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最新估值下调?投资者对小米估值疑虑加深

据香港媒体报道,知情人士透露,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的小米,最新估值为600亿至700亿美元,较早前传出目标估值最高达1000亿美元,大幅削减三至四成。投资者原本认为小米或许能够以1000亿美元的估值融资至少100亿美元。

小米最新估值下调?投资者对小米估值疑虑加深

目前还不是十分清楚是因为潜在投资者对于小米最初的1000亿美元估值望而却步,还是银行家和小米高管寻求降低预期,以便小米在上市首日实现股价大涨。外媒分析,有两个原因可能导致小米降低估值,其中包括对公司自己的定位和业务现状不符合,过度乐观等。

根据招股书披露,小米2015年至2017年的年收入分别为人民币668.11亿元,684.34亿元和1146.24亿元;经营利润分别为13.73亿元,37.85亿元和122.15亿元;小米2017年净利润为54亿元。招股书同时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小米有净负债1272亿元及累计亏损1290亿元。招股书内解读为主要由于港股要求,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产生大额公允价值亏损,并在资产负债表中显示为负债。

在小米7年快速发展中经历了5次融资,每次融资都会发给过往股东“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根据国际企业会计准则,这种优先股会体现为“对股东的负债”,其公允价值的上升会记录于公司账面的亏损。公司上市后,优先股会自动被转换成普通股,这种“非经营性亏损”会在上市后的下一年自动消失,是互联网公司市值的一部分,并不是真正的“亏损”。

小米到底是亏损还是盈利,对于吃瓜群众来说纯粹是数字游戏。那么小米精心修饰的利润能否给投资者带来信心,实现超高的估值呢?美国贝尔斯登研究公司的一位分析师对媒体表示,小米新调整的估值目标和“互联网公司估值”更加一致,但是“仍然远远高于硬件公司估值”。

如果依照硬件公司的标准,衡量一家硬件公司的估值,一般参考的是行业标杆企业的估值,比如参考苹果公司,苹果市值为9000多亿美元,市盈率为18倍左右。如果对标苹果,小米的估值会远远低于目前的金额。

小米最新估值下调?投资者对小米估值疑虑加深

是不是突然明白了点什么?在小米赴港提交IPO招股书之际,雷军发表的公开信上称:小米不是单纯的硬件公司,而是创新驱动的互联网公司。具体来讲,小米是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和 IoT 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

这也引发了业界关于小米是硬件公司还是互联网公司的争议。

小米有三大主营业务,手机、oT与生活消费产品及互联网服务。2017年,手机销售收入806亿元,占总营收的70.3%;IoT与生活消费产品销售收入234亿元,占总营收的20.5%;上述两大硬件业务占营收的90.7%,互联网服务占营收不到10%。从目前的业务构成来看,小米兼具手机厂商和互联网公司两重属性,但硬件尤其是核心硬件产品手机依旧是小米的根基。

苹果推出各种软件和服务的唯一目的,就是扩大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硬件产品的销量,如今随着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进入了长期下滑通道,苹果开始将互联网服务作为重要的收入来源,先后推出了苹果音乐、苹果新闻、苹果支付等服务,但是苹果从未对外标榜自己是一家“互联网公司”。

并不是装个安卓系统,手机厂商就成了互联网公司。小米只有依靠行业核心竞争力和利润支撑,才能实现业绩持续增长,否则再高的估值,待上市之后也会变成泡沫。


分享到:


相關文章: