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若满目疮痍,你当作何待我

1

出租车路过一棵树,翻越过南山,朝山下驶去。

出租车司机看上去有些忿忿不平:“凭啥子撒?”他头也不回地,像是在问我。又像是,在问手里的方向盘。

他拍打了一下方向盘。继续问:“凭啥子嫩样火撒?一个抖音,就把重庆抖起来啦?洪崖洞挤得人山人海。长江索道,一个工资都差点发不起的公司,一下子扭亏为盈了,这几天排队的都搞不赢,卖票要卖到晚上8点。以前坐索道5角钱,现在要30块!”

他说的这些事,有些听说过。有些不清楚。于是,本人假装稳重,不开腔。

快到南山立交附近时,出租车司机突然尖爪爪道:“狗日的,土火!硬是不怕扣分所!”

原来,就在他刹住车等绿灯的时候,斜后面一辆车,猛地窜了过去。“渝H,就是专县(区县)开到重庆来的土火撒!”

土火?呵呵,驾驶员老师飙的这个言子,配上他特有的表情,与腔调,让我再也绷不住,只有笑出声来。

另外,回味了半天。

2

坐轻轨6号线,小什字到大剧院,再到江北嘴,偶尔会看几眼窗外,瞟到洪崖洞。

看了几年了,它还是那个样子。

洪崖洞上面,是一条马路。上面有部电梯,很像一张嘴巴,顺着喉咙,到肚子。只不过,洪崖洞这个肚皮,有好几层。倒有点毛肚的感觉。

洪崖洞的火锅,没有吃过。去的几次,都是吃中餐,川菜。那些价格或贵或亲民的菜,没有记住几个。有家馆子的包子,花卷,反而有些印象。

洪崖洞有条重庆特色商品街,逛了几回。一家一家看过去,走回来;又走过去,走回来。就是没有下手。

主要原因,是不想花钱,怕浪费。客观原因呢,感觉这些东西,和外面差不多。

不过外面来的人,就不这样想。几年前,陪一位安徽的朋友,微博粉丝数量据说六七位数的,逛洪崖洞。几十米的巷道,他硬是走了一个多小时。

然后,他买了几袋底料。对头,就是火锅底料,捧在怀里如获至宝。还得意地问我:“怎么样?我还是知道你们重庆最有名的火锅牌子吧?”

我客气地说:“真会挑选,这个不错!”晚上回家,躺下来叹了口气,回想当时那个场景,其实想说的是另外五个字:

“你晓得个屁!”

3

若干年前,那里就是一片绝崖。和到处挂满垃圾袋的荒坡。这点和朝天门,截然不同。

二十多年前,第一次到重庆,是早晨。从轮船上走下来,就看到了朝天门。没有想象中的雄伟。因为那时,连个门都没有。

因为是夏季,长江丰水。下船没走几步,就到了街上。朝天门,就不再是朝天门了。这点就不像现在,因为某个工程,据说还有不少人,在网上议论。

从现在这个建筑的形态,到这个形态所代表的“意义”;又到朝天门的由来,到朝天门原来的状态;还到重庆的人文精神,文化环境,等。

反正,说了很多。总之一句话,朝天门原来是什么样子,现在就还应该是什么样子。其中最直接的意思,就是那个正在修的什么广场,不能修。至少不能在朝天门修。

老实说,他们这些观点,好多我都看不懂。不过看多了这样的议论,心里的疑问却多了起来:

朝天门不改造,不能动,其他的地方呢?比如,十八梯,南滨路,北滨路,菜园坝,究竟动还是不动?或者,究竟该保持着什么样的状态,才相对更好?

各有各的说法。各有各的想法。但有一点,时间这个东西,不会给任何人“如果”的机会。

如果有,可能穿越,一定是神话。

4

昨晚朋友约吃饭。我却有些犯难。

豆花饭?不想吃。火锅?不想吃。牛肉面?不想吃。羊肉汤、铺盖面、酸辣粉……不是想在这里铺排打广告,是真的不想吃啊。

估计这话传到北方那位朋友的耳里,打死我的心都有了。“这么多川渝美食,满满的美味和文化啊,你还不吃!”

直到有人义正言辞地提醒我:“不想吃就不吃!干脆饿两天再说!”令我马上从肠胃矫情症中清醒过来。原来所谓的不想吃,其实就是可以吃的东西太多,出现了选择困难。

再回想一次,三十多年前,在老家那个山村,会有人说不想吃吗?有吃就不错了。不管是红苕,还是红苕干,红苕面、还是红苕条,没有选择。

某个角度来看,能选择,代表时代是在发展和进步。如果没有发展,城里的驾驶员不会鄙夷别人“土火”,因为大家可能还世代都是农民。如果没有进步,朝天门可能还是那片鹅卵石,洪崖洞可能还是那块崖,而字面上的“洞”便不知从何说起。

若是时光真能漂移反转,那面对几年、几十年、几百年前的那般荒芜或是疮痍的场景,2018年5月某日站在南山上的你,又当是怎样的心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