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村的“三治经”

全国文明村的“三治经”

——记荣成市崂山街道地宝圈村党支部

◎记者 王玲 通讯员 尹方锐

在荣成市崂山街道地宝圈村,村委会院内的善行义举“四德榜”,记录着村民身边的一件件好人好事,印证着这里融洽的邻里关系和淳朴的民风。

近年来,在村党支部的坚强领导下,地宝圈村逐步探索形成了以信用体系建设为核心,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引领的“三治”融合村级治理模式。去年,该村获得全国文明村称号。

全国文明村的“三治经”

地宝圈村新貌。 资料片

村规民约

树起行为标尺

在地宝圈村,有一大变化被村民广为称赞:与往年相比,今年村内办酒席的场次减少85%左右。推动刮起这股文明新风的,是村里制定的村规民约。

近年来,地宝圈村党支部在入户走访、征求意见、村民大会讨论等基础上,将文明城市创建、社会公德、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调地拆迁等全面纳入进来,以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文字口诀形式,形成一份全体村民“签字承认”的村规民约。

这些村规民约就是村里的“小宪法”,为广大村民树起一把行为标尺。依据村规民约,地宝圈村列出具体的守信行为和失信行为,并进行赋分。村里成立由村干部、村民小组长为成员的信用管理议事会。村民小组长为信息采集员,对村民的日常行为进行记录,发现失信行为先发放失信提示书,要求规定时间内改正。村民在规定时间改正不扣分,反之要扣分。村信用管理议事会每月25日召开成员会议,逐项对采集的守信失信行为进行确认,记录到个人诚信档案中,并在村内公示上报。

地宝圈村把村民信用应用到村务活动参与权和村民福利上。通过近三年的村民信用管理,该村发生了很多变化。比如,在美丽乡村建设上,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成了自己的环境卫生责任田,村民爱护环境的意识明显增强。

法治保障

权力晒在“阳光下”

信用是基础,法治是保障。为此,地宝圈村积极探索法治乡村新路子,推出建立小微权力清单、应用“互联网+”等创新举措。在小事小钱上村委主要干部可以决定;事稍大、金额稍高的就要两委会议商定;金额很大、敏感度高的事要党员村民代表说了算,这是地宝圈村小微权力清单管理的生动体现。

近年来,该村规范村级六大类51项需经过党员村民代表决定的具体事务流程,配套村级会议“公布议题-主要负责人说明-涉及人员解释-现场讨论-发表意见-举手表决-公布结果-落实”八步工作法,把权力晒在“阳光下”。

针对传统“三资”管理中容易出现的“家底”不清、“跑冒滴漏”等问题,地宝圈创新“3+2”管理模式,“3”就是建立资金管理、合同管理、资产资源管理三个平台。“2”就是村务督查和集中审计。每年3月为集中审计月,聘请第三方中介机构进行审计,审计结果和审计问题全部公开。

着眼于用法制破解治理难题,地宝圈村一方面强化法制宣传,形成人人学法、懂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成立以治保主任为组长的常年治安巡逻小组,加强对村内的巡逻力度,坚持每半月组织一次矛盾纠纷集中排查,确保村风民风稳定有序。

德治引领

人人争当先进

乡村治理不仅需要以自治为核心,法治为保障,还要将德治作为引领,使德治成为基层治理工作的好帮手、和谐乡村的润滑剂。

社区服务中心、文体健身广场、老年活动中心……在地宝圈村,各种场所一应俱全,为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搭建了平台。同时,村里成立腰鼓队、秧歌队、舞狮队,经常开展文体活动,活跃乡村文化。

地宝圈村还通过评选好婆婆、好媳妇、环境卫生标兵等优秀“四德”典型,将“树典型、扬正气、传递正能量”活动作为促进村庄和谐的抓手,建立“善行义举四德榜”,树立一批优秀典型。

地宝圈村将信用管理纳入村民日常生活中,从建设用地,到邻里关系、赡养老人等都纳入赋分范围。结合诚信建设,评选出诚信示范户25个,发挥榜样带头作用。如今,诚信档案已成为村民的第二张身份证,人人争做好事、人人争当先进已蔚然成风,失信自己买单、守信处处方便已成为共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