暖氣,隨呼氣時的元氣注入下丹田而境強,是為培育藥苗,構成“還丹大藥”的初基。如果在閉目坐中,忽有亮光出現,或為一片,或為一輪,出現的部位,往往是在眼前、面前,謂之“玄關出露”,表明功夫已經達到一定程度,進一步闖關通督,便有了條件。出現這些現象,一般是在練功一百天左右,故稱“百日築基”。但這一過程各人並不一致,有人可能不到一百天,有人可能超過一百天,甚至長達一年半載,總之不能去刻意追求,也不能過分興奮。欲速則不達,一著急,反而壞了大事。因為丹功的全過程,始終本著“道法自然”的原則,這一點十分重要。

應該注意的是,男性在練功期中,會有為“活子時”的產生(限於規定,不細解,自查),或稱“產藥”。此時要防止洩漏之危,萬一發生謂之“倒鼎翻爐”,好比爐中練好的丹藥倒掉一般,故須“防危慮險”。

如果有此現象,坐中應採取“吸抵撮閉”的方法:即鼻中吸氣,閉目上視頂門,輕輕撮提肛門,適當閉息,以意念引導濁精經過會陰、尾椎,沿脊柱上升,而達到腦部,謂之“還精補腦”,或稱“採小藥”。這樣,丹田會有活力感覺,身心舒暢。日久天長,就有熱力在臍部盤旋,是為大藥產生,應當繼續習練,則這種熱力會沿脊柱上升,衝破三關,通開督脈,那就是進一步功夫了。丹書中講的“安神祖竅,蟄藏氣穴,採藥歸爐”,就指這一過程。

言丹功者,皆雲入手須調身、調心、調息,是為“三調”,而狀態均須松靜自然。此理深合天道,是正確的。所謂三調,實際上僅有神與氣兩端。調神已經包括了身與心,調氣則為調息。因調身時,必然同時需要調心,調心時也同時需要調身;身心兩者密不可分,在入手調整階段是拉到一起的,故直接用調神來概括身心,更為直截。《心印妙經》雲:“上藥三品,神與氣精”。入手調整,抓住了神與氣,則藥苗也就由此而生。元精一項,在調神調氣之中,自然而調,就不必再費力了。

全白話,入門,《龍門派丹功》道教命功修習的根本途徑

調神調氣的要領,現有一道偈語:

鬆散空清,恍惚杳冥。

靜細微深,丹田意存。

詳解如下:

松——入坐時應放鬆,這是人人都知道的,松的感覺,是全身肌肉、骨骼、經絡全都放鬆,毫不著力。因此松的要領,關鍵就在處處不著力上。並非坐中全身下沉或後倒之感,而是端坐如故,但純不用內力支撐,聽其自然而已。

散——僅僅鬆了還不夠,更須把骨節之間散開,感到所有體內打了結子的地方,全都拆散,則與外界環境漸漸融為一體。

空——鬆散是全身四面散開之感,而空,就好像自己的身體庫房中一座貨物架,有許多格子,堆滿亂七八糟的東西,現在從上到下把那些貨物全部搬空,一層層地搬,最後只剩一個空架子。可以想象頭部一層,上體一層,下體一層,坐中層層搬走雜物,四肢五臟都隨之空虛,濁氣穢物也隨之消散。

清——鬆散空之後,仍然感覺有些軀殼存在,此時進一步將其泯去,使四大一身與法界相融,達到無我身的狀態。

恍惚——身雖隱退,心意仍存,此時須再泯去心意,於是初步進入恍兮惚兮的境界,似有似無,似無似有。

杳冥——進一步深入,即心意也逐漸泯退,進入杳杳冥冥的境界。至此,調神功夫即告完成。

全白話,入門,《龍門派丹功》道教命功修習的根本途徑

關於調氣的要領,詳解於下:

靜——氣息用耳去聽,達到聽不到一點聲音為度,那就是靜。

細——無聲的氣息,須進一步加細。

微——呼吸漸漸似有似無,達到自己也感覺不到的程度。

深——此時即進入胎息境界,自覺呼吸已斷,而很暢快。但此時不可用意念,也決不能勉強,達不到,那就算了。

丹田意存——整個調氣階段,都要注念于丹田。仙師曾言“知而不守是功夫”,對於丹田的部位,大致在臍部腹腔之中,不必追求個什麼準確所在,知道有那一塊地方就行,而不必刻意守之。始終保持知而不守狀態,盡心於調氣,以求達到胎息階段。

龍門派丹功入手大致如此,供同道參考。若有謬誤,亟盼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