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蓮居|播芳六合:非文人,不書法

桑蓮居|播芳六合:非文人,不書法

  在藝術品收藏圈,似乎有個不成文的共識:書畫金石可稱“家”者,首先須是腹有詩書、格高品正的文人,如此,其作品自然傳承正宗,格調高尚。中國傳統文人曾視書畫為雕蟲小技,書出無意而成家者卻大有其人。本次“播芳六合——西泠印社中國書畫名家精品展”中,曾熙、羅振玉、于右任、賈景德、譚澤闓、林散之、啟功、張大千等,他們不僅在書法史上名聲震赫,在其他領域的浸淫與建樹,都滋養出了他們書法的出類拔萃之相。

桑蓮居|播芳六合:非文人,不書法

  曾 熙(1861-1930),字季子,又字嗣元,更字子緝,號俟園,晚年自號農髯,湖南衡陽人。中國傑出的書法家、畫家、教育家,海派書畫領軍人物。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進士,官兵部主事、提學使、弼德院顧問,先後主講衡陽石鼓書院、漢壽龍池書院,任湖南教育會長。

  工詩文,擅書畫。書法自稱南宗,與李瑞清的北宗頡頏,世有“北李南曾”之說。與吳昌碩、李瑞清、黃賓虹並稱“海上四妖”,與李瑞清、沈曾植、吳昌碩並稱“民初四家”。張大千、謝彬、康和聲、蕭遷、馬宗霍皆出其門下。1915年始於上海鬻字。其篆書遍臨三代金文,以至於各國結體運筆之特徵,他一望而知之。楷書則廣習多家,小楷以鍾繇、羲獻為法,浸潤於《黃庭經》,同時以《瘞鶴銘》《般若經》等摩崖大書之法寫黃庭。隸書浸潤於《夏承碑》《華山碑》諸家。書風以漢隸圓筆為本,下窮魏晉,溝通南帖北碑,融合方圓,遂成就寬博縱逸的風貌。沈曾植評價曾熙書法說:“俟園於書溝通南北,融會方圓,皆能冥悟其所以分合之故,如乾嘉諸經師之說經,本自艱苦中來,而左右逢源,絕不見援據貫穿之跡,故能自成一家,昔人以洞達二字評中郎書,若俟園之神明變化,斯可語於洞達矣。”

  其後人曾輯有《曾熙詩文題跋集》,內容涵蓋政論、小傳、家傳、序言、墓誌銘、書畫潤例、書信、題畫、題書,自題書畫等。

桑蓮居|播芳六合:非文人,不書法

曾熙 楷書《鄭使君碑》 墨筆紙本立軸 134×65cm

桑蓮居|播芳六合:非文人,不書法

  羅振玉(1866-1940),字式如、叔蘊、叔言,號雪堂,永豐鄉人,晚號貞松老人、松翁,祖籍浙江上虞,生於江蘇淮安。清末奉召入京,任學部二等諮議官,後補參事官,兼京師大學堂農科監督。辛亥革命後逃亡日本,後曾參預製造偽滿洲國活動。是中國近代農學家、教育家、考古學家、金石學家、敦煌學家、目錄學家、校勘學家、古文字學家,中國現代農學的開拓者,中國近代考古學的奠基人。曾蒐集和整理甲骨,銅器、簡牘、明器、佚書等考古資料,均有專集刊行。編著有《貞松堂歷代名人法書》,《高昌壁畫精華》、《殷墟書契》、《殷墟書契菁華》、《三代吉金文存》等。一生著作達189種,校刊書籍642種。

  羅振玉是最早在甲骨學研究方面取得主要進展的學者。在甲骨文研究者中,羅振玉佔有重要地位,同觀堂王國維、鼎堂郭沫若和彥堂董作賓合成“甲骨四堂”,是甲骨學的奠基者。其書真行隸篆皆工,真書學顏真卿,隸書習漢碑,行書修長,篆書學《石鼓文》和金文,後以殷墟契文入甲骨,圓勁雋秀,緊密工穩,端莊嚴整,其甲骨文成就最高。

桑蓮居|播芳六合:非文人,不書法

羅振玉 甲骨文 墨筆紙本立軸 125×33cm

桑蓮居|播芳六合:非文人,不書法

  于右任(1879-1964),中國近代書法史上的書法藝術大家,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于右任是民主革命的先驅,在辛亥革命時期,他是著名的報刊活動家、教育家、詩人。他是復旦大學、上海大學、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中國近現代著名高校的創辦人,被尊稱為“元老記者”。

  其書源於他早期對李北海、王羲之、趙孟頫的研究和對北碑的大量吸納,精於筆法而以稚拙簡漫出之,寬博瀟灑中別具神韻。尤擅魏碑與行書、章草結合的行草書,首創“于右任標準草書”,被譽為“當代草聖”、“近代書聖”。1932年他在上海發起成立了草書研究社,廣泛蒐集前人的優秀草書作品,集字編成《標準草書千字文》,並手寫一遍刊印行世。另著有《右任文存》,《右任詩存》等。

桑蓮居|播芳六合:非文人,不書法

于右任 行草“明德及群” 墨筆紙本鏡心 56×173cm

桑蓮居|播芳六合:非文人,不書法

于右任 草書“學有專精” 墨筆紙本鏡心 38×97cm

桑蓮居|播芳六合:非文人,不書法

于右任 草書杜詩 墨筆紙本立軸 138×33cm

桑蓮居|播芳六合:非文人,不書法

于右任 草書李白詩《早發白帝城》 墨筆紙本立軸 76×40cm

桑蓮居|播芳六合:非文人,不書法

于右任 草書《孟子•公孫丑上》 墨筆紙本立軸 70×42cm

桑蓮居|播芳六合:非文人,不書法

  賈景德(1880-1960),字煜如,號韜園,山西沁水人。1904年(光緒三十年)中甲辰科進士。遂放山東招遠知縣,繼放山東郯城知縣。1911年,母病逝,報丁憂返里。旋應黑龍江巡撫周樹模函邀,入幕巡撫衙門。後任閻錫山的秘書長,是閻錫山與袁世凱合作的牽線人。

  他是與于右任齊名的詩人和書法家。其詩宗杜甫,沉鬱汪洋。上世紀五十年代,他在臺灣擔任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社長(名譽社長為于右任)。賈氏與當年的于右任、梁寒操、計子高,曾被稱譽為“中國書法四大名家”。書法界認為他的字“善寫顏體最為傳神”,“書體工整規矩,筆筆有力。由顏、歐、柳、趙上窺二王,完全是‘館閣體’的正統書法”。

桑蓮居|播芳六合:非文人,不書法

賈景德 楷書“撐腸試手”七言聯 墨筆紙本立軸 134×34cm×2

桑蓮居|播芳六合:非文人,不書法

  譚澤闓(1889-1948),字祖同,號瓶齋,室名天隨閣,譚延闓之弟,湖南茶陵人。清末授巡守道,分發湖北,剛剛上任,即逢武昌起義爆發,遂折返長沙,從此絕意仕進。

  善書法,工行楷,師法翁同龢、何紹基、錢灃,上溯顏真卿,兼工漢隸,漸自成一家。雄渾腴美,尤工“擘窠書”,較其兄譚延闓更加偉勁開張。又善詩,能畫。民國時南京“國民政府”牌匾即為其所書。上海、香港兩家《文匯報》的報頭即其所書,至今沿用。在國民黨的元老中,譚延闓的行草、于右任的今草、胡漢民的漢隸、吳稚暉的古篆,有“ 四珍”的美稱。

  喜集藏,蒐集清代書家真跡甚豐,尤以錢灃、劉墉、何紹基、翁同龢四家書法最富,曾影印行世。其他金石墨本之屬,亦收藏至富。善作詩,師法謝靈運,曾從學王闓運之門。曾與道州何紹基之孫何維樸、臨川李梅魔、衡陽曾農髯同居海上,以鬻書自給。1950年代初期,譚氏後人將其藏書樓“天隋閣”中所遺文物全部捐獻給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後轉交給湖南省博物館珍藏。著有詩、文、題、跋若干卷,編次藏於家。有《止義齋集》行世。

桑蓮居|播芳六合:非文人,不書法

譚澤闓 楷書“水底毆倩”七言聯 墨筆紙本立軸 173×39cm×2

桑蓮居|播芳六合:非文人,不書法

  林散之(1898-1989),名霖,又名以霖,字散之,號三痴、左耳、江上老人等,生於江蘇南京。詩人、書畫家,尤擅草書。32歲時經張慄庵引薦,負笈滬上,拜黃賓虹學畫。與趙樸初、啟功等稱之詩、書、畫“當代三絕”,與李志敏並稱“南林北李”,被譽為“草聖”。

  林散之用筆極其講究,主張"留、圓、平、重、雅",因其涵養深厚,故筆下雅韻欲流。其線如鋼絲,加上使用長鋒羊毫,創作出了渾樸蒼茫、酣暢淋漓、老辣紛披的大草作品。就墨法而言,林散之深得黃賓虹用墨之奧妙。他將繪畫諸墨法成功地運用於書法創作,前無古人。

  散翁自認為“詩第一,畫第二,書第三”,他自己親手所書的墓碑為“詩人林散之”。其平生無時無地不在推敲詩作,晚年輯成的《江上詩存》三十六卷,存詩二千多首,充分展現出他詩人的浪漫和博雅的胸懷,啟功為之作序中盛讚:“老人之詩,胸羅子史,眼寓山川,是曾讀萬卷書,而行萬里路者,發於筆下,浩浩然,隨意所之。無雕章琢句之心,有得心應手之樂。”

桑蓮居|播芳六合:非文人,不書法

林散之 草書《行草太湖紀遊》 墨筆紙本立軸 98×33cm

桑蓮居|播芳六合:非文人,不書法

  啟 功(1912-2005),字元白,也作元伯,號苑北居士,北京市滿人。中國當代著名書畫家、教育家、古典文獻學家、鑑定家、紅學家、詩人,國學大師。曾任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博士研究生導師,九三學社顧問,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世界華人書畫家聯合會創會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顧問,西泠印社社長。

  啟功先生不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教育家,作為我國當代文化名人,他集詩、書、畫和文物鑑賞、學術研究於一身,是享譽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國學大師。他的書法結體內緊外放,筆畫遒勁俊雅的,佈局嚴謹,有著優美的韻律,自成一家。繪畫則極富傳統文人畫的意趣。文物鑑定方面也獨具慧眼,尤其對古代的書畫、碑帖,見識卓異,造詣精深,與謝稚柳、徐邦達三人齊名。

桑蓮居|播芳六合:非文人,不書法

啟功 王羲之句 墨筆紙本立軸 36×6cm

桑蓮居|播芳六合:非文人,不書法

啟功 行書自作詩 墨筆紙本立軸 134×32cm

桑蓮居|播芳六合:非文人,不書法

啟功 草書蘇軾詩 墨筆紙本立軸 133×32cm

桑蓮居|播芳六合:非文人,不書法

  張大千(1899-1983),原名正權,後改名爰,小名季,又名季爰,號大千、大千居士,以號行,畫室名大風堂,四川內江人,祖籍廣東省番禺。1935年應徐悲鴻之聘,任中央大學藝術科教授。

  1917年東渡日本,自學詩、畫、印,1919年拜曾熙、李瑞清為師。曾仿石濤畫跡,幾可亂真。20 世紀50年代,張大千遊歷世界,獲得巨大的國際聲譽,被西方藝壇贊為“東方之筆”。他與二哥張善孖昆仲創立“大風堂派”,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潑墨畫工。特別在山水畫方面卓有成就。後旅居海外,畫風工寫結合,重彩、水墨融為一體,尤其是潑墨與潑彩,開創了新的藝術風格,因其詩、書、畫與齊白石、溥心畲齊名,故又並稱為“南張北齊”和“南張北溥”,名號多如牛毛。與黃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齊名。

桑蓮居|播芳六合:非文人,不書法

張大千 信札 墨筆紙本鏡心 31×19cm

往期相關

播放六合:小品大藝,咫尺萬象

播芳六合:滬上有畫院,堪與宋時興

播芳六合:吳昌碩、齊白石

播芳六合,元宵即景

播芳六合•西泠印社中國書畫名家精品展(戊戌元宵·泉州)

藝術家簡介整合自網絡

桑蓮居整理彙編

桑蓮居|播芳六合:非文人,不書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