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閣:在山旮旯里築牢干羣「魚水情」

四川新聞網廣元8月1日訊(梁傑 王瀟瀟 文/圖)“哎呀,這小夥子,都到中午了,飯都不吃,家常飯我還是請得起一頓嘛。”劍閣縣圈龍鄉三泉村6組貧困戶何國清有點不高興,也有點心疼,杵著柺杖拉著扶貧幹部舒金文不願意鬆手。何大爺一邊把人往屋裡拽,一邊說著要摘黃瓜炒肉片。

其實何國清口中的“小夥子”年齡可不小了。兒子已經上大學,45歲的劍閣縣檔案局扶貧幹部舒金文拂去額上的汗珠,歉意地說,實在是來不及,接下來還有12戶貧困戶需要走訪,瞭解家庭近況,不抓緊時間恐怕會耽誤工作。當時是7月10日上午11點,溫度接近34度,舒金文手機上的記步數字到了11800。

剑阁:在山旮旯里筑牢干群“鱼水情”

何國清今年68歲,他告訴筆者,自己腿不好,是二級殘疾,沒有勞動力,兩個孩子,大兒子不幸車禍離世,小女兒外嫁了,平時家裡只有一個人。但是說到幹部幫扶,何國清黯淡的眼神又亮起來了,“他們來了陪我說會兒話,我也就不咋孤獨,我還想城裡人不曉得我們農村事情,結果清楚得很。”何國清笑著說:“就是一點不好,我想給他整點黃瓜、絲瓜拿回去,就是不要。”舒金文忙笑著插話,農村工作幹了十幾年,咋會不瞭解農村哦。“我們有工作紀律,不拿群眾一針一線。”隨後正色道。說完,匆匆起身,趕往下一家,估計要走8分鐘山路。

7月的第二週,驕陽似火,筆者跟隨劍閣縣檔案局的9位同志來到劍閣縣圈龍鄉三泉村,分路入戶調查,一家家地瞭解情況,謀劃下半年脫貧措施,拉拉家常,敘敘感情。一週時間,要一戶不落地掌握三泉村145戶貧困戶上半年家庭收入、產業發展、身體狀況、醫療教育、環境衛生等情況,為下半年科學謀劃脫貧工作提供依據,殊不容易。

圈龍鄉,位於劍閣縣東南,全鄉總幅員32平方公里,距縣城115公里,轄6個行政村。三泉村為檔案局所掛聯的貧困村,有8個村民小組,其中5個為高山組,建檔立卡貧困戶145戶,330貧困人口,經濟上以核桃、藥材、優質糧、劍門土雞、生豬等種養殖業為主。

對於扶貧工作,有的同志沒有農村工作經歷,初上手並不順利。和群眾說話常常在兩個頻道,一些群眾不理解不理睬。通過不懈努力,慢慢地總結出了些經驗,大家一方面嚴格遵守紀律,樹立廉潔清明的幹部形象;一方面通過經常走動,熱情耐心,逐漸拉近與群眾的距離。“最重要的是接地氣,將心比心,設身處地地為群眾謀福利。”檔案局幹部母健梅向記者傳授經驗,讓他們把扶貧幹部當自己人。幫著群眾跑醫保,關心異地搬遷項目進度,張羅村集體化經營,實施村組硬化道路建設......關係也就越來越融洽了。

“開始時有的群眾認為我們是走過場,後來慢慢改觀了。”劍閣縣檔案局副局長冉冬梅向記者介紹,雖然單位年齡結構老化,基本都四五十歲,但大家對於扶貧鬥志很高,連兩位馬上退休的老同志也積極參與進來。扶貧工作不僅給群眾謀福利,鍛鍊了幹部隊伍,冉冬梅感慨道:“也進一步繼承和發揚了我黨優秀歷史傳統,牢固幹群魚水情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